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资源区域替代产业发展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黑龙江省论文,产业发展论文,区域论文,资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替代产业的研究依据及选择原则
黑龙江省是资源大省,也是资源产业大省。有一大油田:大庆油田是世界特大油田之一,产量占全国40%,已连续20年稳产原油5000万吨以上。有两大林区:大、小兴安岭是全国最大的林区,森林面积、木材蓄积量、森林覆盖率均居全国第一位,是全国最大的木材和森工产品生产基地,累计生产木材占全国总产量的1/3,调出量占全国40%。四大煤矿: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这四个年产超过1000万吨的特大型煤矿,具有8000万吨的原煤生产能力,累计产煤居全国第三位,主焦煤产量占东北地区70%。
黑龙江省的资源产业,在本省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曾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过重要贡献。但是,自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资源产业却程度不同地遇到了特有的难题,即人们常说的资源危困和经济危机。“两危”的产生有多方面原因。一从天然条件分析是因资源产业企业受主导资源递减、开采难度逐渐加大、开采成本不断上升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所致。二从经济体制分析,这些资源产业都是国家的经济命脉,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遇到了一系列新问题、新情况,很难适应。三从历史遗留问题分析,由于多种原因,不少资源企业都有沉重的债务负担、退休人员和富余人员的负担。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本文拟从替代产业发展入手,探讨这一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选择和发展资源区域替代产业需以下述理论为指导。一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要同时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它应该包括三个内容:有控制的经济增长+保持生态稳定+促进社会稳定,包括经济、社会、生态三个因素。二是产业演讲理论。现代经济发展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产业结构演变史,经济发展往往是与产业结构的演进相伴而生。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也是替代产业发展的过程。三是产业周期理论。即任何一定区域的一种资源产业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产业都有生产的周期,一般可分为上升期、稳定期、递减期。为了保持资源产业区域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就不能不考虑这种产业的接续、替代问题。四是新的经济生长点理论。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必须经常地寻求新的经济生长点,以使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黑龙江省的资源产业区域亦应如此。
选择和发展资源区域替代产业,需要坚持如下四项原则:一是依托主导产业原则。一方面,资源区域已经发展起来的主导产业,可以为替代产业的发展提供资源、技术、资金等支持,为替代产业发展创造条件。另一方面,依托主导产业发展替代产业,又可以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提供市场,从而延长主导产业的产业链条,增加资源转化开发和综合开发力度,实现高效递次增值。因此,依托主导产业,依托石油、煤炭、森工,发展与之相关的资源加工产业和其他产业,发展替代产业,理应作为一条首要原则。二是发挥资源优势原则。这里所说的资源优势包括自然资源优势、经济资源优势、技术资源优势等多方面优势。发挥优势是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的普遍原则。产业结构演进和替代产业发展也需遵循这一原则。三是适应市场需求原则。市场需求是一切产业、企业和产品发展的外在动力,也是替代产业发展的外在动力。这里的市场,包括本地市场和外地市场,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包括明显的当前市场,也包括潜在的未来市场。四是讲求综合效益原则。讲求经济效益是一切经济工作的必然要求。这里讲的综合效益,是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的兼顾和协调,以求可持续发展。
