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社会主义生态经济观的反思_生态危机论文

生态社会主义生态经济观的反思_生态危机论文

对生态社会主义生态经济观的反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态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40(2004)05-0014-04

生态社会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西方兴起的激进左翼社会思潮,是当代西方生态 运动与社会主义思潮相结合的产物。它以绿色意识形态为理论基点,以生态危机观、生 态经济观、生态政治观为主要内容,主张建立一个以社会公正、基层民主、经济稳定为 特征的社会主义社会。本文仅探讨生态社会主义的生态经济观产生的必然性、合理内容 及其对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一、历史和逻辑的必然——对生态社会主义生态经济观产生的必然性的反思

生态社会主义生态经济观的产生,既是历史逻辑的必然,又是人类理性思维的产物。

1.社会弊端评析:对资本主义的全球掠夺性开发给人类带来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批判

当代资本主义矛盾的发展引发了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生态问题和生态危机,直接威胁着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一方面,资本主义对全球性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造成了大量不 可再生自然资源的短缺和枯竭。占世界人口26%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消耗着世界7 5%以上的能源和80%以上的资源,而且还利用它在资源消耗方面的优势,对本国自然资 源实行保护,对发展中国家的自然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剥夺发展中国家合理利用资源 促进其经济增长的权利,加剧了资源的短缺;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性扩 展,造成了全球性生态失衡和环境污染。生态失衡主要表现为温室效应、水土流失、土 壤沙化和物种灭绝等。环境污染主要有水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以及农药和其 他工业化学用品的污染。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激光技术、生物工程、航空航天为代 表的科技革命使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资源大量消耗、环境污染 、生态失衡、道德滑坡等一系列问题,便凸现在人们面前。到了20世纪60年代,这一问 题显得更加突出,成为全球性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人们纷纷走上街头游行、 示威、抗议,要求政府采取措施,制订法律保护自然资源,治理和控制环境污染;同时 ,一些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他们所面临的种种生态危机都与资本主义制度有关,只有改 变资本主义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生态社会主义正是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与生 态的矛盾入手,对生态危机进行深入思考的产物。

2.传统模式审视:对苏东社会主义模式的深层思考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苏东社会主义模式日益暴露出无条件推进工业化的后果,出现 了严重的生态问题。它既无法在短期内实现超越资本主义的目标,更无法超越当代资本 主义体系,承担起解决生态危机的重任。这样,人们开始对苏东社会主义模式产生怀疑 ,直至加以否定。环境问题不仅成为社会主义阵营内部民族主义分裂的旗帜,也成为国 内外反社会主义力量的政治借口。在发达国家,苏东剧变引起了对资本主义制度不满、 对社会主义寄予希望的人们的深层次的理论思考。其中,生态社会主义因其对人类面临 的日益恶化的生态问题的关注,以及对社会主义新的、独到的见解,独立于西方的绿色 运动,这是20世纪后期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种最重要的现象。

3.现实推动力:20世纪70年代西方“绿色运动”的兴起

绿色运动从本质上说,是一场抗议资本主义制度,旨在防止生态灾难,维护人类生存 环境的群众性运动。绿色运动的矛头指向反人道、反自然的资本主义制度,反映了以生 态问题为核心的各阶层群众对资本主义的不满、怀疑与困惑,抓住了西方社会公众关注 的焦点,使生态问题成为最具政治意义和有关人类命运的社会问题。人们普遍认识到: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应当积极行动起来以“确保子孙后代的生存,防止滑向生态灾 难深渊”。以反对环境污染、抗议生态破坏为主要内容的绿色运动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 蓬勃发展,直接推动了生态社会主义生态经济观的产生。生态运动兴起的同时,各种生 态组织相继涌现出来,为生态社会主义生态经济观的兴起提供了组织条件。

4.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

生态社会主义者对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的继承和借鉴主要是:一是继承马 克思关于以“人类尺度”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方法。生态社会主义者如格仑德曼认为马 克思主义与以往哲学不同,它关注人类世界,关注现存世界。生态社会主义者宣布坚持 马克思的人类中心思想,即认可在解决生态危机、重新认识人类对世界的态度时,不应 放弃“人类尺度”;二是继承了马克思将社会问题与人类问题联系起来考察的思想。在 《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提出,资本主义制度是生态危机的根源,生态恶化是资本主 义固有的逻辑,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就是代之以社会主义;三是马克思关于技术进步的 思想。人和自然应该是协调的,“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是“站在牢固平稳的地球 上吸入并呼出一切自然力的、现实的、有形体的人”,[1]人对自然的支配不是统治, 而是服务。科技的发展可以使人们更好地把握和支配自然,实现真正的自由。

生态社会主义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理论并不系统和完善,但是上述思想是可取 的。上述思想成为生态社会主义适度经济增长、绿色工作道德、安全科技经济观的思想 渊源。

