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建设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必然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在建设项目中,相关单位应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将建设项目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发挥工程最大的价值,实现我国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通过分析水利建设对生态环境存在的具体影响,提出了工程施工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以期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一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措施
1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存在的具体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会改变水域环境,特别是大型的水利工程建设,这种改变更为显著,并且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非常直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气候方面
区域气候受大气环流控制,一般是时刻保持平衡的状态。水利工程建设期间会改变施工区域的地形地貌,将原有的陆地变为水体或湿地,改变区域环境,对局部小气候会产生影响。在原有的陆地变成水面后,其与空气的能量交换方式、强度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平均气温会略微上升。水库的建设会出现大面积湖泊,蒸发量加大,水库外围区域降水量就会增加,加上水库存在低温效应,其降雨量会减少,降水分布也会发生变化,而且水利工程建成后,降雨时间分布也会变化。如:南方水库在夏季水面温度比气温要低,气层稳定对流较弱,整体降雨量就会减少;在冬季水面温度比气温要高,对流作用增强,整体降雨量就会增加。
1.2河流生态环境方面
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会影响到水流原始流向以及水流量,水利工程一般都是钢筋混凝土建筑,一定会影响到原有天然河道的生态平衡,甚至会影响到河流中生物的正常生长生存。河流中原本就携带着大量泥沙,如果在当地修建水利工程,河道内会有很多泥沙淤积,从而把河床抬高,当淤泥积累到一定高度时,会对河道两岸的居民埋下安全隐患。
1.3土壤条件方面
我国北方地区属于半湿润区域,其土壤大部分为黄土,由于土壤内水分不足,土壤内含碱量一般比较高。而南方则大部分是红土,主要是降雨量比较大,土壤常年泡在雨水中,使得土壤内酸性物质比较多。水利工程在建设完工后,地下水位一般会发生变化,进而改变了当地土壤的酸碱度,土壤中含氮量会降低,农作物会减产。土壤环境发生改变也会影响到土壤内生存的一些小生物,甚至会导致小生物死亡,当地环境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
1.4生物方面
生物方面的影响包括了水利工程项目对于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影响问题。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对于鱼类的影响,在不少水系当中存在洄游鱼类,在进行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期间多采用鱼梯、鱼道等工程措施,或者对洄游鱼类进行人工繁殖,但是任何处理方式都需要结合当时当地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来进行选择,不能一概而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水利工程项目对于生物方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陆生动植物方面,由于库区蓄水和永久性工程建设后,会直接破坏陆生动植物,还会侵占其栖息地和生长区域,加之库区会改变局部气候,造成土壤沼泽化、盐碱化情况,这些都会对陆生动植物结构、生存环境产生不可预知的影响;水生生物方面,淹没区、浸没区原有植被死亡会释放出氮磷等元素,加之土壤中的可溶盐释出都会造成水体氮磷含量的增加,并且库区周边农业生成过程中的营养物质会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给微生物繁殖提供条件,最终造成水体富营养化;鱼类生物方面,影响洄游性鱼类的洄游,若水库下泄水温较低、出现大量清水都会造成鱼类饵料、生长、繁殖出现问题,若高坝溢流泄洪,会增加水体中的氮氧含量,容易出现鱼类气泡病。
2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2.1强化水利工程的建设规划以及地址选择
综合河流状况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分析,在河流的规划以及评估过程中必须要深入融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对水利工程进行前期的调查分析过程中,相关工程师必须要综合实际状况对其进行合理选择以及评估,保障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会对周边的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同时必须要综合移民等因素,合理设置,这样才可以避免因为水利工程的建设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
2.2建设过程中注意保护生态环境
水利工程建设单位要减少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首先就要树立起正确的生态观。水利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都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这就要求水利工程建设单位要充分保证每一步都尽量以保护生态为重要的考虑原则,强化自身的环保意识,真正落实环境保护的工作。在项目施工阶段,从管理上,借鉴一些成熟的工程环境管理经验;从技术上,要结合当地环境,因地制宜,进行科学的施工工艺设计,尽量减少不当工艺产生的生态污染。施工作为整个项目建设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要加大过程中的自检力度,一旦发现已经对环境造成破坏,要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切忌拖后从而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破坏。
2.3构建完善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系统
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要想平衡环境污染问题,强化环境保护,必须要构建科学完善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系统,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强化对工程建设区域范围以及整个区域环境的调查与分析,综合各项环境因素,继而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各种影响进行科学、系统的评估与处理;综合环境温度特征、湿度特征、降水量、水资源以及动植物等因素,合理的设置生态环境评价指标,整体上来说主要就是通过经济效益评估以及生态环境评估两种方式构建。对此,必须要基于生态环境持续发展基础之上,科学设置,这样才可以真正的推动平衡发展,进而提升水利工程的经济价值与效益。
2.4加大监管力度和惩罚力度
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九大重申了绿色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现代发展新格局下,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必然会进一步完善,监管尺度必然只紧不松。因此水利工程要与其他行业一路,接受更大力度的环保监管。水利建设单位要与相关环保监管单位紧密配合,做好水利行业的绿色发展推进工作,对于任何污染环境的违规操作行为绝不姑息。
2.5实施植物保护措施
水利工程周边地区实施植物保护措施。在特定的区域种植一此特定的植物来保护当地的水土,被植物覆盖的地面具有极强的防侵蚀作用,这能极大的减少水土流失带来的伤害。植物防治水土流失可通过两部分进行实施,地上和地下。植被通过地上,拦截大部分降雨,减少降雨带来的冲击,减少地面上枯枝落叶层蓄积水分进而消弱径流,从而延长渗入时间。地面上一些植物起到栅栏作用,降低了雨水侵蚀,从而减弱水流在地面的径流冲刷力。地面的枯枝落叶疏松且多孔,有利于降雨带来的积水蓄积,削减水的径流。微生物分解地面上枯枝落叶形成的有机质并渗入到土壤当中,可以有效改善土壤性质,土壤储水量会大大提高。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建设中应当尽可能地降低消极影响,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这就要求相关人员结合实际状况与问题,探讨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与手段,以实现水利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董超.浅谈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及保护思路[J].江西建材,2017(19):119.
[2]崔浩.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提高水利工程整体效益[J].吉林农业,2017(10):74.
[3]胡春祥.简析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对策[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7(01):6-7.
论文作者:王祥林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0
标签:生态环境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水利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土壤论文; 鱼类论文; 水体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