二、石油和油田的替代产业
石油资源是不可再生的稀缺性、耗竭性资源。一个油田的石油开采有一定的生命周期,石油产量一般是由增长期—→稳定期—→递减期。大庆原油产量到2000年前后,已开始递减。从产业演变和产业替代角度分析,大庆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主要靠三部分:一是石油工业;二是石油化工工业及其精深加工;三是其他产业和地方工业。在缓解石油递减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和利用大庆地面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替代产业和地方工业,逐步形成石油产品深加工、农林牧蔬菜业、农副产品深加工、乳品及畜产品深加工、建筑及建筑材料加工业、电信电子业、机械仪器仪表等几大支柱产业,使替代产业这条腿由细加粗、由小到大。
——石油工业。主要是采取措施延缓石油生产的递减期的到来和递减速度。一要靠二次开发和三次开发新技术,提高采收率;二要靠加强勘探增加可采储量,调整储采比。根据大庆市的经济发展规划,大庆的石油工业将按“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方针,解放思想,放宽视野,加大勘探力度,优化勘探部署,努力增加后备储量。原油实现5300万吨稳产到2000年。
——石油化工工业与石化产品深加工。石油化工工业,既是大庆早已开发的产业,又是大庆需要继续发展的石油工业的重要替代产业。据大庆有关规划资料,今后一个时期的中直省直炼油工业企业的主要任务,一是对现有企业进行改造、挖潜、配套和必要的扩建;二是发展炼油的深度加工,在现有基础上,增加催化裂化、加氢裂化、延迟焦化、渣油、加氢脱硫及溶剂沥青装置,使轻质油收率提高到75%以上;三是实现汽油升级换代,无铅汽油达到90%以上,中高档润滑油的比重从目前的60%左右提高到75%以上。在石化产品深加工方面,要充分利用大庆市石化企业生产的初级石化产品,特别是乙烯三期工程、乙烯扩建和油田助剂润滑油装置投产后所增加的产品等原料,大搞精深加工,生产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产品。这需要在对全市石化初级产品和化工原料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深加工规划方案,组织考察论证,选准项目,落实承建企业,在15年左右的时间内,使地方化工成为大庆市地方工业的主导产业之一。
——农林牧渔菜业。大庆的替代产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要把农业放在重要地位。这是因为,第一,大庆市经济本来就包括农林牧渔菜业,既有油田自身的地上的农业,又有大庆市管的四个县的农业;第二,大庆的农林牧渔菜业的发展有利于大庆的生活供给和生态平衡;第三,大庆农业的发展也有利于石油产业的富余人员的分流。
——农副产品深加工和乳品及畜产品深加工。在农副产品深加工方面,实施农村经济产业化,发挥大庆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大搞农副产品深加工。以抓好龙头企业建设为重点,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供销、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链。在乳品及畜产品深加工方面,要充分利用大庆草原资源及发展奶牛的优势,实行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的牵动战略。形成以养殖—乳品精深加工—肉食加工—皮毛加工的产业链和产业群体,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建筑及建筑材料加工业。随着石油、石油化工、替代产业及城乡公共设施的不断发展建设,以及广大农村住房实行砖瓦化的要求,为建筑及建材行业提供了一个极为广阔的市场。要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以现有的几大建筑企业为龙头,联合一批中、小建筑企业,逐渐形成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建筑集团。以大庆的建筑市场为立足点,逐步扩展到全省、全国乃至进入国际市场进行工程承包。逐步形成以建筑队伍开拓建筑市场,以建筑市场牵动建材工业的大发展,形成一个施工、建材生产一体化、工厂化的产业体系。
——电子信息业、机械及仪器、仪表业。在电子信息业方面,利用黑龙江省把大庆作为电子工业基地的机遇,加大技术引进力度,重点发展IC卡及应用产品项目、有线电缆电视项目、超大容量电容器项目、3.5英寸计算机软盘磁芯及各种传感器为主的敏感技术应用产品等。在机械工业方面,要充分发挥现有的机械加工能力,引进先进技术对老企业挖潜改造。重点围绕油田勘探开发、石油化工的需要研制新型产品。一是研制三次采油设备和石油化工设备及所需的零部件,进一步向设备制造加工延伸,加快形成油田、化工设备配件生产基地;二是要大力发展汽车配件制造业。在仪器仪表方面,要向高科技领域发展,使机电一体化、智能化有新的突破和发展。
