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的信仰交叉--浅析信息崇拜的科技哲学_科技论文

信息时代的信仰交叉--浅析信息崇拜的科技哲学_科技论文

信息时代信仰的十字架——信息崇拜的科技哲学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时代论文,崇拜论文,哲学论文,科技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信息崇拜是一种崇拜的转化形式

信息崇拜(information cult)是指过分夸大信息及计算机和网络的价值,甚至将其神化或魔化,并以过高的期望值赋予其自身承担不了的功能。作为一种新的崇拜形式,信息崇拜的产生和演化与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快速推进、计算机的迅速普及、网络的飞速发展、信息产业的异军突起以及由此而导致的社会日益信息化密切相关。可以说,信息崇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从科学崇拜、技术崇拜、金钱崇拜和黑客崇拜中转化而来的新的崇拜形式。

第一,从科学崇拜到信息崇拜 一方面,信息科学以及与其相关的一系列横断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大大提高了信息在科学中的地位。在二战之前,信息只是一个日常生活术语,并没有被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1948年,申农《通讯中的数学理论》的出版,使信息从泛指某个具体的陈述(事实),转变为通讯交换的纯数量单位这一特指的技术术语。“作为二进制数的信息量的基本单位的比特也第一次出现,它是一个纯计量单位,它使所有的通讯技术的传输能力都可以量化。”[1]随着信息理论被广泛应用于高科技之中,信息这一术语脱离了其固有的意义,取得了广泛的通用性,但它的“内涵广泛,摸棱两可”也最终逐渐抹杀了其与知识之间的差异。1948年,维纳的经典著作《控制论》以及其后的富有开拓性并拥有众多读者的《人有人的用处》的出版,表明“任何组织所能保持自身的内稳定性是由于它具有取得、使用、保持和传递信息的方法”。[2]同时也使人们相信“信息是生命的基础”,“通讯和控制属于人的内在生命的本质”,“为了有效地生活必须掌握充分的信息”。[3]另一方面,分子生物学的革命性突破,使信息与生命的本质联系了起来。随着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中心法则的提出和遗传密码的破译,分子生物学借助于信息概念在认识生命本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进展,信息成为生命的秘密,“地球上所有的生命的奇妙复杂现象都起源于微小如DNA分子的数据计算机制”。到上世纪60年代初期,“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不仅自己的基因,而且自己的意识和个人的心理都是‘程序化的’”[4]。这样,在信息科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双重影响下,人类在经历了信仰时代、理性时代和发现时代之后,开始进入信息时代。于是,人们由对信息科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的科学崇拜转化为对信息的崇拜。

第二,从技术崇拜到信息崇拜 首先是对计算机技术的崇拜。可以说,没有计算机,信息崇拜也就不可能真正演化为一种社会心理现象。计算机作为人脑在体外的延伸,是人的体外进化的一个重大发展。电子计算机之所以被称为电脑,就因为它虽然不是人脑,但却放大和部分代替了人脑的功能。这种人造的外脑已愈来愈成为人脑在功能上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但是,思维器官的延伸并不等于思维器官本身,而计算机崇拜者们却混淆了二者的界限,并进一步混淆思维与机器的界限,把计算机的信息处理功能等同于人的思维过程,计算机具有了以往只有人类才具有的智能,甚至会超过人类的智能。实际上,对计算机的崇拜已经潜移默化地进入到教育领域,把学习和思维的过程看成是像计算机一样的信息输入和信息处理的机械过程,而忽视了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和个性化的思维特点。其次是对网络技术的崇拜。由计算机与计算机相连而构成的网络,又使人的进化由向外的体外进化过渡到向内的情感进化,使人性与人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得到张扬,使人的情感得以延伸。但是,“网络不会把我们带入一个一尘不染的数字化乐园,这种媒体会帮助我们从智力上和情感上延伸自我,但它不会改变我们的基本特性”。[5]然而,网络崇拜者们却看不到这一点,从对网络的崇拜变成了对网络的迷恋。美国心理学家金伯利·S.扬博士在大量问卷调查和临床研究的基础上指出:“我发现所有的问卷表答复者中有25%的人报告说他们在上网的最初6个月里就着了迷。另外有58%的人在他们接触因特网的最初6个月到1年的时间里已经达到了我对上瘾所定的标准。剩下17%的人在他们上网的第一年时间里没有上瘾。既然有这么多使用者在他们最初联网以后就这么快地上了瘾,那么那些已经成为因特网上瘾者的实际人数可能还要更高——而且每天都在猛增。”[6]再次是对生物技术的崇拜。建立在基因科学基础上的基因工程技术及相关生物技术,导致科学家进一步探索、改造和干预生命体和生命活动,人工生殖技术、生育控制技术、遗传服务技术、基因治疗技术、胚胎干细胞技术、生殖性克隆技术和脑死亡诊断技术等新技术,在控制人的生命过程或改变人的生命性状方面,显示出惊人的威力。技术指向不再局限于自然,更多地指向人类自身,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克隆技术的成功甚至使“人造人”成为逻辑的必然,人类自己变成了真正的“上帝”,扮演“造物主”的角色。于是,人们由对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生物技术等的技术崇拜转化为对信息的崇拜。

