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研究论文_李昕阳

土木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研究论文_李昕阳

广东合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519000

摘要:土建混凝土工程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施工现场涉及多种类型的作业和多种专业交叉作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建筑兴起的背景下,土木工程对混凝土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探讨。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1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的前期准备

1.1混凝土材料的选择混凝土又被称为三合土,是因为其并不是单一模式的建筑材料,而是通过水泥、石子、砂子以及一些添加剂通过适合的比例调配而成的。混凝土质量的好坏完全取决于其调配材料质量的影响,是决定混凝土自身强度、性能以及与钢筋之间的粘合性的关键因素,加强混凝土材料的选择是十分必要的。水泥是构成混凝土的重要材料,在进行混凝土调配时,我们通常使用的水泥主要分为三类,即通用型、专用型和特用型。在这三种类型中,又以通用型水泥的使用最为广泛,其主要的成分硅酸盐、复合硅酸盐、矿渣硅酸盐等。除此之外,在进行混凝土的调配之前,还应对相应材料的保管进行严格的控制,为避免材料因夕卜界因素的影响而变质,其存放的位置大多选择干燥、通风的场地,并根据其性能情舰行分类管理。

1.2混凝土配置概

混凝土配置是根据一定的比例,将水泥、砂石、水迹矿物掺和添加料等原材料进行搅拌,而这个搅拌比例通常被称作是混凝土的配合比。为了满足混凝土施工技术相关指标要求,配合比不可参照一贯的经验来制定,而是要经过各种实验及适配程序来进行原料配备,如果砂石实际的含水量和配合比间出现差异时,则必须在搅拌混凝土之前测定好用量,以获取一个最佳的配合比。

1.3混凝土搅拌施工技术

为明确混凝土施工质量,在搅拌这一环尤其要注意。首先,在搅拌之前要确定针对一次性投料量、投料的顺序及搅拌的时间,这样才能制作出优质均匀的混凝土,同时还要选取合适的搅拌机器;其次,要控制投料的量,不宜过多。同时按照施工规定好搅拌的时间,在进行第一次搅拌时,应当充分考虑到砂浆流失情况,这对已经搅拌完的混凝土应当卸载干净,而在卸除完所有混凝土以前,禁止再次投人原料进行搅拌。在这过程中要严格依照配合比进行,以确保混凝土强度满足施工标准与要求。

2土木工程中混凝土中期施工技术分析

2.1混凝土浇筑

在建筑物进行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的浇筑主要可分为墙体浇筑、顶板混凝土浇筑、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楼体混凝土浇筑等等。通常情况下,基础底板都较为厚实,同时又由于混擬土施工的工作量较为繁重,不得不充分对混凝土的散热问题进行考虑,从而避免施工过程中温度裂缝的产生,同时还能完好的保存混凝土的受力能力。因而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材料和施工设备的选择和供应,避免裂缝的产生,极力确保基础底板浇筑具有连续性。在进行墙体混凝土浇筑的时候,通常需要在底部浇筑5cm的砂浆,此类砂浆往往与墙体浇筑时所用的混凝土成分相同,并且浇筑时一定要均匀,将浇筑的高度控制在40cm左右。在进行分层浇筑的时候,上下两个相邻层面间的浇筑时间间隔一般不能超过2h。此外,要将混凝土初擬时间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以有效的避免浇筑间隔时间太长而导致的混凝土裂缝产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拆模技术

对混凝土进行拆模的时候,通常要遵循后支先拆、先支后拆的顺序进行。先拆除不承重的部分,承重的部分之后再进行拆除。由此可见,拆模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混凝土的最终质量产生影响。对于拆模时间的控制,可以参照气温、强度等级等因素,对于那些不承重的部分,为使拆除不破坏混凝土的表面和棱角,必须当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后再进行拆除而对于那些承重的部分,施工者首先要检测混擬土的强度,当其强度达到了规定的标准后即可拆除。在模板的拆除过程中,要避免对楼层造成任何的冲击负荷,并且拆除下来的支架和模板需要及时运走,以免遗留在施工现场阻碍工程的后期施工。