——其他产业和行业。在重点建设上述产业的同时,还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冶金、纺织、化纤、食品、塑料加工等工业。
三、林业和林区的替代产业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是全国最大的森林工业基地和木材生产基地,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资产总蓄积量、可采资源蓄积量、木材产量和木材调拨量分别占全国的14.64%、11.6%、33%和40%,除可采资源蓄积量外均居全国首位。建国以来,黑龙江林区为国家做出过巨大贡献。到1994年末,全省累计生产木材5.5亿立方米,占国家同期生产量的33%,平均年生产木材1222万立方米;其中,国家累计从我省调拨木材3.6亿米,占国家同期调拨量的40%,平均每年调拨木材800万立方米,占我省平均年产量的65%。
黑龙江省虽然森林资源丰富,但建国后每年过量开采,造成采育失衡。近年来经过努力,实现了森林资源总量的长消平衡,但可采森林资源蓄积锐减的势头并未因此而得到遏制,生产难以持续,资源形势十分严峻。森林资源从建国初期的17.80亿立方米减少到目前的13.88亿立方米,可采森林资源蓄积量由建国初期的14亿立方米减少到目前的3.24亿立方米,可采森林资源在绝对量上和相对量上都在大幅度下降。据有关资料,森工企业政策性亏损挂账7.84亿元,福利费超支挂账6.73亿元,两项相加达14.57亿元。由于经济危困,不少林业局和林场,不但无力兑现国家出台的调资政策,而且连职工每月平均200元的工资也不能支付。截至1995年底,累计拖欠职工工资总额高达10.5亿元,拖欠面达58%,平均拖欠五六个月,拖欠最长的已达两年多,职工生活水平严重下降。林业和林区已经陷入“资源危困”和“经济危机”的“两危”困扰之中。
解决我省林业和林区“两危”问题,从林业和林区产业演进和产业替代角度来说,需要搞好三个发展和三个开发,即林业的持续发展,林木加工业的发展,农畜牧业的发展;山产品开发,矿产品开发,森林旅游开发。
——林业的持续发展。第一,要更新观念。森林工业是一项特殊的产业,它所追求的主要应该是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而不仅仅是狭隘的经济效益。要使我国森林工业走出目前的困境,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必须更新观念,抛弃长期以来把森林工业视为单一木材原料生产的指导思想,确立符合中国国情和森林再生规律的森林工业发展的新思想和新战略。第二,要改革传统的森林经营方式。根据森林多种功能的特点、森林的总体布局和林种,将森林分为三种不同类型,即公益林、多用林和商品林。对三种不同类型的森林实行不同的经营管理方式。对公益林实行封山措施,实行保护性择伐;对多用林实行常规经营;对商品林实行集约经营,市场需要为导向,营造人工速生丰产林。第三,要总结和推广穆棱林业局实行分户承包小班经营,促进林业持续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其他的好经验。第四,要改革传统森林工业企业管理体制,实行政企分开。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将原来政企合一的森林工业局—管理局—林业局—林场的森林工业管理体制的政府职能与企业职能分开,创造条件将政府职能逐步转移到地方相关的职能部分,减轻企业办社会负担。
——林木产品工业的发展。我省木林生产多,调出多,留下加工少。这就形成了“林业资源的富省、木材生产的大省、林木产品加工的弱省”。目前,林产品工业企业由于思想不够解放,某些政策误导,体制改革滞后,管理体制不顺等原因,出现不少问题。主要问题,一是起步晚,发展慢;二是起点低,包袱重,亏损严重;三是摊子大,规模小,投资分散,重复建设;四是产业链条短,产品档次低,积压严重,开工严重不足。今后发展建设,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快林业、林区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第二,要适应市场需要,发展适销对路行业和产品。要大力发展在全国同行业处重要位置的主导产品,如人造板、家具、机制纸、制材等产品。同时要积极稳妥地发展与林木产品相关的建筑装饰业(如地板块等)和乐器制造业(如钢琴、提琴等)以及其他附加值较高的林木产品加工业。第三,要调整政策,增加投入。第四,优化资源配置和要素配置,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第五,要加快林业改革步伐。
