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幸福观探讨
陈碧娴,李 倩
(兰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兰州 730020)
摘 要: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通过提出伦理学的根本问题:好生活(幸福)是什么?引出幸福的结论——幸福在于自满自足和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他认为幸福是最高善和人生追求的终级目标,其他一切手段善都是为实现幸福这一目的善而提供有用工具。亚里士多德通过分析伦理德性和理智德性与幸福之间的关系,以及阐述两种不同的活动(实践的活动和思辨的活动)得出,思辨的活动是最完满,最幸福的。通过分析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对于我们反思对“幸福”的理解,实现幸福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幸福;德性;《尼各马可伦理学》;思辨活动
自古以来,幸福一直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古希腊伦理学家对幸福早有研究,如苏格拉底、德谟克利特、柏拉图等,但他们在提出幸福观后并没有深入研究。而亚里士多德在学习前人幸福观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系统的幸福观,是西方哲学史上系统研究幸福的第一人,他的《尼各马可伦理学》被看成是有关人类幸福的实践科学。这对于学者研究幸福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也为学者提供了很好的思想资源。
一、幸福
对于何为“幸福”?古希腊伦理学家的理解和现如今我们的理解完全不同,亚里士多德把幸福界定为最高善,认为它是一种实现活动。
4.安排病人离开贫民院,因为在那里她除了吃和睡之外无事可做。安排她去天主教孤儿院,在那里她可以靠出色的绣工养活她自己。
(一)幸福的定义
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在于自满自足和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这里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体表心电图定位的基本原则如下,① 确定起源的左右:如果室早在V1导联主波向上,V5导联主波向下,胸导联符合右束支阻滞图形,则室早起源于左心室;如果室早V1导联主波向下,V5导联主波向上,且胸导联符合左束支阻滞图形,则室早起源于右心室。② 确定起源的上下:主要根据肢体导联Ⅱ、Ⅲ、aVF的QRS波群主波方向来确定,若主波方向朝上,则室早起源于上方;如果朝下,则室早起源于下方。③ 通过其他心电图特征进一步精确判定室早的起源部位。见图1。
第一,自满自足。人的一生可以有许多目标,这些目标都是出于人们的自身之故而去追求,没有人愿意追求自己不喜欢的东西。而且,这些目标都是可以通过活动达到的。但是,这许多的目标都是为了实现一个终极目标而被追求,这个终极目标就是幸福。因为幸福是其自身就值得被追求的,而其他的目标也是因幸福而被追求,所以幸福是自满自足的。(这里的“自足”不能理解为离群索居的孤独者,因为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一个人不仅为他的父母、儿女、妻子而活,而且一般地也为朋友和同侪而活。)
第二,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幸福是人之为人的活动,这里谈及的德性是指人的德性,人们追求的幸福,也是属于人的幸福。因为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人具有理性思维,人可以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制定合于德性的理性活动。而追求幸福就是人的灵魂中合乎德性的最杰出、最完善的活动。
还有一种对幸福的定义,即认为幸福是整个一生中灵魂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幸福需要完满的德性和完满的一生。”判断一个人是否幸福,要从其整个一生来看,而不是就某个特定的时间段或某个行为来判断。因为幸福是人们靠自身特有的德性所获得的,而且动物不具有理性思维,更没有合德性的活动。所以我们不能说一种动物或一个小孩是幸福的。如果说一个小孩是幸福的,只是人们的主观愿望罢了。
(二)幸福的最高善
亚里士多德用目的论来阐述“善”和“幸福”。善,即所有追求的目的。有一种目的不从属于其他目的,其他目的却从属于它,因为这种目的是出于自身之故而被欲求。所以,这种目的就是最终目的。幸福正好符合这种最终目的。可以说,人们为了幸福而欲求财富,为了幸福而提升自己的能力。因为幸福本身就是目的,它不作为其他目的的实现手段,而是目的本身。
亚里士多德把这种善分为目的善和手段善。“除了幸福,我们欲求的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作为手段。因为只有幸福,才是目的。”幸福是所有人的活动追求的目的。在人的一生中,其他的各种手段善都只是为了实现目的善而做准备。所以,幸福是一切手段善的最终善。
