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跳跃式”战略快速振兴西部经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战略论文,西部论文,快速论文,跳跃式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所谓“跳跃式”战略是指落后或欠发达地区为快速缩小其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直接引进、吸收和应用发达地区先进的技术和人才;高起点发展本区经济的一种战略模式。落后地区实施这种发展模式,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本区整体经济水平达到一个相当高的程度。但这种战略模式的实施,在客观上通常存在着一系列“人性”障碍,需要政府在区域发展政策方面予以特别支持。
技术转移模式
九年前笔者开始涉足“区域开发”研究领域时,曾在技术的空间转移方面作过一些探索(《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1卷第6期)。 当时笔者把技术转移分为“工匠转移”、“机器转移”、“信息转移”三种方式和“同级转移”、“差级转移”、“越级转移”三种类型。技术的“工匠转移”方式是通过“能工巧匠”即技术人才的流动及人与人之间的技术传授来实现的,这种方式自古有之,故而得名。“机器转移”方式是指技术凝结于机器设备和生产工具之中并随机器设备和生产工具的转移而转移,此种方式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随着蒸气机等动力机的出现而出现的。“信息转移”方式是通过文字材料和设计图纸来表述生产配方、工艺流程、操作规范、功能参数、设计思想等技术内容并通过信息传递的方式来实现的,这是现代技术转移的主要方式。这三种技术转移方式反映着技术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同一时期,各个地区的技术发展往往处于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的已进入信息时代,有的处于大机器时代,而有的仍处于手工业时代。处于发达的信息时代的地区之间的技术转移,主要是通过“信息转移方式”进行的,处于发展中的大机器时代的地区之间的技术转移,主要是通过“机器转移方式”来实现的,而处于落后的手工业时代的地区之间的技术转移往往是通过“工匠转移方式”实现的。这三种转移方式均是处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地区之间的技术转移,我们称其为“同级转移”。而当今世界甚至一个国家,处于上述三个发展阶段的地区往往是同时存在的,这些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之间必然存在较大的技术梯度差,从而产生技术从发达地区向发展中地区转移及从发展中地区向落后地区转移的“差级转移”,甚至是从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转移的“越级转移”。
技术转移的“梯度”规律
技术梯度转移规律认为,技术一般首先沿梯度最小的方向转移。因为技术是一种知识商品,如若接受的一方没有相应的吸收消化能力,技术就很难转移过去。谁最容易掌握这种技术,那么这种技术就向谁转移得最快。依据技术转移的这种“梯度”规律,在“同级转移”、“差级转移”、“越级转移”这三种技术转移类型之间,“同级转移”最易实现,“越级转移”难度最大。因为非同级转移存在着较大的技术转移障碍,也就是说,“同级转移”往往只需一种转移方式即可完成,“差级转移”往往需要两种转移方式的共同配合才能完成,而“越级转移”则需要“工匠转移”、“机器转移”、“信息转移”三种转移方式的共同配合才能完成。手工业技术从一落后地区向另一落后地区转移,只需“工匠转移方式”即可完成,因为工匠是手工业技术的唯一载体。而大机器工业技术从发展中地区向落后地区转移,不但要转移工业机械而且还需要转移大工业技术人才,因为落后地区的手工业工匠们往往不具备安装和操作大工业机械的能力,因此需要“机器转移方式”和“工匠转移方式的共同配合”,才能完成这种“差级转移”。而生活在发展中地区的大工业技术“工匠”们一般都不愿到条件差的落后地区工作,这就成了技术转移的障碍,增加了技术转移的难度。要么派出人员外出培训,给予优厚的政策条件以吸引人才。高新技术从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转移,在转移高新技术情报信息的同时,还需要转移开发这种技术所需的尖端设备和高级人才(包括高级情报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需要“信息转移方式”、“机器转移方式”和“工匠转移方式”的共同配合。这种“越级转移”的障碍就更大,因为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相比,不但生活条件相差悬殊,成为高技术“工匠”转移的一大障碍,而且能使高新技术得以安家落户的基础设施更是相差悬殊,成为阻碍技术转移的客观因素。因此,这种“越级转移”需要更具吸引力的更加优惠的成套政策予以支持。政府政策的支持,主要是通过政策干预行为,人为地减小技术梯度差,使技术能顺应“梯度”转移规律向我转移。
西部开发需要“跳跃式”战略
经过二十来年的改革开放,尤其是沿海开放、开发战略的实施,使我国的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与此同时,我国内地与沿海尤其是东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也越来越明显,并逐步成为了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滞障,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西部经济的快速腾飞,使之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动力源,成了极为现实的问题。寻求以最短的时间实现西部经济快速腾飞的最好模式,只能是实施“跳跃式”发展战略。
这种发展模式的启动者和源动力在于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在于中央和西部地方政府制定怎样的区域发展政策。依据技术转移的“梯度”规律,技术首先向梯度最小的方向转移。政府就必须要通过制定具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优惠的税收政策、倾斜性的产业政策和倾斜性的财政金融政策等,人为地大幅缩小技术的梯度差,迫使和诱导东部发达地区和世界发达国家成熟的高新技术向西部相对发达的大中城市转移,从而顺利实现高新技术由发达地区流向西部落后地区的“越级转移”,使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尽快走向高起点、高质量的发展轨道。
西部地区存在着三大发展优势,一是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石油、有色金属、长绒棉等都是极具竞争意义的经济资源),二是拥有若干实力较强的科研中心城市(如西安、成都、兰州尤其是西安,其科研力量仅次于北京和上海居全国第三),三是有一大批基础较好的“三线”工业基地(尤其是军工企业)。正是这三大优势的存在使落后的西部地区出现了许多相对发达的“经济岛”,也正是这些“经济岛”的存在,使西部大开发实施“跳跃式”战略的变得具有更大的可行性。“跳跃式”战略的实施应首选这些基础条件较好的“经济岛”作为技术转移的枢纽,对外接收技术辐射,对内则又是技术辐射源。政府在制定西部大开发的相关政策时应首先考虑这些“经济岛”的枢纽作用,尤其注意这些“经济岛”的城建、交通与通信建设,大力促进这些“经济岛”的区位优势转换,使其固有优势更加突出,将其技术转移的障碍降至最低限度,以保证“跳跃式”战略的顺利实施和西部经济的快速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