5.理论启迪:生态学、系统论、未来学的理论成果

当代西方生态学、系统论、未来学的理论的产生与流行对生态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 重要的理论启迪,并扩大了其理论空间。

20世纪,生态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60年代末,“生态学”成为西方社会的主流话语 ,并出现生态学与经济学结合起来考察的理论发展趋势。这一趋势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 ,为生态社会主义经济观的产生提供了重要思想方法。因此而形成的一些经济发展观点 拓宽了生态社会主义生态经济观的视野,这些观点有:肯定自然的价值的生态“成本” 观;把“外在性”环境变量“内在化”的生态产权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代际公平观; 企业自我改造、清洁生产的循环经济观;注意环保和健康的绿色消费观;等等。

系统论认为,整个世界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人类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这种关于人与 自然关系的理解,一方面促进了生态社会主义从生态角度思考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另 一方面,促进了生态社会主义重新思考以什么尺度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考察社会的经 济问题。

70年代以来未来学关于威胁人类生存的全球问题研究,关于通过技术手段的调整来完 善资本主义现代化面临的新问题的思想,成为生态社会主义生态经济学的理论来源之一 。

另外,法兰克福学派关于“自然的解放是人的解放的手段”,“自然的解放力量及其 在建设一个自由社会制度的重要作用的发现将成为推动社会变化的一支新力量”[2]的 观点,关于自然具有社会性的观点,关于生态问题根本上是资本主义制度问题的观点, 关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的观点,对生态社会主义生态经济观的产 生有着巨大的理论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生态社会主义生态经济观通过对资本主义造成的全球生态危机的深刻反思 ,通过重新审视苏东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缺失,借助绿色运动的推动力量,借鉴马克思 的有关理论,广泛吸收生态学、系统论、未来学的理论成果,产生出区别于传统经济观 的新的经济观。生态社会主义生态经济观是一种新的经济理念,是在高新技术推动下的 与历史逻辑相结合的必然选择,这种选择充分体现了人类高级理性思维与高水准价值判 断的相互吻合。随着这种相互吻合轨迹的不断升级,通过优化传统生态经济系统,对全 球经济都会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包含合理内容的新的经济观——对生态社会主义生态经济观的基本主张 的反思

生态社会主义生态经济观的核心主张是用生态经济模式来取代市场经济模式,主要观 点有:

1.混合型经济

生态社会主义经济观认为,在评价一种经济制度和经济活动是否有效和合理时,不仅 要看到它是否为大多数公众服务以及它所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而且更重要的在于要考 虑它所引起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成本。

就经济制度而言,生态社会主义主张克服资本主义私有制,实行社会主义的社会占有 制。佩珀强调,所谓的社会占有制,是生产者以联合的形式实现对社会生产资料的重新 占有,即对人与自然关系实行集体的、自主的、自觉的控制,这样可以使社会生产真正 符合多数人的利益,并保证大多数人的长远利益特别是生态利益,而这也是绿色经济发 展的根本保障。

就经济体制角度而言,早期生态社会主义者强调与大规模、集中化的经济发展趋势相 反,实行小规模、分散化、低污染或不污染的生产运行机制,从而使社会生产既可满足 人的需要,又不破坏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一致。20世纪90年代的生态社 会主义者主张以满足人的需要(而不是利润)为目的的经济适度增长与自然生态不会发生 冲突。增长是理性的,是为了每一个人平等的需求、有计划的发展,但有计划不是高度 集权化。

当前生态社会主义主张实行一种计划与市场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折衷、中央政府作 用与地方当局作用相互补充的“混合型”经济。这种要求集中体现在弗兰克提出的“半 自给自足”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中,在这个模式中,既有中央与地方政府对经济的计划 、管理,又有家庭和个体生产者的自主权。

2.适度经济增长

早期生态社会主义主张用市场经济模式取代现行的市场经济模式,建立一种以保护自 然和理智地使用自然资源并为后代着想为特征的“稳态经济”,限制当前的经济发展速 度,将生产规模和经济发展速度稳定下来,实现经济的零增长。20世纪90年代的生态社 会主义者逐步放弃了“稳态经济”模式,而主张经济的适度增长。他们认为,社会主义 经济应随着人们需求的增长而增长,当然这种增长是适度的、理性的,它仅以满足人的 需要而不是以追求利润为目的,适度的增长与自然生态不会发生冲突。适度经济增长的 核心是把经济发展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限制在可以维持生态平衡的限度内,从而使经济 发展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来说,都是可以接受的。

3.绿色工作道德

即弱化工作和休息的区别,把工作和休息看作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使工作成为自 由自主的享受,而非谋生的手段。使一切生产和工作符合绿色运动提出的道德规范。一 是环境道德,要求在进行一项新的生产投资前优先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消耗问题;二是 劳动道德,使劳动从目前的压迫性条件下解放出来,成为“自由自主”的创造性活动; 三是结果道德,反对无限制地追求高消费,把消费与幸福满足等同起来的传统观念,主 张劳动是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中介,劳动闲暇是统一的。健全的生态理性要求人们 在劳动中寻求快乐和满足,注重提高生活质量,不仅要有丰富的物质生活,而且要注重 精神生活,学会从创造性劳动而非异化劳动中获得幸福,从而保证生态合理性、经济合 理性和社会合理性的内在统一。

