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望城区乡村旅游空间结构优化对策研究
陈 征 1 严 静 2
(1.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2.长沙市望城区发改局,湖南 长沙 410200)
摘要: 乡村旅游业发展对于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长沙市望城区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分析评价,剖析其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并从开发、建设、交通、保护、意象等多维度提出旅游空间结构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 乡村旅游;空间结构;优化对策;望城区
一、研究背景
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国家和地方出台的不少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从供给侧层面提升了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当前2.5天带薪休假的政策探索则成为拉动旅游内需的一项重要政策。因此不难预见中短程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将逐步成为旅游市场热点,而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上半年全国旅游经济运行情况》相关数据也予以印证,2019年上半年乡村游、周边游、周末游分别达到22.9亿人次、8.1亿人次和8.1亿人次,三小时中短途出行圈已成为当前国人出游的常态[1]。
全省共投入各类治理资金约112亿元,完成工程2000余项,大量退化山体和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图为威海华夏城废弃矿山退化山体整治前后对比。
“非遗”的传承、保护和发展需要项目传承人付出大量心血,需要保护单位承担相应的职责,也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从“非遗”传承、保护和发展需要耗费的资源来看,地方政府作为主体责任人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需要从公共文化建设和发展层面给予保障和支持。
当前长沙市望城区域旅游发展环境正处于历史机遇期,作为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核心区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以及中部首个国家级新区——湘江新区的核心区域,望城的旅游工作受到省、市两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当地旅游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得以逐步形成。近年来望城区旅游发展思路一是将望城塑造为全域化休闲度假旅游的知名目的地,二是将湘江两岸古镇群打造为“中国最具魅力古镇群”,为当地旅游产业全面转型升级而施策发力。当前望城旅游业发展以“古镇古村”“乡愁”为特色,乡村旅游业健康发展已成为搞活全域旅游一盘棋的关键,因此必须科学评价旅游资源禀赋,合理调整优化旅游空间布局,为当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精准施策、精准发力。
二、长沙市望城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1.资源现状与评价
区域旅游资源是发展壮大当地旅游业的前提和基础,其发展质量直接影响到旅游景区规划建设和运营乃至当地旅游业的兴衰成败。目前望城区旅游资源现状如下:各类旅游景点105处,主要旅游景区26处,其中包括全国4A级旅游景区3个,全国3A级旅游景区2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3个;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和特色旅游名村各1个;湖南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个,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7个,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和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各3个;规模以上休闲农庄183家,市五星级农庄14个,五星级旅游饭店1个。此外,区内有铜官窑遗址、汉长沙王陵墓群遗址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铜官陶瓷烧制技艺、望城民间剪纸、新康木雕技艺、丁字湾麻石雕刻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
