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 644000
【摘 要】目的:探讨手术室工作环境对工作人员的危害及防护措施。方法:列举手术室常见的各种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护措施。结论:增强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防护观念,促进身心健康。
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的场所,环境密闭、空间狭小、工作人员多,而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各种仪器越来越多,虽然为抢救、治疗病人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但是带来的各种环境污染如:噪音污染、气体污染却给工作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因此,作为手术室的工作人员,我们应该了解各种危害因素并导致相应的防护措施。
1、手术室的环境污染
1.1 物理因素的危害
1.1.1手术室最常见的污染为噪音污染,有文献报道,手术室平均噪音60-65dB,但常接近90dB,这是8h内可以允许的最高峰[1]。其来源主要有:使用中的电刀,吸引器,监护仪,各种金属器械的碰撞,骨科手术敲击音,甚至病人的呻吟、小孩的哭闹,以及部分工作人员的说话声,这些声音长期刺激,医务人员产生头痛、头晕、烦躁、失眠、疲劳、焦急、听力下降等不良影响,甚至会影响手术人员的情绪,分散注意力,造成手术失败等严重后果。
1.1.2 锐器伤:手术室可能是接触锐器最多的地方,手术刀片、缝针、克氏针等各种锐利的手术器械常常在手中传递,尤其在急诊手术中,在紧张又繁忙的情况下,容易刺伤医护人员,而这些锐器往往都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因此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危险很大。
1.1.3 X线福射,在骨科手术中,往往需要进行大量的C臂X线照射才能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X线照射过程中会产生电离福射,其穿透力很强,却又不可见,很多医护人员往往会忽视它的存在,X线会造成人的免疫力下降,白细胞降低,致癌致畸,基因突变等。
1.2 生物性因素的危害
1.2.1 生物因素主要包括各种血源性传播的疾病,如肝炎、梅毒、艾滋病等,手术室常接收大量的外伤病人,其多半是病情紧急,血迹斑斑,为及时抢救患者,医务人员争分夺秒地进行各种抢救准备工作,输液、导尿、气管插管等,而忽略自身的防护,极易导致针刺伤,血液溅入眼睛或侵入有破损的皮肤,从而导致血源性疾病的传播,经大量研究证实,因职业引发的感染途经中、针刺伤占80%,乙肝传染率63%,因为乙肝血液传播率最高,一次便可传染[2]。
1.3化学性危害因素:
1.3.1目前很多手术室仍有使用各种化学消毒剂,比如甲醛(浸泡标本),戊二醛(浸泡器械),还有碘伏、酒精等挥发性消毒剂,甲醛、戊二醛有强烈的刺激性,动物实验证明有致突变、致畸和致癌性[3],过氧乙酸对皮肤有损害作用,环氧乙烷可以导致免疫力下降,损害人体肝、肾、血液等。
1.3.2 吸入性麻醉药物及废气
目前,我国普遍采用半封闭式,禁闭式麻醉装置,但各种原因造成的麻醉气体漏气,药物洒落及患者术后体内排出的吸入性麻醉药,都会造成手术室的空气污染,并会对手术室工作人员心理行为,包括听力、记忆力、理解力,读数能力及操作能力均有影响,更严重的是对生育能力的影响,孕期如长期暴露于微量麻醉废气环境,导致自然流产率,婴儿畸形率或不孕率增加,还会对肝、肾、造血系统造成一定的危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3 气溶胶
手术室内气溶胶主要来源于电外科切割产生的烟雾,消毒剂的挥发、骨水泥,化疗药等,长期暴露于不良气溶液环境,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长期接触抗癌药物还可导致妊娠并发症及胎儿畸形率的增加。
2、防护措施
2.1 物理性危害因素的防护
2.1.1 对噪音的防护:手术间的仪器轮轴应定期上油,各种报警音量尽可能调到最小,推拉仪器设备时动作轻慢,定期检查维修电刀、吸引、空调层流系统,避免不必要的报警声带来的噪音污染,工作人员避免在手术间高声喧哗,控制参观人数,在手术室建筑设计上应考虑降噪处理,装置隔音材料。
2.1.2 锐器伤的防护:掰玻璃安瓿时应以无菌纱布包裹,不能徒手处理破碎的玻璃。用过的针、刀片应放于锐器盒内,手术台上传递器械时应避免慌乱,锐器应放于固定的地方,最好使用“中间传递区”,以减少锐器损伤的机会,一旦发生锐器伤,应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掉血液并在流动水下冲洗,再用碘伏消毒、包扎等,遇有感染的锐器伤应及时上报院感办,并作相应处理、定期复查。
2.1.3X线的防护:术中行C臂X线透视时,应穿铅衣、铅围裙等防护设备,并尽量用铅屏风遮挡,手术间墙应有铅板隔离,并定期检测其防护性能,管理者应合理安排工作人员,避免长期处理于此环境,孕期及备孕的医护人员应避免在C臂室工作。
2.2 生物性危害因素的防护:工作人员应对所有患者实行“标准预防”,在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时应戴手套,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后应立即洗手,皮肤有损伤的医护人员暂不参加感染手术的配合。正确处理术后器械及锐器,严格按规范进行操作,术后手术间的物表、仪器应作消毒处理。
2.3 化学性危害因素的防护:
2.3.1 化学消毒剂,尽量不用或减少使用消毒剂,工作人员在使用化学消毒剂时应戴口罩、帽子、手套、防护围裙等,消毒容器密闭,减少挥发,消毒后的器械在使用前应将消毒剂冲洗或将气体彻底排放,定期检测空气中消毒剂的含量。注意手术间的通风换气,完善排污系统。皮肤粘膜上如果接触化学消毒剂,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涂润肤剂。
2.3.2 麻醉废气的防护:麻醉科尽量选择精密的循环密闭式的麻醉机,并建立麻醉废气排放系统,或将麻醉废气连接管通往室外并定期监测,减少室内污染,改善手术室通风条件,增设麻醉废气排放装置,妊娠期及哺乳期的工作人员应尽量少接触吸入麻醉药的机会。
2.3.3 气溶胶的防护:使用电外科设备时,尽量吸尽其产生的烟雾,避免或减少消毒剂的使用,配化疗药物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并规范操作,保证层流系统的正常运行,以保障手术间空气的流通,妊娠期间应避免接触化疗药物。
3、小结
手术室的环境污染又称为职业暴露,手术室医护人员长期暴露于此环境中,对身心都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如果不注意采取防护措施,会导致微量的不良刺激在体内蓄积,健康受到严重的威胁。因此,作为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应该提高防污意识,加强防护知识的学习,充分认识到手术室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改善手术间的通风换气条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为医护人员及患者共同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李秀荣.患者对手术室噪音的应激反应与对策.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6,1(5):397-398.
[2]冀桂珍.手术室工作环境对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J].包头医学,2011,35(1):33-34,32.
[3]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1:965-969.
作者简介:柳蓉 四川宜宾一医院手术室 主管护师
论文作者:柳蓉,张梅,罗伟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9
标签:手术室论文; 防护论文; 消毒剂论文; 手术论文; 工作人员论文; 废气论文; 措施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