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 重庆400042
摘要:目的: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4月~2015年04月收治的56例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超早期康复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评分、护理疗效结果。结果:护理组护理后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和日常生活功能康复情况评分结果分别是(67.08±10.26)分和(67.66±8.12)分,对照组护理后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和日常生活功能康复情况评分结果分别是(47.09±10.60)分和(48.48±8.00)分,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患者采用超早期康复护理方式后,可以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存模式,提高生活质量水平。
【关键词】超早期康复护理;脑卒中;肢体功能恢复;影响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 A
下面本文选取了我院进行治疗的56例脑卒中患者,分别采用超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和常规护理模式分组进行护理研究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试验选取的患者均为2014年04月~2015年0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6例脑卒中患者,每组各28例。男35例,女21例。护理组,年龄38岁到85岁之间,平均年龄(54.22±4.00)岁。对照组,年龄38岁到85岁之间,平均年龄(55.23±4.02)岁。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超早期康复护理方式,即在患者入院后病情稳定24-48H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1]。第一,心理护理。脑卒中患者的情绪较差,患者的情绪不能够很好的加以控制[2],因此经常会变得消极和抑郁不安,甚至部分患者会出现轻生的念头,对患者的病情康复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心理指导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主动去了解患者的病情所在,能够积极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进一步稳定患者的不良情绪状态,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同时也可以选择患者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探讨,将一些时事新闻、社会新闻等告知患者,使得患者感觉自己没有脱离社会,能够每天了解社会动态,有助于其树立正确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开展[3]。
第二,卧床体位护理。患者通常选择仰卧位、侧卧位等方式,2-3H变换1次[4],在仰卧过程中,适当的将患者的患肢抬高,掌心朝上,同时将软枕垫在患侧的臀部下方[5],手指自然伸直分开,患侧下肢保持中立状态,这样有助于全身血液循环,促进静脉回流。侧卧位时,主张保持患者良肢位的前提下,以患侧卧位为主,增进患肢血液循环。减少”L”型翻身枕的使用,利用4-6个枕头帮助患者摆放体位。在不同体位方式下,由护理人员统一指导,使得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姿态,促进其病情及早康复,有助于促进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
第三,床上功能锻炼。等到患者的生命体征基本恢复稳定后,对脑卒中患者实施肢体按摩和操作,使得患者瘫痪的肢体可以在床上进行被动锻炼,由护理人员及其家属共同来对患者进行辅助按摩,促进其肢体功能康复。在被动锻炼过程中,可以从患肢一侧到患者的各个关节循序渐进的进行功能锻炼和活动,指导患者有效翻身操作,在床上进行有效运动和锻炼,合理运动躯干,做好弯曲和伸展,矫正坐位姿态,保持每次大约30分钟左右,每天坚持早中晚各一次。
第四,日常生活锻炼。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保持平衡,同时躯干尽可能的向着患侧一方移动,加强行走锻炼,并且逐渐从生活各个方面比如洗脸、刷牙等基本动作开展锻炼工作。
1.3疗效评价依据[6]
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情况采用Fugl-Meyer评分法进行测定,采用BI指数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康复情况进行评分测定。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应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和日常生活功能康复情况评分结果对比
两组护理前后对应组的对应指标评分结果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同时护理组护理后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和日常生活功能康复情况评分结果分别是(67.08±10.26)分和(67.66±8.12)分,对照组护理后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和日常生活功能康复情况评分结果分别是(47.09±10.60)分和(48.48±8.00)分,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2.2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结果对比
护理组护理疗效为92.86%(26/28),对照组护理疗效为71.43%(20/28),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病死率[7],同时支出水平也较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通常是在生病后的三个月内康复,在一些研究报道中提到,对此类疾病患者及早的开展护理工作,实施超早期康复护理指导,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效果,促进其及早脱离病情的影响,提升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黄文仲.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182例[J].陕西中医,2003,24(2):130-131.
[2]周红艳,张少茹,卢丹丹等.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8):1674-1675.
[3]张萍,杨涛,陈艳荣等.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改善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10):921-922.
[4]曾素琴.脑卒中偏瘫病人早期康复护理体会[N].承德医学院学报,2010,11(3).
[5]霍瑞霞.早期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1):15-16.
[6]官华芳.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4,(36):4961-4962.
[7]林艳容,姜华奋.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49(25):3223-3225.
论文作者:凌玲 张巧凤 黄志玉(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5年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8
标签:患者论文; 肢体论文; 功能论文; 脑卒中论文; 情况论文; 两组论文; 日常生活论文;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5年第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