当前长沙市望城区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长沙市望城区的乡村旅游发展应坚持绿色交通为导向,构建三级绿道网系统进行主题式设计与开发:区域绿道服务于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支撑系统建设,城市绿道连接城市内重要功能组团服务于对城市生态系统建设,社区绿道连接区级公园、小游园和街头绿地服务于附近居民。交通模式上应以轨道交通为依托,结合绿道与水上游览路径,建立水上、陆上换乘站和旅游服务中心,实现“旅短游长”的乡村旅游构架,组织古镇慢生活的同时提升乡村旅游的游客获得感。
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依托自然生态本底条件,建立以大众垸湿地绿心为核心,廊道、公园节点互通的生态景观结构。大众垸生态湿地绿心由团头湖、天井湖、小白湖、谭落湖、千龙湖以及内部相互串联的河道网络共同组成,融入洞庭湖生态涵养区。生态廊道包括由绿心向城市建设区延伸的大型生态通廊,包括九峰山——云母山——太丰垸——湘江——沩水河——乌山——甄皮岭等生态廊道。公园节点则是根据特色资源打造而成,强调生态优先原则,要求打通各主要节点之间的生态联系通道。
2.问题剖析
从资源丰度看,区内旅游资源类型较丰富、组合佳,尤其古镇、古村特色突出。望城同样拥有“山、水、洲、城”,并且以千龙湖、百果园、光明村为代表的休闲农庄群,以“靖港古镇、乔口渔都、铜官陶城、书堂小镇”为代表的湘江古镇群已成为特色鲜明的旅游亮点。
将长沙市望城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功能定位为全域休闲目的地、最具湖湘特色古镇群,以“轻旅行——慢生活——深体验——全健康”为主题,构筑中部地区有影响力的全域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对于不同古镇采取特色发展思路:铜官与靖港为区域旅游核心,强化古镇、文创等文化观光类游玩功能;乔口、新康的项目导入要强调体验慢生活特色;书堂、桥驿强调山林书法深体验;格塘、茶亭可依托山地森林、湖田水系发展养生休闲项目。基于上述功能定位,湘江旅游带要融合“一江两岸”的城市服务与古镇旅游功能,北横线、金星路与望京大道则需发展为串联古镇和都市区联系的旅游服务带[4]。此外,望城要及时跟进当前旅游发展新趋势,通过创意、创新创造乡村旅游新业态、新产品、新项目,从粗放式发展转为内涵式发展,从而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
事实上,企业现金流的组成比较复杂,根据用途不同可以将其分为经营、投资、筹资活动三类现金流。顾名思义,经营活动现金指的是维持企业各方面经营活动的资金类型,具有基础性。投资活动现金则是企业闲置资金的主要组成部分,将用于各种类型的投资行为。筹资活动现金与上文中提到的企业融资行为有一定关系,其主要用于解决企业现金流不足问题。根据三种现金流不同的属性,其管理方法也相对不同。
其二,旅游公共服务与运营管理水平亟待提升。虽然当地政府已将旅游产业列入战略性支柱产业,加大旅游投入建设了新康戏乡、乔口渔都、书堂小镇、光明村、若干乡村风景道等古镇乡村旅游点,但是区内高品质住宿设施和交通服务条件亟待提升,餐饮、购物、商贸、娱乐、康体、会展、咨询等旅游配套业态与基础设施尚不健全。景区运营、区域统筹、市场监管、投融资、规划管理、人才培养、土地出让等方面的运行机制,与乡村旅游跨越式发展的更高需求还存在脱节。
其三,高品位精品项目和品牌影响力存在短板。以休闲农庄、家庭旅馆、农家乐等乡村旅游为主的旅游项目开发积极性高,一镇一品分散发展,产品单一同质严重,历史资源与山水融合特色挖掘不够,没有形成品牌影响力。对当地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的挖掘与开发也比较缺乏,存在建设混乱、风貌不统一、旅游体验项目特色性不强等问题,同时,餐饮卫生亟待规范,住宿服务及相关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即使是发展较好的湘江古镇群、百果园、黑麋峰及千龙湖等旅游区也普遍缺乏高水平的乡村休闲业态,服务配套设施还需进一步完善。若不能打造出全国知名的特色品牌,则难以拓展省外乃至海外旅游市场。
先来看蛋白质,按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可以把蛋白质分为三种蛋白:完全蛋白、半完全蛋白和不完全蛋白。完全蛋白可以维持生命和生长发育的需要,而半完全蛋白只能维持生命,不能维持生长发育,不完全蛋白不能维持生命,更不能维持生长发育。人体需要的应该是完全蛋白,这和优质蛋白几乎是一致的,因为优质蛋白几乎都是完全蛋白,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鸡、鸭、鱼、肉、蛋、奶等食品。在植物性食物中大豆蛋白也是优质蛋白,其他的大多数植物蛋白都是半完全蛋白,比如大米和面粉里的蛋白。但如果把谷类和豆类混合后可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这就是氨基酸的互补作用,所以豆制品和主食混合食用可以提高蛋白质的利用和吸收。
