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发展教育学”?——关于发展教育学及其研究的若干设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育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发展”是人类社会特别是现当代社会活动的最重要的主题。“发展”进入学术研究的视野,成为经济学、社会学和伦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们对于发展的思考逐步深入的结果。而关于发展的教育学研究也首先是社会发展的现实及其引发的教育思考的结果。
在西方,发展教育学首先是研究什么是“发展教育”(Development Education)的。由于发展问题与全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反思“无发展的增长”(发展经济学家R.W.Glower语)等问题联系在一起,对于“发展”与“教育”的关系及其问题的思考也因此首先是一个全球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问题——即“发展教育”问题。发达国家关于“发展教育”的概念界定基本上是上述思考的演绎。英国发展教育协会(DEA:Development Education Association)就宣称自己是一个希望“通过教育去推进发展”(Promoting change through education)的组织。其关于“发展教育”的定义是:“‘发展教育’旨在增进我们关于全球性的问题影响我们个体、社区和社会日常生活,以及我们能够和真正影响整个世界问题的认知和理解。”(Development education aims toraise awareness and understanding of how globalissues affect the everyday lives of individuals,communities and societies and how all of us can and do influence the global.)[1]世界银行“发展教育项目”(DEP:Development Education Project)则宣称他们的工作目标是“和教师合作以提高全球问题意识”(works with teachers to raise awareness of globalissues)[2],该项目出版的期刊《全球快讯》(Global Express)还提供了8—14岁儿童关于世界大事和全球性问题方面的新闻资料[3](Global Express is anup-to-the-minute magazine resource for teachers of8—14 year olds on world events and global issues in the news)。
当然,发展及其教育的问题也已经涉及到了更深更广的范围。如1975年联合国关于“发展教育”的界定为“关注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人权、尊严、自主及社会公益等问题的工作”。其中最重要的涵义是“鼓励思想交流及汇集,并继而行动起来推动社会改变”,以塑造一个较合理和公正的社会和经济秩序。(Osler,Development Education,Cassell,1994)。所以从较深层次去理解,发展及其教育的问题实际上是如何实现人道、和谐的社会发展的问题。正如美国发展伦理学家德尼·古莱所说的:“虽然发展可以作为经济的、政治的、技术的或社会的现象来进行有效研究,但其最终目标则是存在本身;为全人类提供充实美好的人类生活的机会。这样来理解的话,发展就是提升一切个人和一切社会的全面人性。”“发展的好处应当惠及所有的社会,惠及社会上的每一个人”[4]。
正是由于发展及其问题解决的重要性和迫切性,20世纪中后期以来,在许多国家已经出现了关于“发展”问题研究的一系列学科,如发展经济学、发展社会学、发展伦理学等等,当然也包括发展教育学。
二
发展及其教育问题对于“发展中”的中国大陆来说更是十分迫切和重大的问题。在对20多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进行深刻总结的基础上,中国人自己已经提出要用“科学发展观”来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设想。之所以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因为中国社会发展已经出现了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城市与农村发展的不平衡、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幸福指标的冲突等等。所以“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5]。
从教育的角度看,中国社会发展已经成为教育研究不能回避的重要课题。除了与全球同步的全球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问题关注的必要性之外,理由主要有:第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Developing Country),中国大陆社会正处在迅速而剧烈的变革当中。社会发展已经给教育带来了一个静态社会不常遇到的诸多挑战。比如与社会剧烈变动相应发生的大量离异家庭就已经带来了中国教育必须适当应对的问题。又比如,城市化运动一方面带来民工子弟在城市里上学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留在老家上学的“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等等。第二,教育作为社会变革的重要因素,尤其是作为社会发展的主动的变革力量,本身也面临诸多问题,亟需回应。比如在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解决教育观念、体制必须发生的变革和如何处理、保证教育变革的综合效益,如何让参与变革的主体在实现专业化的同时也获得职业生活的意义与质量,避免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完全变成一个被动的边缘角色和被异化的对象等等也已经成为中国教育自身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课题。显然,如果中国教育系统不解决自身的问题,就谈不上更为积极地推动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虽然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近年许多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已经自发或自觉地开展了以上领域课题的研究。一些民间团体和中小学校也已经开始了一些类似于“发展教育”(不一定以此为名)的实践探索。
