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桥梁检测技术应用研究试析论文_钟海林

公路桥梁检测技术应用研究试析论文_钟海林

广西交通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公路桥梁检测技术有助于准确发现和识别桥梁中存在质量缺陷的部分,保证公路桥梁工程整体质量的安全稳定。本文全面分析了公路桥梁建设检测技术,分析了我国目前公路桥梁建设检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多年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性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公路桥梁;检测技术;应用分析

引言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公路桥梁的建设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桥梁基础结构在以往的基础上得到了强化和改善,使我国拥挤的交通运输现状得到了较好的转变。然而,近些年公路桥梁的荷载量和流通量持续增加,导致桥梁的路面遭到了严重的损坏,质量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驾驶者的行车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对此,相关的管理部门必须做好公路桥梁的质量检测工作,解决当前存在的隐患问题。

1检测技术在公路桥梁施工中应用的必要性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迅猛发展与科学技术水平的显著提升,客观上推动我国的公路桥梁施工检测技术得到了不断的改革创新与优化升级,使其朝着更高精度、更高水平与智能自动化的方向发展。该技术能通过测量细致查看工程是否符合规范,不仅有利于充分保障公路桥梁运输的畅通与质量,还可以尽可能的减少重大意外交通人员伤亡事故,降低资金成本的损耗。由于当前我国的公路桥梁还没有从整体上创建完善科学的养护制度,严重威胁到公路桥梁的安全稳定性,加之国内汽车量的骤增对公路桥梁的承载力要求更高,因此必须加快增强公路桥梁施工的检测技术。

2公路桥梁施工中的检测技术要点

2.1回弹弯沉与无线电检测技术

回弹弯沉技术在车辆运行中通过仿真来计算路面的实际负荷,通常使用贝克曼梁和落锤式进行检测,它的典型优势是能得到非常准确的测试结果,而且还能检测静挠度,操作起来方便简洁,但唯一的缺点就是成本比较高。而无线电检测技术是借助于搜集分析裂缝产生的应力波,通过应力波的强弱来判断裂缝的大小,因为路桥要承受过往车辆的重量并形成周期性冲击,而在这些结构的不同位置安装传感器可以予以防范。

2.2探地雷达与超声波检测技术

超声波检测技术是充分借助于声波的穿透实施检验,通常使用将多测点数据实施对比的方式来灵敏准确的捕捉到缺陷信号,全面精准的探测到路桥的振幅、速度与参数等信息,运用概率统计原理对数据进行评估。而探地雷达检测技术主要是统筹兼顾好挡水墙的厚度、路面基层的密度与病害的检测等因素,它主要是将高频电磁脉冲由发射天线送入地下,该检测技术不受大面积环境影响,能精准确定缺陷的深度与形状,有利于为日后公路桥梁病害的勘测打下基础。

3检测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3.1无损检测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在目前的公路桥梁施工工程中,通常都是采用无损性的检测技术。我国公路桥梁无损检测技术包括基础性高应变动法、基础性声波透射法技术及基础性低应变动法等。这种检测技术具有以下几种独特优势:其一,检测前的准备工作项目少;其二,实行检测期间对于试剂的需求量也比较少;其三,采用无损检测技术,可以使检测过程更直观、信息更精准;其四,对检测对象的损伤程度极小,甚至完全可以忽略不计。那么在无损检测时也需要遵照以下几个标准;第一,公路桥梁建设的基础施工质量必须要满足相关规定的标准;第二,检测区域内不能存有任何杂物,并保持其整洁性;对于所用到的传感器要进行精准的定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无线电检测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在进行公路桥梁建设期间,其中各种车辆会不可避免的对公路桥梁频繁施加压力。如果公路桥梁本身承载能力不符合标准,就势必会出现明显的开裂。再加上车流量的增大,就会给公路桥梁施加更大的压力,甚至会导致裂缝的延长,不仅降低了车辆通行的安全性,妨碍工程按计划有序进行。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选择无线电检测技术。具体操作内容是;首先在公路桥梁的相关区域放入传感器,传感器在接收无线电波时,相关人员需要结合无线电波对裂缝情况做出精准的判定。无线检测技术主要借助传感器接收裂缝的应力波,有效判定裂缝出现具体区域和深广度。这种技术能够为桥梁开裂部分修整提供真实依据。

