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新品种,新陆中61品种选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品种论文,棉花论文,品种论文,新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亲本来源及系谱 母本为中棉所49(原品系名中287),父本为中棉所35(原品系名中9409),均来自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审定编号:新审棉2013年42号。 2 选育过程 2002年以中棉所49为母本,中棉所35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并冬季南繁加代,2003年4月

代在农三师44团种了133.4

,花铃期进行了抗病性筛选,去除不抗病株,吐絮期选择优良单株并室内考种,入选单株30个在冬季南繁加代;2004~2005年春季

代和

代分别在44团种了667

和20011

,整个生育期采用与

代期间相同的育种方法,进行了抗病性筛选、室内考种等工作,分别入选了100个和500个单株;2006~2007年分别进行了株行和株系比较试验,2008年在农三师45团、42团及伽师农场安排了品种比较试验,同期进行了纤维测试、抗枯(黄)萎病鉴定,暂定名QH986。2009年参加了自治区早中熟组陆地棉预备试验,2010~2011年参加自治区早中熟组陆地棉区域试验,2012年参加自治区早中熟组陆地棉生产试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区内棉花专家现场考察、鉴评,并提出鉴定意见。试验各项程序完备。 3 特征特性 该品种是早中熟常规棉,生育期139d。植株塔形、光秆,叶片中等大小、上举,叶色、叶裂深,中下部果枝较长。棉铃为卵圆形、中等大小。全生育期长势较强、整齐度好。株高74.83cm,果枝始节位7.06节,株果枝数8.57台,单株结铃6.33个,单铃重6.06g,衣分44.15%,子指10.71g,霜前花率93.48%。纤维品质为中绒型,絮色洁白,吐絮畅。抗病性较好,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 4 产量表现 2012年自治区生产试验结果: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6185kg/

、2646kg/

和2468kg/

,分别为对照中棉所49的115.0%、117.7%和119.5%。 5 纤维品质分析 2010~2011年两年自治区区试棉样经农科院棉花品质检测中心HVICC测试:两年平均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2mm,马克隆值4.3,断裂伸长率7.7%,短绒指数5.8,整齐度指数85.6%,纺纱均匀性指数144.4,成熟度指数0.88。 2010年: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87mm,马克隆值4.0,断裂伸长率6.6%,短绒指数5.5,整齐度指数85.3%,纺纱均匀性指数146,成熟度指数0.86。 2011年: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8.5mm,马克隆值4.5,断裂伸长率8.7%,短绒指数6.0,整齐度指数85.8%,可纺系数142.7,成熟度指数0.9。 2012年自治区生试棉样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2mm,马克隆值4.6,断裂伸长率6.1%,反射率81.9%,黄色深度7.5,整齐度指数84.5%,纺纱均匀性指数139。 6 抗病性鉴定 2012年新疆棉花品种在石河子大学实验站抗枯黄萎病鉴定结果:高抗枯萎病(生长期枯萎病情指数1.5,剖秆检查枯萎病情指数15.6),耐黄萎病(生长期枯萎病情指数45.2,剖秆检查枯萎病情指数50.8)。 7 栽培技术要点 播期:最佳播期为4月1~15日,收获株数19.5万~21.0万株/

。施肥:重施底肥,基肥施油渣1200~1500kg/

,尿素450kg/

、磷酸二铵300kg/

、硫酸钾120~150kg/

作基肥深翻。该品种开花上铃快,花铃期做好叶面施肥,加大磷钾肥投入,注重微肥(硼、锰、锌、铁)的合理滴施,花铃期要保持田间持水量,增加顶部成铃率及增铃重。8月中下旬停水,防止后期脱肥、受旱。化控:根据天气、水肥条件和长势适时调控,株高控制在85cm左右。病虫害防治:出苗后及时防治蓟马,6~7月份及时防治盲蝽蟓、蚜虫、棉铃虫和红蜘蛛等害虫。 8 适宜种植区域 该品种适宜在无霜期180d以上,黄萎病中度及以下发生的南疆早中熟棉区种植。 联系电话:0451-85866788
标签:棉花论文; 三农论文; 农业论文; 种植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