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鼎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317600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行业发展十分迅速,逐渐有更多新型技术与设备被应用到工程建设中,虽然可以提高施工效率,但是因为很多技术与设备在应用上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这样也就增加了工程建设的危险性。为将安全施工贯彻到底,就需要结合建筑工程施工特点,对其中存在的各类危险源进行分析,做好危险源的识别与防护,降低各项危险源的影响,争取不断提高工程施工安全性。本文对建筑工程施工中危险源的识别与防范措施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危险源识别;安全管理
虽然现在已经将安全施工作为建筑建设的重要内容,但是就工程建设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并没有落实到位,对各项危险源认识不到位,不能及时识别,因此不能提前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针对此,必须要就工程施工危险源进行分析,结合以往经验分析辨识与防护措施,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争取将安全施工贯彻到底。
一、危险源定义与分类
1.事故原因分类
根据专业因素进行分析,按照事故发生原因不同,可以将建筑工程施工危险源分为物理性危险、生物性危险、化学性危险、行为性危险、心理以及生理性危险,以及其他危险因素等。对于不同原因造成的危险事故,在进行处理时就需要结合其所具有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来采取措施进行防护,争取及时发现威胁并有效处理。
2.事故类型分类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复杂性高,涉及到的内容众多,这样在对其危险源进行分类时,就需要对起因、诱导性原因以及伤害方式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出不同类型的危险源。主要包括物体打击伤害、机械伤害、车辆伤害、触电伤害、火灾伤害、高空坠落伤害、放炮伤害、坍塌伤害、透水伤害、中毒伤害以及其他伤害等[1]。
3.发生过程分类
按照危险源发生在工程建设中事故发生、发展种不同环节来进行分类,可以分为第一类危险源与第二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即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所有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源、能量以及危险物质,能量过大超出人体承受极限,或者直接对人体造成干扰而出现人身伤亡事故。此类危险源系统能量越大,则有害物质数量越多,系统潜在的危险性与危害性也就越高。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此类危险源为客观存在的,包括提供能量的装置与设备、使人或物产生高势能的装置与设备、危害物质、失控会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与场所等[2]。第二类危险源包括人不安全行为、物不安全状态以及环境因素,主要是因为安全管理不到位,未能及时察觉安全隐患并消除。其中,人为不安全行为占据主导,很多安全事故均是因为施工行为操作不当,与专业规则要求产生冲突,最终受到伤害。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特点进行分析,存在的振动、噪声、温度、湿度、照明、材料以及细菌等均为危险源,需要结合其所具有的特点来选择相应的措施进行优化。
二、建筑工程危险源识别方法分析
1.识别原则
1.1特性原则
对于不同的建筑工程,其在施工建设时具有的特点不同,具有自身明显的特性,这样也就决定了其所存在的危险源不同。在进行识别时就需要从工程所具有的特点出发,考虑其所具有的特性,在基本危险源清单的基础上针对工程自身进行补充,形成具有针对性的危险源清单。
1.2共性原则
共性即所有建筑工程施工均具有的特点,虽然对于不同工程来说,细节上存在差异,并且施工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不同。但是因为施工程序、施工技术以及施工材料等均具有较多的共性特点,更便于危险源的识别,形成一个基本的危险源清单。
1.3科学原则
对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本质上就是将安全施工管理落实到位,是一种预测安全事故的一种手段。但是因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系统性与复杂性较高,如果想要有效的将此项工作贯彻到位,就必须要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确定分析要点,有针对性的来揭示施工项目的安全状况、危险情况以及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与变化规律,并将此作为安全措施编制的依据[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辨识方法
2.1直观经验法
此种方法即以专业实践经验作为依据,将建筑工程施工作为对象进行危险性分析,辨识并确定存在的危险因素。此种方法具有较高的主观性,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性、技术性以及经验等要求均十分严格,需要选择合适的人员来负责此项工作。辨识时要求工作人员根据以往经验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做出判断结果,将其作为安全措施编制的依据。
2.2系统安全分析法
此种方法即利用系统安全工程分析方法对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常用的有安全检查表、工作任务分析、故障树分析以及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等。与直观经验法相比,此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上具有更高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可以辨识出系统中存在的潜在危险源。可以在事件树分析与故障树分析中引入概率分析,在安全检查表中赋予分值与权重,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科学性评价,确定其发生的概率与处理方法。
三、建筑工程危险源安全防范措施
1.防范原则
1.1基本原则
即结合不同危险源特点,来编制合理的防范方案,将降低与消除危险作为目的,建立完整的管理系统,将安全防护工作落实到位。整个安全防范工作坚持以预防为主,在察觉到危险源后,对其事故发生概率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预案以及紧急联动机制。另外,还应采取动态跟踪、重点控制以及随机应变的策略进行全程管理,便于针对不同危险源来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技术、经济等因素对预防措施实施效果的影响。
1.2及时原则
即在对施工危险源进行预防时,必须要秉持及时性原则,因为危险源管理为一个动态性过程,随着工程建设进程的推进,危险源在分布、等级等方面均会发生变动。因此必须要及时编制危险源控制方案,确保危险源在控制范围内,具有适宜性与时效性。
2.防范措施
2.1技术防范
根据工程施工活动开展安全要求与标准,针对辨识出的不同危险源进行预防处理,如机械设备、物质材料、温度、压强以及电力等,做好一切因素的控制,避免任何一项因素失控而引发安全事故。常见的技术防范有时间防护、距离防护、消除薄弱环节、取代操作以及个人防护等[4]。需要结合危险源性质、触发条件以及存在状态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对技术、人力、物力等资源进行协调分配,对危险源进行消除、控制、防护以及转移等处理。
2.2管理防范
首先,建立完善危险源管理规范。即在完成危险源辨识与评价工作基础上,结合工程建设特点有针对性的来建立管理制度,从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操作规程、重大危险源实施原则、检查制度以及危险作业审批制度等方面着手,争取将整个施工过程控制在允许范围内,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其次,确定安全责任。即对工程建设中不同部门即负责人进行权责划分,明确其所具有的具体责任,确保安全管理工作能够落实到位,能够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最后,建立安全信息反馈制度。将信息反馈工作落实到位,争取第一时间发现存在的安全问题,组织经济处理措施,及时落实紧急预案,降低危险源造成的安全事故影响程度。
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工程中存在大量的危险源,为将安全施工落实到位,就需要结合以往经验,从工程建设特点出发,按照专业原则进行危险源辨识,并编制合理的预防方案,争取及时发现并处理存在的隐患,确保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赵宁.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安全管理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
[2]赵金娜.建筑施工危险源安全管理机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3]田月华.基于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安全管理分析[J].门窗,2013,02:282-283.
[4]孙富达.建筑施工危险源辨识与控制研究[D].广西大学,2012.
论文作者:庄汝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5
标签:危险源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危险论文; 建筑论文; 因素论文; 原则论文; 安全事故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2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