第三,从金钱崇拜到信息崇拜 自从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提出“信息经济”后,信息成了商品甚至成为高于商品的东西,信息就与金钱联系了起来,从科学技术领域进入经济生活领域。一方面,信息成为连接计算机和网络商人、财团利益、政府机构和科研院所的纽带,人们为了金钱、权力和利益加入到信息崇拜的行列,宣称:“信息将压倒一切物质商品成为我们的基本资源,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美国已成为一个依靠创造性使用和传递信息实现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的信息社会”。[7]另一方面,IT业及相关产业在经济上的巨大成功和从业人员暴富的传奇经历,尤其是微软公司的开创人比尔·盖茨的奇迹,极大地刺激了人们对信息的欲望。在这个过程中,计算机和网络商人、IT业界、网络作家和大众传媒借助于公众的盲目心理和从众心理,所进行的广泛的、长期的和夸张的宣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数字鸿沟的存在,也使“信息穷人”由于经济的原因而崇拜“信息富人”。于是,人们由对金钱和经济的崇拜转化为对信息的崇拜。

第四,从黑客崇拜到信息崇拜 今天,尽管黑客已经从“少年英雄”演变成了“电子流氓”,但在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史上,黑客可以说功不可没,因为正是三代年轻的电脑人使电脑脱离集权化,走向平民,而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本身就是黑客。正如著名黑客爱瑞克·S.雷曼德(Eric S.Raymond)在其著作中叙述道:长久以来,存在一个专家级程序员和网络高手的共享文化社群,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第一台分时共享的小型机和最早的ARPANET实验时期。这个文化的参与者们创造了“黑客”这个词。黑客们帮助建起了Internet,黑客们使Unix操作系统成为今天这个样子,黑客们搭起了Usenet,黑客们让WWW正常运转。[8]如今,黑客已形成了一个特殊的亚文化群体,而这个群体的形成与其信奉的伦理行为准则不无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进入计算机的权力应当是不受限制的和完全的;所有信息应当是免费的;不相信权威当局——提倡分权;你可以使用计算机创造艺术与美;计算机可以使你的生活更美好。不难看出,这些颇有点儿“江湖规矩”特点的黑客伦理准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大多数黑客们的价值观和“黑客亚文化”的独特特征——自由主义、反权威意识和英雄主义。在他们看来,作为大众的工具,计算机不应该为有钱人所私有;作为人类共同的财富,信息应该被任何人所平等地、无限制地获取;不仅可以使用计算机创造艺术与美,而且可以利用计算机使生活更美好,接近计算机就等于接近金钱。正因为这样,在反传统的青少年眼里,黑客就是信息时代的“牛仔”和网络时代的“英雄”。于是,人们就由英雄崇拜转化为黑客崇拜,再由黑客崇拜转化为信息崇拜。