三、长沙市望城区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的优化对策
1.开发模式:全域休闲与古镇特色的开发相互整合
其一,旅游经济产业的效益和贡献尚不突出。目前望城区旅游综合收入的排位严重滞后于旅游接待人次的排位,旅游收入占GDP比重低于全省水平3个百分点。乡村旅游中远程游客缺乏、深度体验项目缺乏、旅游消费水平低等因素导致整个旅游行业呈现出“旺而不富”现象。望城乡村旅游的产业规模、产业辐射效应、在区域经济中作用等方面,都与当地乡村旅游资源禀赋价值严重不符,无法满足新时期望城发展定位对乡村旅游业的要求。
2.建设模式:古镇活化与山水空间保护的EOD范式
转变以往忽视生态的短视建设模式,转变为EOD(生态导向发展)模式作为主题古镇的空间组织模式:以大众垸为绿底,联系湘江、八曲河、彩陶溪等生态空间,沿“一主两次”结构整合长沙市望城区全域旅游。通过生态融合、城乡一体的 EOD模式来进行旅游主题开发,强化旅游资源项目的集聚布局。由于湘江沿岸的古镇文化底蕴极其深厚且承载着当地人的乡愁,是湖湘历史和文化变迁的活化石以及湖湘文化积淀区,因此古镇活化上建设模式必须强调充分的展现湖湘史话的生活图景。
3.交通模式:旅短游长的主题绿道组织古镇慢生活
从资源品级看,区内旅游资源禀赋良好,核心潜力还未彰显。对区内资源开发潜力进行全面评价分析后,虽然望城旅游资源品级总体水平较高,但缺乏具有独特吸引力、垄断性与品牌优势的旅游资源。然而,望城拥有全国罕见的湘江古镇群,其潜力远未开发出来,存在打造成为全国著名旅游品牌的潜力。
4.保护模式:构建绿心、廊道、公园串联的空间框架
从资源空间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湘江两岸,具有近客源市场的区位优势。区内旅游资源单体空间分布密度较高,但总体来看空间分布并不平衡,旅游资源单体主要分布在湘江沿岸、南部城区、北部古镇群三片,从全域角度看资源集聚特征显著且便于组团式开发,而从局部看旅游资源单体分布较为分散,例如广大乡村、丘陵地区,光明大观园、茶亭花海、黑麋峰森林公园、乌山森林公园等乡村、生态型旅游组团呈分散分布态势,一定程度也反映出未来旅游发展的区位平衡及多样性[3]。
基尼英语指从英格兰东北部的纽卡斯尔到泰恩河之间的区域,人们所讲的方言。这一地区的人也叫作基尼人。基尼英语也可泛指英格兰东北部的口音和方言。
5.意象模式:水脉串珠、田垸塑景、垸居聚落、古色古湘
要充分挖掘各旅游地的文化景观特色,通过形象策划形成旅游开发意象,如“山江石镇,赏玩奇趣”的丁字古镇,“奢享山田,隐逸村居”的书堂小镇,“游乐渔都,田园诗地”的乔口渔都。通过挖掘垸居文化促进现状村落和社区互动,以湿地与水系粘合都市功能要素营造湿地“活心”,湿地景观凸显文化自然交融的垸居文化风格。在城乡建设景观、旅游区及产品、旅游服务设施的主题风貌中,要大力彰显望城的地域文化特色,通过文化为核心、活动为载体,根据不同区域主题文化而融入休闲旅游项目与活动,以诠释与传播望城区的传统文化。沿湘江两岸,合理布局功能节点,西岸以水为轴,东岸以山为纲,将乡村旅游项目如串珠般分布在湘江两岸。
四、结论
新时期长沙市望城区应大力发展现代旅游服务业,打造好“一廊、两区、三片”全域旅游休闲功能格局和全区旅游接待服务体系,布局好“一带五镇,一场三园”十大重点建设项目。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优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和空间格局,完善生态观光游、文化体验游、乡村休闲游等特色精品旅游线路,培育旅游市场、塑造旅游品牌,以迅速融入长株潭乃至整个湖南省的旅游大格局,并全面推动望城全域的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中国旅游研究院.2019年上半年全国旅游经济运行情况[R].2019:8~8.
[2]陈征,严静.望城区中心城区空间布局优化思路及行动方略[J].山西建筑,2019,45(11):27~28.
[3]长沙市望城区旅游局.望城区“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R].2016:5.
[4]陈征,郭佳.中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空间分布特征[J].中外建筑,2019,(05):136~138.
中图分类号: F592.7;F327
文献识别码: A
文章编号: 2096-3157(2019)30-0110-02
[注]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YBA262)[Foundation:Social Science of Foundation of Hunan Province,No.14YBA262.]
作者简介:
1.陈征,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城乡规划,人文地理。
2.严静,供职于长沙市望城区发改局;研究方向:区域发展。
标签:乡村旅游论文; 空间结构论文; 优化对策论文; 望城区论文;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论文; 长沙市望城区发改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