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精神卫生中心 四川凉山 615000)
【摘要】目的:分析农村女性精神障碍患者的发病因素与特点,探讨有关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236例农村女性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情况。结果:在年龄方面35~50岁的患者人数最多,占到了36.44%;在文化程度方面文盲患者人数最多,占到了29.24%;患病原因包括:躯体疾病、人际冲突、就业问题、恋爱问题、家庭纠纷、生活变故。结论:对农村女性精神障碍患者采取适当的心理干预措施,有助于促进患者的预后恢复,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农村女性;精神障碍;原因;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2-0329-02
精神障碍是受到多方面致病因素干扰,患者大脑活动紊乱,致使精神活动出现异常,并表现出明显的精神病症状[1]。相较于男性而言,女性一生要经历多次的生理变化,如月经周期、怀孕分娩、更年期等阶段,并将会导致内分泌发生相应变化,进而引发一系列的心理改变,并因程度不同而可能会造成相应的精神障碍症状。本文将探讨导致农村女性精神障碍的原因,并探讨相关的心理干预措施,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4月-2016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农村女性精神障碍患者共236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均与《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内的精神类疾病诊断标准相一致。患者年龄16~72岁,平均(44.6±12.5)岁;已婚162例,未婚74例;治愈出院176例,好转出院33例,转院27例。
1.2 统计学方法
将各项统计数据均录入Excle表格中对各项统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本组研究所选取的236例农村女性精神障碍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及患病原因分析,见下表1。
表1 农村女性精神障碍患者年龄、文化程度及患病原因分析
3.讨论
3.1 发病原因
(1)年龄。在本次研究中,35~50岁之间的患者人数最多,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这一年龄段的人群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家庭、事业、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接踵而来,因此较易病发精神障碍疾病。(2)文化程度。鉴于历史原因农村女性的文化水平程度普遍不高,在本次研究中文盲患者的比例最大,这一部分患者在遭遇问题困境时常常无法有效调整情绪,从而长时间陷入到负面情绪的情境当中。这与其所受到的教育程度与文化水平程度之间有着密切的相关性。(3)躯体疾病。躯体疾病也是造成农村女性精神障碍的一项关键性因素,自我压力、病痛折磨、药物副作用等情况都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心理偏差,并进一步诱发精神障碍症状的出现[2]。(4)人际冲突。在农村地区目前仍普遍保留着大家庭的生活方式,家庭关系错综复杂,不仅包括有基本的亲子与夫妻关系,同时农村女性还必须面对朝夕相处的婆媳关系、邻里关系等,因此一旦发生人际关系冲突便有可能会引发精神障碍疾病。(5)就业问题。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人才市场现状环境,人们在就业方面所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在择业方面对自我与现实客观条件缺乏准确的认知,一旦现实与理想相去甚远,难以获得满意的工作,便会产生悲观情绪,从而引发各类精神类问题。(6)恋爱问题。由于恋爱问题而造成的精神障碍疾病患者占比不小,尤其是女性更易对爱情抱有美好幻想,一旦面临失恋、单相思或是家庭阻挠的困苦,便会导致其本就十分脆弱的情感堤坝完全崩溃。(7)家庭纠纷。受制于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影响,女性在家庭生活中往往承担着更多的责任义务,尤其是农村女性更甚。而过多的牺牲自我奉献家庭,常常会导致其心态失衡,一旦面临家庭矛盾冲突便会出现严重的情绪崩溃状况。(8)生活变故。突发性的重大生活变故,会导致患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走出情绪低谷,巨大的心理压力也将会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3.2 干预措施
(1)认知干预。借助于认知干预来促使患者能够转变错误认知,建立起积极、健康的认知思想,并由此来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开展认知干预治疗的关键即为指导患者逐渐调整直到最终完全消除不良情绪,激发起患者对生活的热情,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更加坦然的面对各种挫折。(2)心理护理。要开展心理护理,首先要获得患者的信任,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尽可能多的与患者进行沟通、接触,耐心观察患者的行为举止与语言表达,做好心理疏导工作,针对自我约束能力差,较易出现冲动情绪的患者应当采取更加沉着、冷静的态度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尽可能以理解的姿态来宽慰患者,增强患者的自信心。(3)家庭与社会支持。导致农村女性精神障碍患者发病的原因多种多样,因此就必须要从家庭与社会两方面来着手对患者提供心理支持,给予患者营造出轻松、愉悦的生活环境。敦促患者按时服药,确保睡眠充足,保持适当锻炼。并通过周边人的关心与协助促使患者尽快融入正常生活。(4)开展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可有效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降低患者的复发率[3]。针对恢复期患者开展适当的健康教育工作,向患者介绍有关精神疾病的基础概念与发展特点,促使患者更加充分的了解所患病症,取得患者的配合。
【参考文献】
[1]胡景荣,宗艳红,孙秀丽等.精神卫生法实施前后女性住院精神障碍病人保护性约束分析[J].护理研究,2014,12(30):3745-3746.
[2]张志勇.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62例成年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J].中国实用医药,2015,3(10):114-114,115.
[3]付叶水,蒋富贵,罗云兮等.苯丙胺类所致精神障碍420例临床追踪分析[J].四川医学,2017,38(6):663-666.
论文作者:曾庆霞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0
标签:患者论文; 精神障碍论文; 女性论文; 农村论文; 原因论文; 心理论文; 家庭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