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晖1 仝瑶瑶2 韩 铭1 张忠君1 姚 铭1(1.一汽总医院临床药学部 吉林 长春 130000) (2.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吉林 长春 130000)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416-02【摘要】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可溶性Fas(solubleFas,sFas)及Fas配体(solubleFasligand,sFasL)水平的影响。
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常规治疗方法相同,治疗组加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滴注,14d为一个疗程,对两组进行疗效及血浆sFas和sFasL水平的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入院时,治疗组血浆sFas及sFasL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7d和14d治疗组血浆sFas和sFas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浆sFas和sFasL水平,从而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脑梗死是死亡率和致残率高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由兴奋性毒性递质、神经细胞内离子含量的变化、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及其所介导启动的神经细胞凋亡共同影响脑梗死患者的病理生理过程和预后。[1]Fas系统使细胞凋亡调控信号途径的一个重要部分,近年研究表明,血浆sFas和sFasL水平可反映细胞凋亡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和预后均有密切联系。[2.3]红花黄色素是从中药红花中提取,由多种水溶性查尔酮成分混合物组成(主要药理活性成分为羟基红花黄色素A),具有活血通经化瘀止痛的功效,研究发现其具有抗脑缺血损伤作用。[4]本研究通过对临床疗效以及sFas/sFasL水平的影响探讨红花黄色素在脑梗死治疗中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4年12月住院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为发病24h内入院,所有患者均经诊断标准确诊,头部CT检查排除出血灶。入选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常规治疗+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每组30例。观察组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64.5岁[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62.4岁。两组性别、年龄无显著性差异(P>0.05)。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红花黄色素10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滴,每日1次,14d为一个疗程。两组在试验期间均不得使用任何其他影响疗效评价的药物(如含有三七、丹参、川芎以及红花等中药成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1.3样本采集与检测 患者于治疗前、7d及14d取空腹静脉血,常规离心取血样,20℃、1500r/min、离心20min收集血浆,置.70℃待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sFas和sFasL水平(试剂盒由美国R&D有限公司生产),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计算出sFas和sFasL浓度。1.4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瘫痪肢体肌力达Ⅳ级~V级;显著改善:症状、体征明显好转,瘫肢肌力平均提高H级以上;改善:瘫肢肌力平均提高I级;无变化: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明显好转[3]。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和治疗组显效率分别为80.0%和93.3%,治疗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对照组比较:P<0.052.2两组治疗前后血浆sFas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血浆sFa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院7d和14d后治疗组血浆sFas和sFasL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3两组治疗前后血浆sFasL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血浆sFas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院7d和14d后治疗组血浆sFas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讨论脑梗死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具有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主要治疗包括两类,一类是促进血管再通的治疗,另一类是神经保护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超早期溶栓是恢复缺血区血流的主要方法,可挽救半暗带区尚未死亡的神经细胞,但受严格的时间窗和适应证限制,同时可带来脑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因此,神经保护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5]凋亡是一种程序化的迟发性细胞死亡方式,在脑缺血后神经细胞一部分以凋亡形式死亡,其在脑缺血后神经细胞的病理生理变化具有重要地位。[1]Fas受体属于神经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外周血中可溶性Fas具有抑制凋亡作用,可溶性Fas配体具有促凋亡作用,血清sFas和sFasL水平之间呈正相关,随着sFasL水平的增高,sFas表达亦上调,sFas水平高于sFasL水平,从而使机体抗凋亡机制显著增强,促进损伤细胞和组织修复。sFas和sFasL可能参与了ACI的病理生理学过程,反映细胞凋亡水平。[6]本研究发现,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可抑制脑梗死患者血浆可溶性Fas及Fas配体水平,提高临床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参考文献[1]顾昊,张颖冬.脑梗死中神经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与治疗展望[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18):5397.5399.[2]王忠全,丁卓伶.红花黄色素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11,23(16):125.127.[3]仇一青,丁素菊.中药的神经保护研究[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1,5(2):132.140.[4]时鹏,王文静,王兆平.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Fas和sFasL水平的观察研究[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0,18(11):823.826.
论文作者:刘 晖1 仝瑶瑶2 韩 铭1 张忠君1 姚 铭1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必读》2015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7
标签:血浆论文; 黄色素论文; 水平论文; 红花论文; 对照组论文; 患者论文; 神经细胞论文; 《健康必读》2015年第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