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枸橼酸抗凝在高危出血患者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论文_白丽,候庆国,赵傅,李贺,刘刚

局部枸橼酸抗凝在高危出血患者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论文_白丽,候庆国,赵傅,李贺,刘刚

白丽 候庆国 赵傅 李贺 刘刚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七医院 161000

【摘 要】目的:对局部枸橼酸抗凝在高危出血患者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的分析。方法:将2015年1月-2015年9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10例高危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和肝素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试验组采用枸橼酸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试验组进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局部枸橼酸抗凝在高危出血患者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局部枸橼酸抗凝;高危出血;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1]由于具有溶质清除量大、血流动力学稳定、清除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能力强等优点所以能够进行营养支持治疗,达到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改善内环境紊乱。血液抗凝是保证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的必要环节,肝素在抗凝方面不能对存在活动性出血和急性肾损伤的患者起到很好的作用,而局部枸橼酸抗凝越来越受到关注。我院对高危出血患者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使用局部枸橼酸进行抗凝,疗效显著。以下是详细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参与此次研究的110例高危出血患者均为我院在2015年1月-2015年9月期间治疗的,其中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52例,平均年龄45.2±9.5岁,平均病程2.5±0.6年,按照入院时间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5例,其中女性25例,男性患者30例,平均年龄44.3±7.4岁,平均病程2.4±0.1年,试验组55例,其中女性27例,男性28例,平均年龄45.1±4.6岁,平均病程2.5±0.7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没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纳入标准[2]为符合血液透析高危出血风险标准,并且所有患者都是手术后出现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排除标准为中心静脉置管血流不畅;持续肝功能异常;持续低血压;持续低氧血症。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在治疗前对照组对滤器和管路进行常规冲洗:循环用生理盐水1000毫升和肝素钠50毫克预冲滤器和管路,30分钟后用生理盐水将残留的肝素洗掉。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过程中每半个小时进行一次阻断动脉端血流,从滤器前使用1000毫升生理盐水冲洗。

试验组将枸橼酸(4.0mmol/L)从血管路动脉端输入(180毫升/小时)。置换液为0.9%氯化钠3000毫升、注射用蒸馏水1000毫升、5%碳酸氢钠200毫升、25%硫酸镁3.2毫升、10%氯化钾10毫升(依据患者的电解质情况加减用量)。

1.2.2护理 

1.2.2.1血路管道的护理

血管通路的动脉端连接两个三通(输入枸橼酸和生理盐水冲洗),静脉端接一个三通(输入氯化钙),各个接头处分别用胶布固定结实,防止脱落。在上机前用注射器抽回血,在回血最顺畅的部位固定好血滤导管。在上机后观察血液在管路和各个输液泵中的流通状况,无脱落、无扭曲、受压等情况发生。将具有血滤管的下肢固定好,使血泵的运转中断情况减少,调整好枸橼酸、氯化钙的速度使与血流速度相适应。

1.2.2.2液体的护理

对照组因输入枸橼酸和氯化钙,通常脱水量加大。依据CRP液体管理分级标准进行二级水平管理。通过医嘱中每天的目标脱水量而适当的调整每小时液体的进出量,保证液体相对平衡,最终达到一天的液体平衡。合理安排静脉输液,若有条件使用输液泵进行输液,这样更精确的记录液体出入量。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试验组治疗前体外全血活化凝血时间(117.65±4.51)s,治疗后动脉端体外全血活化凝血时间(224.87±10.28)s,差异显著;静脉端体外全血活化凝血时间(118.56±5.14)s,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试验组血小板计数(195.57±62.79)×109,治疗后血小板计数(189.41±72.13)×109;对照组治疗前血小板计数(207.41±60.12)×109,治疗后血小板计数(155.98±75.87)×109。试验组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相比血小板计数减少,差异显著,治疗前两组血小板计数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在临床上,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法使用较为频繁[3],而抗凝技术的好坏是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顺利与否的保证,凝血和更换管路滤器可能会造成血液的损失、治疗时间缩短,治疗费用昂贵;而过度抗凝可能会造成患者出血不止。患者在治疗时一般不使用抗凝剂,但滤器的使用时间和治疗效果达不到患者的满意程度。

在本实验研究中,对照组治疗前后相比血小板计数减少,差异显著;试验组血小板计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局部枸橼酸抗凝在高危出血患者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具有良好的疗效,同时治疗基础上结合护理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王焕,崔凯,方晓霞,等.简化的局部枸橼酸抗凝在连续性血液净化中的应用[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4,31(10):831-833.

[2]杨楠,彭民,步怀恩,等.枸橼酸钠用于连续性血液净化抗凝治疗的Meta分析[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3,29(6):460-462.

[3]张仲华,严贺,童辉,等.改良式无肝素抗凝在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连续性血液滤过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2,27(3):37-40.

论文作者:白丽,候庆国,赵傅,李贺,刘刚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3

标签:;  ;  ;  ;  ;  ;  ;  ;  

局部枸橼酸抗凝在高危出血患者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论文_白丽,候庆国,赵傅,李贺,刘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