2.3混凝土裂缝的控制与处理技术

混凝土裂缝是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问题,这一问题得不到解决将严重威胁施工质量。首先,必须降低水泥热化的门槛,选择水热较低的矿渣酸盐水配制;其次,必须减低混凝土迁移人模温度门槛,适当添加缓擬剂以及采取必要的通风措施;接着,强化对于施工中温度的控制,应充分发挥混凝土应力效应。此外,通过改善外部的制约条件从而消减对于温度应力的要求。总之,要综合利用所有的相关措施来控制和避免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对于横向接缝通常采用平接缝的处理办法,当最后一车的混凝土搅拌料在倒人到摊铺机料斗以前,要控制好搅拌料堆积量,尽量摊铺一个与路中线相垂直的整齐断面,若接着进行挖槽,通过横向进行钢板埋入等方式,减少混凝土在碾压时的推移量。对于纵向接缝,通常采用的是热接缝处理方式,在施工时,针对已经铺好的混合料,大约留下8~13Cm的范围暂时不作碾压,最后再采取跨缝碾压的方式来消除接缝痕迹。热接缝处理后的所剩余边角部分再采取冷接缝的处理方式,在设置好合适的挡板以后,通过切割机进行切齐,在铺筑剩余的部分时,再清扫干净边缘,同时涂洒上适量的粘层沥青。

2.4大体积混凝土热化控制技术

在进行混凝土的拌和过程中,因水泥材料的调配会产生相应的水化反应,水化反应越强其混凝土的温度也就越高,此过程加快了混凝土内部水分的蒸发速度,使得混凝土内部会产生相应的气泡,从而影响混凝土的质量。所以,在进行混凝土调配前,要对水泥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把控,减少水化反应产生的概率。现今市场上,对热化控制最好的水泥材料有矿渣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这些材料搅拌后水化反应并不密集,而且速度相对较慢,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度变化的速度,进而保证了混凝土的质量。除此之外,在浇筑施工的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冷却水管的设置,来降低混凝土内外的温差变化,不过由于这种方式相对较复杂,而且容易加大成本,在施工过程中,如无t寺殊的要求,是不会经常使用的。

3土木工程中混凝土后期养护施工技术

任何一项工程作业的完成,都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检查和保养,以确定其性能的合理发挥,混凝土自然也不例外,其养护工作主要是为了减小混凝内水分的蒸发速度,减少因凝固程度的不同而产生的裂缝现象。因此,在完成相应的浇筑工作后,首先要确定混凝土的承重能力,一般情况下,承重力应超过1.2MPa时方可进行下面的工程作业,以减少对混凝土质量的破坏。同时,在浇筑工作完成后,还要通过洒水、铺盖塑料薄膜以及喷洒防护剂等方式对混擬土的湿润度进行相应的养护,减少混凝土内水分蒸发的速度,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其中塑料薄膜的使用还可以降低大风天气对混凝土表面水分的影响,减小水分蒸发的速度。

4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混凝土施工技术是我国七木工程管理中重要一环,尤其是在建筑业水平高速发展的新时期里,混凝土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更好的对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把控,才能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提升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由于混凝土是一种性能多样化且成分多样化的建筑材料,与其施工技术、养护条件等密切相关,唯有切实掌握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把握好影响混凝土质量的相关因素,才能从技术层面全局掌控施工过程量,从而有效的保证了混凝土施工的高质量。

参考文献:

[1]潘祖海.浅析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田.中华民居(下旬刊),2012(10):76.

[2]王琼.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J]江西建材,2012(6):65.

论文作者:李昕阳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2

标签:;  ;  ;  ;  ;  ;  ;  ;  

土木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研究论文_李昕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