——农畜牧业的发展。林区农畜业的发展,有利于为林业、林区居民提供丰富多彩的农副产品,有利于缓解林业、林区就业问题,要下大力发展种植业、畜牧业、养殖业,包括野生动物养殖、渔业等。在实践中,一要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包括荒地、荒原、荒水的使用上的支持和资金投入上的支持;二要注意保护生态,发展林区农牧业,切不可以损害和破坏森林、草原、水源和山坡的生态环境。
——山产品开发、矿产品开发和森林旅游开发。山产品开发,包括林果业、食用菌、药业种植等。矿产品开发,包括金属矿产、石材及其他非金属建筑矿产及其加工业等。森林旅游业大有潜力,大有作为。
四、煤炭和煤区的替代产业
黑龙江省有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四大矿务局和四个煤矿城市区域。从一定意义上讲,各煤矿城市之间在替代产业发展上,由于各自主导产业发展状况、经济结构状况、资源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存在差异,应有各自的独特性。但从另一方面看,四大煤矿城市又有许多共有特性,在资源结构、产业结构、地缘关系、区位环境等方面,有许多相似性,在替代产业选择发展上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时,四个煤矿城市也都提出了在稳定煤炭工业发展的同时各自的替代产业发展战略。这里,从共性角度来研究四个煤矿城市区域替代产业。
——煤炭精深加工业。我省煤炭企业长期经济效益低下,企业缺乏活力,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其主要原因是煤炭产品的深加工程度不高,产品附加值低。从经济角度分析,如果以煤炭作为原煤去燃烧价值为1,通过洗选价值为1.5,发电价值为3,炼成焦炭价值为3,加工成焦油增值10倍,加工成活性炭增值为16倍,加工成塑料增值90倍,制成药品可增值750倍,制成合成纤维增值高达1500倍。可见,煤炭精深加工程度越高,其附加值就越高。因此,拉长煤炭主导产业链条,搞好煤炭的深加工和综合开发,是煤炭工业和煤矿城市区域替代产业发展主攻方向之一。要在稳定发展煤炭生产的同时,积极推进煤化工、煤气化、煤焦化、煤电化。在实际操作上煤炭深加工可沿煤化工、煤气化、煤焦油、煤电化四个方面发展、延伸,逐渐建成四个基地。
——非金属材料、建材工业及冶金工业。要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区域丰富的非金属资源,例如,石墨、硅线石、石灰石、大理石等。发展面向国内、国际市场的非金属原料及建材工业,应是煤城区域替代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同时,充分利用区域资源丰富的煤炭资源、冶金经济资源优势;利用已经发展起来的鸡西钢铁公司为主体的冶金产业、技术、人才优势;利用区域铁矿资源和国内外进口铁矿石,发展钢铁工业,也应是煤城替代产业发展的重点之一。
——农牧业及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矿区及煤炭城市发展农牧业及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主要有三个区位,一是煤矿城市管辖的县城;二是城市郊区;三是矿区自身,特别是矿区富余人员的行业和区位转移。这里主要述及第三种区位和情况。把煤矿富余的人员逐渐分流出去搞多种经营,一条主要渠道是工转农、工转牧。与此相关,要有相应的土地政策、资金政策、分配政策、人口政策等给予有力的支持。与此同时,要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市场优势和发展农、牧等产品的生产条件及较丰富的农、林、牧产品资源,发展包括粮食加工、食品、饲料、木制品、林产品、保健品等多样化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特别是以名优产品和绿色食品为代表的食品、医药保健工业。
——其他替代产业。一是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选准方向,争取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二是在流通领域、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上求得积极稳妥的发展。
五、替代产业发展的支撑体系
资源区域替代产业的发展,首先需要发展主体的自身精心策划和努力进取,同时也需要发展环境的精心营造和鼎力支持。这里,把发展环境分作七个支撑体系。
