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_王兴梅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_王兴梅

王兴梅 西宁市南川西路小学 810000

【摘要】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和以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学生不断发现新事物、揭示新规律、创造新方向和解决新问题。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关键词】创新教育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2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06-273-01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们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不够,束缚了学生们的思考空间,抹杀了学生们的创新思维。著名心理学者皮亚杰曾经说过,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创新”,是为了培养有所发明、创造的人,并不是机械性的重复前人的活动。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尊重和发挥学生们的求异、创新思维。

一、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与教学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造和谐教学氛围的关键。在传统教学中,过分强调老师的主体性地位、教学的权威性,学生只能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局面。按照老师的思路、解答方法、套公式等等,面对学生的质疑,老师经常“不客气”,长此以往,导致了学生失去发明、创造的信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的实施,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老师与学生是相互发展、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习的主导,老师需要积极争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与帮助者;在人格上,学生与老师是平等关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们的创造能力,需要积极营造老师与学生之间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学生能够在自由的空间中,驰骋、想象,激发创造性火花。首先,老师应该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民主关系,在学习上给予学生更大的帮助;在生活上,努力争做学生的“好朋友”,尽可能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的问题。其次,老师需要公平对待班集体中每一位学生。不因成绩、性格等原因,对部分同学存在偏见。一视同仁,关注每位学生的健康成长,让每位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关爱,从而更加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质疑,给学生们提供创新的环境

质疑是学生进步的源泉,有小质疑,就有小进步;有大质疑,就有大进步。在不断质疑,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能提高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更加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与发展。现阶段的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快速时期,爱玩、好奇是他们的天性,他们对身边事情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总是有许多的问题要问。所以说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们进行质疑和积极的探索,对于小学生或“天马行空”或“钻牛角尖”的问题,老师应积极给予指导与帮助。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思维。比如说,在讲解这一道题目时:把一根长木料锯成3块需要9分钟的时候,那么把它锯成4块需要多长时间呢?这时候肯定会有学生立刻回答12分钟,老师可以表示“赞同”,与此同时应鼓励学生们说出自己不同的意见和想法,鼓励学生们进行大胆的质疑和思考。最终会有学生站起来回答说13.5分钟。然后在鼓励这个学生讲解一下为什么需要13.5分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经过这样的质疑,可以鼓励学生们更加积极的进行问题的思考和质疑。

三、操作,给学生们提供创新的源泉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重视孩子们的实际动手操作。让每一位学生都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完成对认知的体验,从而激发出创新的灵感,发现蕴藏在事物里面的真理。尤其是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这个时期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差,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更应该顺应学生认知规律与学习规律,将抽象化的数学语言积极转化成为具体的操作语言。

四、求异,给学生们提供创新的时空

很多伟大的发明和创新,都来自于科学家的“异想天开”和“突发奇想”。认识到这一点之后,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面对学生们稀奇古怪的问题和“钻牛角尖”的态度不要进行训斥,而是要应该给予足够的关怀和帮助,鼓励学生们进行标新立异,在学生们的“异想天开”中挖掘其合理的因素,鼓励学生们用于创新。

五、探究,给学生们提供创新的动力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应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创新学习与探究学习,这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学习数学的最成功大的方法就是对知识的再创造。老师要不断的帮助和指引学生们进行“再创造”,而不是简单的把知识搬运给学生。让学生们在探索、探究的过程中,发现知识的奥秘。比如说,在进行“万以内的数的读法”的时候,可以进行如下的教学设计:①再将这一节课之前,先让学生们收集生活中的熟悉的数据,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自由的朗读。②先进性猜想后进行验证。③先独立的进行思考,然后在进行组内的交流探讨。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想象和猜想,然后在对这些猜想进行小组内或者全班的交流讨论,最终归纳总结出了这样的结论:不管中间有几个0,都要只读一个0这个正确的读数法则。这种教学方法是在学生自主的进行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再加上老师及时的指点和帮助。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主动参与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在学生自己探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和现阶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的特点,从五个大的方面: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与教学氛围;质疑,给学生们提供创新的环境操作,给学生们提供创新的源泉;求异,给学生们提供创新的时空;探究,给学生们提供创新的动力,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接下来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采用多种创新的教学方法,重视对学生们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在超.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 (33)

[2]徐敏.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 (01)

[3]张莉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1 (42).

论文作者:王兴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6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_王兴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