4.安全科技

生态社会主义认为,资本主义不仅发展了对自然的统治,而且把科学技术变成了统治 人的工具,导致人成了商品的奴隶、劳动的工具、科技的附属品,人的需求、本能、天 性受到摧残和压抑;技术表面的合理性和中介性掩盖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畸形;对人 的消费的操纵不仅成为延缓经济危机的需要,而且成为维持和提高利润率及实行社会控 制的新手段,人在占有、享有和无休止的消费欲望中失去自我,成为单向度的人。因此 ,科技的发展在为人类谋福利的同时,应该把它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点。为此,应该发 展健康科技,即不污染自然环境、不破坏生态平衡、不会造成消费异化和大规模的失业 的科技,如风能、太阳能、生物资源开发技术等。

5.经济民主

在生态社会主义社会,工业社会中许多限制消失,更广泛的民主和正常的经济活动成 为可能。公民的社会自由更为广泛,人们之间的关系、人民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们 的行为价值规范会有着更良性的发展,将会出现一系列人类社会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根本 变化:第一,由于实现了经济平等,有了符合社会良性发展的政治体制,真正的自由和 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会得到实现;第二,真正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科技在生态 社会主义社会将会真正造福于人类;第三,由于“稳态”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存在, 经济民主化成为现实的可能,并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提供了前提条件和必要的保证 ;第四,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提升、社会文化和智力的进步既是生态社会主义社会实现 的一个前提条件,同时也是生态社会主义社会实现的必然结果。因而他们预言:生态社 会主义社会的社会质量将大大提升,成为人类历史上最美好的社会。

总之,生态社会主义生态经济观在经济发展的限度(适度与否)、经济发展的目的(利润 还是人的本性需求)、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的关系(征服自然还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等 方面与传统经济观有着巨大的差别。前者主张适度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目的是满足人 的本性需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后者则主张利润最大化、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不断增长 的利润、人们的消费被异化为获取利润的工具、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 。上述区别,反映了生态社会主义生态经济观的合理因素,这是它在与传统经济观较量 中异军突起的主要原因。

三、生态经济观与科学发展观——对生态社会主义生态经济观现实意义的反 思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以人 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它包含 以下五个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 观的重要目的;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 展观的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

生态社会主义基于对生态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深切关注,确立了一种新的社会发展观, 完善和发展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忧患意识,对生态危机和环境问题的 深切关注是生态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的一个主要的逻辑起点。强调经济增长的环境代价 ,将生态成本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参数,将它看作是发展中国家今日现代化和发达 国家的现代化过程中都曾遇到的共同问题,从世界体系论和整个人类现代化的立场出发 提出了自己的社会发展观。这从更为宏观的理论层面和历史视野完善和发展了可持续发 展理论。

生态社会主义认为,人类在反对生态危机、重新检讨自身对自然界的态度的同时,不 应放弃“人类尺度”。生态社会主义从人的需要和利益出发,主张生产的目的首先应当 满足人的需要,而不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反对资本对劳动的剥削,要求使之成为“人 自身发展的手段”,拒绝把劳动仅仅作为生存手段。这是以人为本、强调人文关怀的一 种特殊表达。

生态社会主义强调,在实现了自然解放和人的解放的生态社会里,人与自然的关系不 应是统治与被统治、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应是一种和谐共生、协调发展的关系,一 种有着内在平等交流的生命关系,“我们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而不是在自然界之上;我 们赖以进行交流的一切群众性机构以及生命本身,都取决于我们和生物圈之间的明智的 、毕恭毕敬的相互作用”。[3]这种新型的人—自然关系模式,将生命这一概念从人的 独占中解放出来,承认自然界的其他生物也是生命的存在,它们与人之间是一种平等的 生命的交流和互动。这种新型关系模式既同发达工业社会的传统模式和主流价值观相对 立,又区别于以自然为中心的生态中心主义的人与自然关系模式,是一种坚持二者和谐 、统一的一元论之哲学。这里表达的是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生态社会主义的生态经济观有其自身的缺陷,如有着严重的向后看的倾向,主张“小 而美”,反对跨国公司经营方式,因而与全球化趋势相左,用生态危机论代替资本主义 经济危机论因而在途径上陷入乌托邦等。但是,上述正确看法与科学发展观有着某些相 同或相似之处。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今天,认真研究生态社会主义的生态经 济观,吸取其精华,是科学发展观丰富内涵、拓展理论视野的需要,也是现实的需要。

收稿日期:2004-05-18

标签:;  ;  ;  ;  ;  ;  ;  ;  

生态社会主义生态经济观的反思_生态危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