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护理在肿瘤放疗所致局部皮肤损伤中的应用体会论文_余艳梅

参与式护理在肿瘤放疗所致局部皮肤损伤中的应用体会论文_余艳梅

(百色市人民医院肿瘤放疗科 广西 百色 533000)

【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参与式护理在肿瘤放疗所致局部皮肤损伤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选择本院在2015年5月—2016年4月间收治的120例肿瘤放疗并局部皮肤损伤患者为研究主体。分成A组和B组,分别为69例和51例。部分患者使用重组牛(外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治疗,A组给予参与式护理,B组给予一般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A组局部皮肤损伤发生时间为31d以后所占的比例高于B组;A组皮肤损伤分级为Ⅳ级的比率低于B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肿瘤放疗所致局部皮肤损伤中给予参与式护理,能够减轻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利于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参与式护理;肿瘤放疗;局部皮肤损伤;应用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3-0322-02

临床治疗肿瘤的方法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放射治疗,但其极易造成患者的局部皮肤损伤情况[1]。临床实践表明,经放射剂量为3000~4000cGy放射治疗3周左右,患者的照射野皮肤便会出现脱皮、局部瘙痒、红斑、皮肤温度升高或是疼痛等不良反应。在剂量加大的情况下,更易发生表皮溃疡、渗液现象,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信心,更有甚者会暂停放疗。本文旨在分析参与式护理在肿瘤放疗合并局部皮肤损伤中的应用体会,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在2015年5月—2016年4月间收治的120例肿瘤放疗并局部皮肤损伤患者为研究主体。分成A组和B组,分别为69例和51例。A组中,女22例,男47例;年龄范围是30~74岁间,平均(49.12±2.44)岁。B组中,女24例,男27例;年龄范围是32~76岁间,平均(48.15±2.60)岁。对比以上数据,没有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方法

本院肿瘤放疗科目前使用放疗设备有:德国西门子IGRT双光子医用直线加速器系统及放疗计划系统。放疗过程中部分患者采用重组牛(外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外用治疗,其规格为5克/支,早晚各涂1次。该药用于Ⅱ级或Ⅲ级放射性皮炎引起皮肤损伤、有渗液时均可使用,若患者皮肤无破损或是无溃疡面一般使用冰片滑石粉或爽身粉外涂,减轻皮肤瘙痒症状。

B组给予一般护理,包括用药观察、皮肤护理、饮食控制等。A组给予参与式护理,具体为:患者参与护理计划与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并全程参与护理效果的评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安慰患者,提高其参与度。患者自主监测并记录照射野部位的皮肤情况,定时将记录情况反馈给护理人员,禁留长指甲、禁止抓挠瘙痒部位。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给予持续性的健康教育,并开设不同的健康宣教途径,鼓励自我管理能力较强,效果较显著的患者进行经验分享。

1.3 观察指标

根据美国放射肿瘤协作组(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将皮肤放射毒性反应分为Ⅳ级,其中,Ⅰ级为滤泡样暗红色红斑,干性脱皮,出汗减少;Ⅱ级为触痛性或鲜色红斑,皮肤皱褶处有片状湿性脱皮,中度水肿;Ⅲ级为皮肤皱褶以外部位融合的湿性脱皮,凹陷性水肿;Ⅳ级为溃疡、出血、坏死,需外科处理。

1.4 疗效评价标准

将皮肤损伤的发生时间分为10d以内、11~20d、21~30d和31d以上四个标准,发生时间越晚,护理效果越显著[2]。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利用SPSS 17.0软件加以处理,皮肤损伤分级比率和损伤发生时间所占比例用(%)表示,行卡方检验,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A组69例中,局部皮肤损伤发生时间为10d以内的为1例(1.64%)、11~20d为5例(7.25%)、21~30d为15例(21.74%),31d以上为48例(69.57%);B组51例中,局部皮肤损伤发生时间为10d以内的为7例(13.73%)、11~20d为11例(21.57%)、21~30d为25例(49.02%),31d以上为8例(15.69%)。对比两组损伤发生时间在31d以上的所占比例,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皮肤损伤分级中,Ⅰ级为31例(44.93%),Ⅱ级为14例(20.29%),Ⅲ级为23例(33.33%),Ⅳ级为1例(1.45%)。B组分别为23例(45.10%),15例(29.41%),6例(11.76%)和7例(13.73%)。对比分级为Ⅳ级的比率,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放疗在临床中主要用于恶性肿瘤治疗,放疗可有效杀灭恶性肿瘤中的毒性细胞,同时会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器官与组织损伤[3]。在肿瘤放疗后,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便是局部皮肤损伤,且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程度[4]。参与式护理在肿瘤放疗中的应用价值较显著,研究中,A组局部皮肤损伤发生时间为31d以后所占的比例高于B组;皮肤损伤分级为Ⅳ级的比率低于B组(P<0.05)。可见,参与式护理在肿瘤放疗合并局部皮肤损伤治疗中应用,具有明显的护理效果,可减轻皮肤损伤的发生率,有助于患者尽快康复,可推广。

【参考文献】

[1]全春桃.参与式护理在肿瘤放疗所致局部皮肤损伤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3,24(12):1861-1863.

[2]周亚芳.参与式护理在肿瘤放疗所致局部皮肤损伤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5,9(31):123-124.

[3]高静,牛丽英.患者参与式护理干预防治头颈部肿瘤放射性皮肤损伤[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6(10):72-73.

[4]吕燕,张海霞,孙玉霞等.总结肿瘤放疗所致局部皮肤损伤的护理体会[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11):543-544.

论文作者:余艳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2

标签:;  ;  ;  ;  ;  ;  ;  ;  

参与式护理在肿瘤放疗所致局部皮肤损伤中的应用体会论文_余艳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