——战略规划支撑体系。首先需要有一个好的替代产业发展战略,需要从自己的地情实际出发,依据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和要求以及国内外资源区域经济发展和替代产业发展的经验教训制定自己的替代产业发展战略。二是这一发展战略的战略思想应该是一个协调发展的战略,要把主导产业发展与替代产业发展协调起来;把资源初级产品开发与资源的精深加工协调起来;把一、二、三次产业的发展协调起来;把产业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协调起来;把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协调起来;把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起来。三是需要在替代产业发展战略指导下,制定较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发展规划和计划,需要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在省经济综合部门和有关地市的统筹下,以主导产业部门为龙头,联合有关部门,发挥各自优势,打破部门、地区界限,统一规划,科学选项,认真论证,合理布局,稳妥上马,把替代产业发展起来。总之,要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规划体系,用以指导替代产业发展的顺利推行。
——产业结构支撑体系。资源区域替代产业发展中的产业结构的优化需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产业的有序化,即产业的有序演进和有序发展,包括主导产业各产业间的有序发展、主导产业与替代产业的有序发展、替代产业间各产业的有序发展等等。二是产业的有机化,即产业之间有机联系,形成这个地区经济的良性循环。这样,产业结构能很好地支持和支撑区域替代产业的更好发展。同时,替代产业的较好发展又会支持和支撑整个区域产业和经济的有序、良性、高效发展。
——企业集团支撑体系。任何产业、行业的发展,都要落实到企业或企业集团。资源区域替代产业的发展,既不能单纯依靠国家投入,也不能完全依赖单个资源企业的自身努力,还不能完全避免中央与地方、条条与块块关系等体制因素的制约,需要更多地采取合作和联合的方式来缓解这些磨擦和矛盾。例如,可以通过组建包括股份制在内的多种企业集团,联合或合作发展那些对整个区域发展有巨大牵动作用的关键产业和行业。这既可以解决替代产业发展中投资不集中、规模不经济、布局不合理的矛盾,又可以冲减条块利益集团之间的磨擦和矛盾,还可以为传统产业的发展提供共同发展的新条件。
——资金投入支撑体系。资金投入是发展替代产业的重要条件,也是当前经济发展和替代产业发展的一大难题。只有采取多方筹措的路子才是好的出路。一是国家包括有关部门和省市政府的支持;二是金融部门的资金支持;三是企业和职工自有资金的投入。这里需要指出,黑龙江省资源产业和企业已为国家服务和贡献多年,在资源产业和企业遇到困难,需要发展替代产业和进行产业更新时,国家给予有力的支持,是理所应当。
——体制改革支撑体系。体制改革的支持是替代产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这既需要资源产业企业自身改革的支撑,也需要金融、财政、税收、工商、社会保障制度等多方面改革的支撑。特别是资源区域,往往涉及中央和地方、条条和块块、政府和企业之间多方面关系的制约。既需要逐步实现政企分开,又需要政企合作,推进体制改革,推进和支持替代产业发展。经济改革方面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需要改革和优化所有制结构,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同时积极发展私营和个体经济。有关石油、煤炭、森工部门和企业内部改革问题这里不再重述。
——科学技术支撑体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也是发展替代产业的第一推动力和第一支撑力。特别是各个资源区域都要发展的资源精深加工产业,需要更多的高新技术的支持和支撑。就是发展农牧业、种植业、养殖业,也离不开相关的科学技术知识和技巧的传授和掌握。因此,专业技术人员及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科学技术水平和专业技术素质的提高,也是发展替代产业的重要前提。
——精神文明支撑体系。精神文明建设是替代产业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也是替代产业智力开发的重要基础。例如,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北大荒精神,会对二次创业和替代产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精神支撑作用。因此,在替代产业发展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要特别重视精神文明的作用和精神文明建设,使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本文参考资料来源于调查,有关城市、部门的内部报告、规划和公开发表的有关文章。课题组组长刘景林。成员有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林业大学、大庆市计委等单位的中青年专家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