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手指”的魔力_华盛顿论文

“金手指”的魔力_华盛顿论文

“金手指”的魔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金手指论文,魔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869年,工程师约翰·罗布林带着在德国学到的桥梁技术来到美国创业。他雄心勃勃,计划在曼哈顿和布鲁克林之间的河流上架设布鲁克林大桥,并着手这座悬索桥的设计。然而,约翰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阻力。持反对意见的人士认为,跨度如此之大的悬索桥无法承受风力,另外大桥将会使东河上的水运和摆渡生意严重受损。于是,他们好言相劝,希望约翰放弃这个冒险计划。约翰的儿子华盛顿也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工程师,他确信大桥可以建成,表示坚决支持。父子俩力排众议,开始了旷日持久的测试和论证工作,联手设计建桥的方案,使工程最终得到纽约市政府的批准。然后,他们又成功地说服了银行家对该项目进行投资,组织工程队开始建桥。

天有不测风云,大桥开工仅几个月,约翰就在一次河边勘察时因事故去世。华盛顿继任建桥总工程师,接过了这项当时美国最大的土木工程。建桥工程遇到难以想象的困难,华盛顿以他的专业、智识、决断力和坚持不懈将工程推进下去。不幸的是,随着施工难度加大,有二十多个工人先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华盛顿本人在采用“气压沉箱法”建桥墩时患了“沉箱病”,致使大脑严重受伤,无法讲话,不能行走,只有一根手指能够动弹。他不得不离开工人们,回到家中疗养,而重病中的他并没有放弃要将大桥修建成功的目标。

由于华盛顿病情不断加重,大家都以为,在雪上加霜的打击下,建桥工程肯定会夭折。大桥的投资方开始考虑,由一个重症病人担任建桥总工程师是否合适,想用其他工程师取而代之。华盛顿的妻子艾米丽发动市民支持华盛顿,并在美国土木工程协会发表了重要演说。最后,董事会以绝对多数表决票通过由华盛顿继续担任大桥的总工程师。为了丈夫的事业,艾米丽自学了高等数学和各项工程技术知识,成了华盛顿和工人们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

意志顽强的华盛顿决心在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依靠那根能动的手指,继续从事大桥的建造工作。在随后的13年里,坐在轮椅上的华盛顿每天用望远镜在窗口观看大桥施工,然后用手指敲击陪伴在身边的妻子的手臂,通过这种密码的方式由她把设计意图转达给建桥的工程师们。华盛顿就是这样用一根“金”手指“发号施令”,终于把大桥建成,于1883年5月24日交付使用。

雄伟壮观的布鲁克林大桥全长1825米,上万根钢索将桥身吊起,离水面41米,是当年世界上最长的悬索桥,也是世界上首次以钢材建造的大桥。布鲁克林大桥桥墩高达87米,成为世界桥梁史上的丰碑,是当时纽约最高建筑物之一。那时候,纽约的三大市标为帝国大厦、自由女神像和布鲁克林大桥。大桥的落成被认为是继世界古代七大奇迹之后的第八大奇迹,被誉为工业革命时代全世界七个划时代的建筑工程奇迹之一。一个多世纪来,大桥经受了东河强劲的侧风和日夜川流不息的车辆的考验,成为连接纽约两大市区的大动脉。

布鲁克林大桥演绎了罗布林父子俩感人的故事,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成功与失败的距离,有时看似遥不可及,但又近在咫尺,其差别仅在一念之间。

标签:;  

“金手指”的魔力_华盛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