比较一下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教育学中“发展教育”和中国近年对于发展与教育问题关注的重点不难看出,虽然由于发展阶段的不同,两者关注的焦点有着明显的差异:发达国家更多关心的是教育中如何处理好环境保护和整个人类发展的公平与秩序问题。中国则更多着眼于发展中社会矛盾的克服、自身的健康发展和社会与教育公平的建立等等。就研究的深度和自觉而言,我们与发达国家也有很大的差距。西方发达国家是从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等角度逐步深入到教育学的研究的。而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型国家,我们对于发展问题的关切几乎是全方位同步介入的,在较短的时间之内我们这样一种介入就不免显得仓促、粗糙。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发展既是世界也是中国社会的主题。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已经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许多问题、课题。发展既是教育的主题,也当然是教育研究的主题。教育学作为一个有强烈实践关怀意识的学科对“发展”这样全局和根本性质的问题领域无法置身事外。
所以“发展教育学”的诞生,源于教育学对整个世界和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及其所引发的深入思考。从总体上看,发展教育学是教育研究对于社会发展的一种实践关怀意识的具体体现。从消极的角度看,发展带来的社会与教育问题需要处理;从积极的立场出发,如何通过教育本身的变革去建立科学的发展观、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也成为教育学必须研究的课题。或者说,发展教育学的主要任务可以概括为如下两点:1.研究社会发展所形成的新的社会问题、教育课题;2.研究教育如何促进社会大众在发展观方面实现变革、主动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发展教育学显然不是传统意义上对于学生、教师和教育系统发展的一般关注。“发展教育学”因而可以定义为:发展教育学是研究、反思由于社会发展所引发的社会问题、教育问题及其解决的策略,以及如何自觉和主动地通过教育自身的变革去推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一个教育学专门研究领域。
三
由于“发展教育学”研究在世界范围(尤其是在中国)是一个崭新的领域,关于这一领域或学科的概念定义,以及如何开展“发展教育学”的研究等等肯定是可以商榷和应当引起广泛讨论的。就本人现在的理解而言,我认为如果我们认可“发展教育学是研究、反思由于社会发展所引发的社会问题、教育问题及其解决的策略,以及如何自觉和主动地通过教育自身的变革去推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一个教育学专门研究领域”这样一个初步的定义的话,则“发展教育学”的研究也应当遵循以下两个思路开展:1.按照教育学科逻辑进行发展教育学的研究;2.从不同学科、用不同研究方法研究发展教育学。
就前者而言,教育学的主要学科领域,如德育论、课程论、教学论、教育制度与管理,不同学段的教育学研究,如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等都有各自独特的研究视角,对于发展教育学的相关课题研究都可能会有积极的贡献。这样就存在关于发展的德育论、课程论、教学论等领域的发展教育学研究。就后者而言,一些重要的发展与教育问题的教育学讨论,既可以是宏观的也可以是微观的,既可以是哲学的也可以是技术的,既可以是演绎的也可以是实证的,既可以是历史的,也可以是比较的。故教育伦理学、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比较教育学、教育历史研究等等都可以为发展教育学的建立与繁荣提供支持。或者说,存在发展教育伦理学、发展教育哲学、发展教育社会学、发展教育经济学、比较发展教育学、教育发展的历史研究等等的可能性。比如,要避免“无发展的增长”、使“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理念真正落实,就需要我们正视畸形社会发展已经造成的种种社会不公和教育失衡(宏观者如尽管中国中国大陆的GDP已经超过一万亿美元却仍然没有提供真正意义上免费的义务教育,微观者如打工子弟的就学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公平的解决)等问题。就教育内容的变革而言,就涉及各学段的教育内容安排、相关课程的设置与变革问题;就教育内部的公平理念和机制的建立而言,则涉及教育制度的宏观与微观安排、教学关系的改造等教学论问题。而就研究的方法而言,当然是既需要伦理学、哲学的反思,历史与比较研究的支持以提供相关教育观念变革的理论支持,也需要社会学、经济学等实证、计量方法的应用,以便在具体教育制度安排、策略改进等方面提供比较实用的“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教育对策建议。
目前在中国,关于发展及其问题的研究已经引起了一些学者和研究机构的重视。例如2002年,谢维和教授曾经组织“首届发展教育学高级专题论坛”,并邀请一批学者在论坛上发表过以“发展教育学”为主题的研究报告。此后,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原理专业)已经将发展教育学作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的一项长期学术建设项目开始了初步的研究工作,出版了《发展教育学年鉴·2003年卷》(2004年12月,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但总体而言,目前这一研究仍然主要停留在两种水平上:一是译介国外发展经济学、发展社会学、发展伦理学的著作;二是分散在各个学科领域做零星和没有学科自觉的研究。此外,最根本的问题或者缺陷在于,目前已经开始的相关研究未能注意“发展教育”(Development Education)与“发展性教育”(Developmental Education)的区别,在对发展教育学应当研究何种意义上的“发展”上缺乏理论上的深入反思,因而不能很好区分发展教育学对于“发展”的研究与以前教育学对于“发展”的传统关注在研究视角与重心上的具体差异。因此,与整个社会科学对于发展问题研究的滞后状况相似,在教育学领域,我们也还没有关于建设“发展教育学”学科的广泛自觉。这显然与中国社会迅速发展的现实及需要,与中国社会对于发展与教育问题的广泛关注极不协调。因此,从现在开始对这一学科(或者领域)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在发展教育学及其研究的构思上虽然不免有挂一漏万的可能,但是作者仍然敢于抛砖引玉,是深信这一领域是值得教育学研究者们投入和关心的,本人在此由衷吁请更多同道能够在这个领域投入自己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