3.3超声波检测法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超声波法检测信息量丰富,结果准确可靠,对桩长的判定直接有效,对桩身完整性检测无盲区,对桩底沉渣情况也能有一定程度的判 断,但其缺点是无法对桩端持力层进行鉴别。现今桩基施工工艺已极 为成熟,施工队在桩基成孔、砼浇筑过程中一般能较为有效控制桩身质 量,但由于桩底终孔持力层的判定主要依据泥浆返上地面的渣样及终 孔前锤击进尺速度进行综合判定,没有统一的固定标准可循,因地因人而异的情况较为普遍,容易造成误判。目前我市桩基检测发现的缺陷桩,80%以上质量问题属于持力层未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因此对于嵌岩桩的检测,低应变法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时应结合取芯法进行验证。某工程桩7-18,已预埋声测管,检测桩长11. 25m,桩径 1.5m,设计砼等级为C25,设计为嵌岩桩,岩层描述自上而下全风化花岗岩、沙土状风化花岗岩、中风化花岗岩,已成桩超过 28 天。采用超声波法检测,声测管预埋3 根,编号为1-3,分别对3 个剖面进行检测,因2号管堵塞0. 5m,无法取得 1-2、2-3 剖面桩底的完整信息。采用低应变反射波进行检测,波速为 3500m/s,处正常范围,波形平滑完整,桩端有轻微的同向反射,故判定桩底有沉渣或地质原因引起同向反射。采用钻芯进一步验证桩底情况,钻芯位置选在桩径中心。该桩基取芯后桩底持力层芯样经设计、监理、施工、检测各方共同确认后认为持力层属中风化花岗岩,桩底沉渣厚度 5cm,桩身完整,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3.4声测法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低应变法波速的假定直接影响了桩身缺陷位置和类型的判定, 而波速又间接受到桩身砼强度、桩周土阻力、检测时锤击点位置的综合影响,因此检测时若盲目的将波速控制在固定的范围,就会造成检测结 果的不科学性,当发现波速异常时,应结合其他方法进行综合判定。例如某工程桩21-4,已预埋声测管,检测桩长21.62m,桩径1.8m,设计砼等级为C25,设计为嵌岩桩,岩层描述自上而下为粉质粘土、卵石、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中风化花岗岩。已成桩超过28天,采用低应变反射波进行检测,桩端反射明显,无缺陷反射波,砼波速对比相同墩位的21-3(同地质)偏高较多,达到4500m/s,而我市多数桩基检测一般经验波速范围为3800~4200m/s。采用超声波法检测,声测管预埋4根,编号为1-4,分别对6个剖面进行检测。各剖面每个测点的声速、波幅均大于临界值,波形正常。根据超声波法桩身完整性判定标准,可判定为Ⅰ类桩。上述情况是将低应变反射波法、超声波法同时使用准确判定桩身完整性的实例。如果没有采用声测法,仅依据低应变法,则容易造成短桩的误判结果。

结语

随着社会发展需求的不断变大,我国对于公路桥梁建设质量和承载力建设质量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基于此,相关的管理部门需要及时地更新和完善质量检测技术,及时地发现桥梁路面存在的隐患问题,确保公路桥梁的建筑质量,从根本上促进我国交通事业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鑫.浅析公路桥梁检测技术分析及其应用[J].江西建材,2013(06):256~257.

[2]任建国.浅析公路桥梁检测技术分析及其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3):198~199.

论文作者:钟海林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7

标签:;  ;  ;  ;  ;  ;  ;  ;  

公路桥梁检测技术应用研究试析论文_钟海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