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乡镇财政部门的预算管理,对于提高乡镇工作效率,反映国家预算能力的大小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预算编制的三大主体是各级财政部门、乡镇和人民代表大会,必须严格执行财政部门的预算编制。特别是财政资金流动问题和其他类型的资本风险。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研究了财政部门预算编制和管理中的财务风险,希望对乡镇提高预算能力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财政;预算管理;措施
引言
2000年部门预算改革以来,我国的预算编制日趋规范,预算管理取得了重要成果。目前,在预算编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解决这些问题将有助于我们的预算管理更加科学合理。
一、乡镇财政预算管理的意义
有效实施乡镇预算编制和管理,是保证地方经济稳定的重要基础。首先,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可以保证预算安排,保证预算部门有关人员的及时做出相应的计划,有效地落实地方教育发展的各项资金。对于其他两类非税评估,可以避免政策、市场等因素造成的拖欠,有效保障地方财政工作的稳定和谐发展。其次,有效的预算和管理,确保相关职能部门的正常运行。按照科学的安排,不同地区的资金能够实现均衡的全面控制,通过合理的业务资金安排,实现各部门的合理运行。最后,做好乡镇预算的编制和管理,可以有效地保障地方基础设施的有序发展。地方财政的详细预算可以有效地提高地方财政资源的控制水平,促进各项资金的充分落实,促进地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二、乡镇预算编制的完善和管理的主要问题
1.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设置过于详细,难以按照支出经济分类实现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精炼预算不能绝对化,不能越小越好。目前支出经济的分类分为差旅费、会议费、邮电费等,过于详细。在年度预算的执行中,由于价格的波动,邮件的发送或多或少,执行的次数和预算的多少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按照这样一个具体的预算科目实施预算控制,各部、各委员会的财政部门将每天忙于批准所属各单位的预算调整事项,调整的结果是,预算调整最终成为实际执行。也就是说,这样的管理既耗费人力物力,又没有真正意义。
2.帐户与预算之间的余额不一致,无法进行比较。决算最初是年度预算执行的结果。但是,使用的一组概念不属于预算中的概念。有些名词之间没有对应关系。有些名词似乎彼此非常接近,实际参考资料也不同,使得决算和预算无法进行有价值的比较。例如,预算中的财政拨款支出是指当年的财政拨款支出,决算中的财政拨款支出是指本期财政拨款加上财政拨款储备基金的支出。
3.支出标准尚不完善,基础工作有待完善。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出大量的支出标准,主要包括:符合支出标准、采暖支出标准、外事支出标准等。尚未形成覆盖各支出类别的标准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为各部门随意申报预算留出了空间,增加了预算编制和审计的难度。
三、完善预算管理制度
1.全面、科学、规范
财政资金的收支来源是进行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甚至能直接影响到财政支出与收入的平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要多财政预算编制进行全面、规范、细化的分析,这对乡镇财政有着很大的好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预算编制要全面。对有关的各项预算(如公共预算、政府资金预算、社会保险预算和国家基本建设预算)都加入到预算编制中,防止相关的财政资金浪费。第二,实现预算编制科学化。使用计算机技术对财政预算进行管理,防止出现资金分配不合理不公平等问题的出现。第三,预算编制要规范化、精细化。财政预算应根据相关的信息进行支出。实现财政支出合理。它不仅可以增强可操作性,而且能改变过去花钱和领导的消费模式。
2.完善人大审议预算制度
在现代预算管理体系的过程设计中,人大是预算外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人大预算体系是加强预算监督的关键。在实际操作中,需要赋予全国人大预算决策权和否决权。加强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特别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力量,切实提高全国人大审议预算、决算的能力;借鉴国际经验,实行立法主导的审计模式。把审计机关由国务院领导转变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增强审计的独立性、公正性和权威性;完善人大审议预算办法。为了进行全面的预算审查,所有政府收支活动必须按照法定程序和规则进行。人民代表大会应当依法考虑监督,同时建立政府债务控制机制,加强监督。
3.严格预算执行,加强资金监管
全国人大批准的预算具有法律效力,必须严格执行,以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一是严格控制预算调整。一般来说,预算执行不妨碍新的政策或措施的制定,以增加或减少收入和支出。在实施公共政策之前,必须充分评估预算支出的影响。避免出现相关的问题,影响正常支出;按照相关政策的原则,逐步强化支出责任制,进一步推进预算执行中的绩效管理,避免出现问题时无人可找,没有人去承担责任;相关的资金监管,对与出现问题的部门进行严格的惩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乡镇财政支出的合理有效。
4.加快建立公开透明的预算信息体系
预算信息公开透明是现代财政建设的最基本要求。只有在预算公开透明的情况下,人们才能发挥监督作用,以保证公共资源的有效服务。只有预算公开透明,才有利于廉政建设。首先,在预算和审议会议上,应该举行听证会和辩论。根据发展协商民主的要求,建立一个适用于广泛的公众参与预算的制度框架,扩大公民的直接参与预算,确保公民的利益能够及时、顺利地表达,寻求最大的公共利益。预算拨款的分配与政府治理的承认。同样,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使财政权力运行偏离公共轨道,也减少了官员滥用权力和租金的机会。其次,在预算结果公开信息链中,要使公开预算内容完整、连续,建立一个定期公布制度,充分反映财政支出的变化和国家政策的倾斜。公共预算信息不仅包括有关公共收入和支出的数据,还要加强相关的政策的执行力度。
结束语
合理的预算编制和管理是提高地方财政收入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有效平衡了各部门的财政拨款和财政资源。预算管理的改革有效地提高了政府控制财务管理的能力,规范了收支管理,遏制了腐败的发生。它是地方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基础。
参考文献:
[1]廖依群.县级深化综合财政预算编制执行改革模式初探[J].审计与理财,2007,(02):016
[2]姚孝贤.对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认识[J].西部财会,2011,(01):003
[3]吴时茂.县级财政预算分配应向五个薄弱环节倾斜[J].领导科学,2006,(09):008
论文作者:高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
标签:预算论文; 支出论文; 预算编制论文; 财政论文; 乡镇论文; 资金论文; 全国人大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