2 打破盲目的信息崇拜,适应信息时代的生存

在现实上,崇拜心理的存在是人类的一种心理需要,是人们生活的精神支柱。每个时代的每个民族,都必然会有其各种各样的群体崇拜心理和个体崇拜心理,而崇拜的对象也必然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如同所有的崇拜形式一样,适度的信息崇拜对提高国民的信息意识,培养信息人才,推进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过度的信息崇拜必然导致盲目性和狂热性,并进而导致信息异化,使人过度依赖计算机和网络而丧失主体性,使网络生态系统失衡而带来一系列的网络社会问题,其负面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生存,必须打破盲目的信息崇拜。

第一,正确认识信息与知识的关系 与其他崇拜形式一样,信息崇拜也有其认识的根源。西奥多·罗斯扎克指出:“如同所有的崇拜,信息崇拜也有意借助愚忠和盲从。尽管人们并不了解对于他们有什么意义以及为什么需要这么多信息,却已经开始相信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我们周围的每一台计算机都成为信仰时代的‘真十字架’:救世主的标志了。”[9]由于没有正确认识信息与知识之间的关系,把事实、数据与信息相混淆,把知识、观念与信息相混淆,并进而把人类思维与机器信息处理相混淆,把网络空间生存与物理空间生存相混淆,从而导致信息崇拜的产生。正因为这样,著名诗人艾略特(T.S.Eliot)在《磐石》中感叹和发问道:

生活啊!我们消逝的生命在哪里?

知识啊!我们失去的智慧在哪里?

信息啊!我们遗漏的知识在哪里?

因此,把知识、观念、思想放在第一位,不断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从信息海洋中找回“遗漏的知识”,这是适用信息时代生存所必须的。

第二,恰当定位信息的功能 在信息时代,“比特”是重要的,但不是万能的。信息不能脱离“原子”而存在,也不能离开“原子”而起作用。应该看到信息的无限性与人对信息吸收和利用能力之间的矛盾。适量的信息是必要的,过量的信息是多余的。“更多的信息可能导致更少的理解,更多的信息可能导致更低的信任度,更多的信息可能导致社会更加难以进行理性的治理。”[10]实际上,信息爆炸对现代人的影响是深刻而广泛的,不仅包括人的认知、情感和行为,而且也包括人的兴趣、爱好、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等。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把现代科技和经济发展给人的心理带来的影响概括为“造成一批性格怪异的人”[11]。因此,恰当定位信息的功能,有助于减少盲目的信息崇拜,从而降低“信息饥渴症”和“网络综合症”等“信息疾病”的发病率,造就身心健康的人。

第三,培养人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是信息时代人的生存技能,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个方面。也就是说,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就是一个具有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的,从而能够较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生存和发展的人[12]。要最大限度地预防盲目信息崇拜负面效应的发生,就要培养和提高人的信息素养,使人具备一定的信息能力和良好的信息道德素养,掌握必要的信息知识,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信息、计算机和网络,从而处理好信息与注意力之间的关系,减少对信息的滥用和误用,降低不良信息的影响程度,成为合格的“信息人”。尤其要注意培养广大青少年——网络空间的主体和新生事物的易感人群的信息素养,提高青少年对信息的免疫力,减少网络对其社会化的负面影响[13]。

第四,高扬人的主体地位 从深层上看,信息崇拜涉及到的是人与信息,人与机器,人与科技以及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之间的关系。信息崇拜和工具理性的弊端表现为对人的主体地位的漠视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偏离,造成对人的精神生活的困扰。因此,减少盲目的信息崇拜,必须高扬人的主体地位,始终以人为本。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高级研究员克拉克指出:“把网络看成是电脑之间的连接是不对的。相反,网络把使用电脑的人连接起来了。互联网最大的成功不在于技术层面,而在于对人的影响。互联网的持续发展对我们所有的人都是一个技术上的挑战,可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我们来自哪里,不能忘记我们给更大的电脑群体带来巨大变化,也不能忘记我们为将来的变化所拥有的潜力。”[14]的确,无论怎样先进的技术都有其自身难以逾越的局限性。因此,必须超越技术层面,把人文关怀注入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在内的所有技术的发展之中,尤其是要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有机结合起来,自觉发展充满人文关怀的科学技术,同时自觉发展具有科学精神的人类道德,使人类能够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生存和发展。

标签:;  ;  ;  ;  

信息时代的信仰交叉--浅析信息崇拜的科技哲学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