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必须是目的善,而且是最高善。幸福不能用于手段善等其他具体的内容上,因为这是由人们自身之故所决定的。比如人们为了追求幸福而去追求具体的德性善即手段善,如快乐、荣誉等,人们追求这些德性的最终目的是幸福。所以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可能得不到一些预期的东西,但即便是这样,人们还是会因自身之故而追求幸福。因为人们知道,只有通过这些手段善,才能最终实现幸福。
(三)城邦的幸福
城邦的幸福也是属人的幸福,其与个人的幸福是相同的,但在等级上城邦的幸福更重要、更完善、更神圣。因为人的社会性,一个人只有在城邦中才能获得个人的幸福,并且在保障整个城邦社会秩序良好的前提下,个人的幸福善才能得以实现。
城邦的幸福的实现需要完善的德性活动。首先,友爱是城邦幸福的纽带。在城邦共同体中,友爱是值得欲求的,是城邦中的人愿意与其他人共享的。其次,公正保证城邦的幸福。在城邦中的公民把公正确立为城邦的共同利益。公民因意愿而进行交易,并分享着城邦的共同财富。
城邦的幸福的实现还需要良好的政体形式。君主制被认为是最好的政体形式。因为当君主拥有远远超出他人的财富时,才会别无他求而为自己城邦的公民谋求利益。也因为如此,僭主制便成为最坏的政体形式。僭主在统治的过程中,只追求自己的幸福,他做不到公正的分配财富而将财富归为己有。
(四)值得崇敬的幸福与幸福的获得
1.值得崇敬的幸福
我们对一些人表示称赞时,主要称赞他们自身拥有的某种具体的德性特质。如勇敢、正义、快乐等。
幸福是本源,即万善之源,这是由我们自身之故来决定的。当我们说一个人是幸福的,是因为他的一生总是为追求幸福而做一些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如他因为幸福而选择做快乐的人,因为幸福而选择做公正正义的事。所以,幸福是值得崇敬的和完善的事物。
2.幸福的获得
人的一生中会有许多德性,但总有一种德性是灵魂合乎最杰出最完善的德性的活动,这就是幸福。之所以说幸福是灵魂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是因为获得幸福的方式就是在我们出于意愿的正当生活方式的条件下,通过德性和某种学习和训练而获得,使其变成本己的永恒物。
由此可以看出,获得幸福的方式主要是靠自己的功德。因德性的报偿和结局必定是最好的,所以只要一个人还有德性,那么在他人的谆谆教导和关怀下,就可以达到幸福。
二、幸福的要素
亚里士多德把幸福界定为最高善。那么,作为最高善,它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其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认为幸福主要有三个构成要素:德性、享乐、外在的善缘。
(一)德性
德性作为幸福的构成要素之一,在幸福的实现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德性的含义
添加耐高温α-淀粉酶脱胚玉米挤出物经过液化糖化后制得糖化液,此糖化液经过滤得到的滤饼中含有少量的RS3,此部分淀粉未被水解的影响糖浆的收率。通过本实验,经频数选优得到较优工艺参数为:挤压原料淀粉酶添加量0.80L/t,螺杆转速140.0r/min,液化时耐高温淀粉酶添加酶量0.50L/t,液化时间20.0min,糖化时葡萄糖淀粉酶添加量1.50L/t。控制挤压-糖化系统参数,使滤饼中的RS3质量分数降低。在此条件下,滤饼中抗性淀粉含量为0.26%。
亚里士多德认为,德性是一种中庸的品质,在本质上以中庸为目标。中庸,即适度,但这里指伦理德性。在适当的地方以适当的方式感受愉快和痛苦,这属于一个人的德行品质。亚里士多德指出,值得称赞的品格就是德性。所有有德性的活动都是正确的,都因高贵之故而为。比如,人们往往因高尚的原因而去做一些有德性的活动,因为这些活动本身就值得称赞。再者,人的德性只有通过实施德性活动才能获得。所以,一个人拥有合乎德性的活动越多就越幸福。
书斋石,指天然形成的、具有个性化特征与偏好的、赏心悦目的、适于摆放书桌上的观赏石。如小型造形石或画面石等。
幸福是完善的实现活动,为了避免幸福的实现活动受阻,就需要外在的善缘。因为这些外在的善缘是获得幸福的有用工具。此外,人们做一些高贵的事情,仅靠自己是不够的,往往需要外在的善缘来辅助人们完满地完成。这些外在的善缘包括金钱、政治权利、高贵的出身、聪明的子女、健美的身材、运气等。同时,外在的善缘,还包括朋友,这与亚里士多德提到幸福的人需要朋友的意思是一致的。在此,着重论述朋友和运气两种外在的善缘。
怀揣着对乡村教育挚爱的坚定信念,她在泥泞的小路上往返于各村校之间。70多岁的老母亲患上了严重的白内障,需要做眼球摘除手术,为了工作,她无法陪护在母亲的病床前。孩子高考前,她亦没有时间陪伴。
人们做合乎德性的活动都是出于自愿的,没有人选择做不情愿的事情,更没有人因不情愿而愉悦。“德性以实现自我优秀,成就自身的卓越,实现自身的幸福相关。”也就是说,德性是最美、最好和最令人愉悦。在人的一生中因其自身之故而过合乎德性的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所以有德性的生活,自身就是令人快乐的。有德性的人,喜爱美好的和善良的行为。进而言之,幸福的人的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是令人愉悦的。
我这一走,这门亲事自是结不成了。街上的人不会怪越家,只会骂我母亲教子无方。母亲是要强的人,出了这事,她的脸真没地方搁了。奶奶年纪大了,都由母亲照料,要是母亲有个闪失,这个家就毁了。我这一走,兵是当不成了,抗击胡虏、报效国家,更是谈不上了。但我若不走,岂不是对不住乔瞧?
1.《人体器官移植条例》已不符合当前实际。条例未规定器官移植库建立、贫困人员抚恤和志愿者队伍建设等。据了解,2011年“两会”期间,条例修改稿(草案)已提交国务院法制办,我国将建立统一的器官移植库,通过信息共享实现器官捐受及时调配,逐步解决捐受信息不对称、缺乏统一调配等问题。为解决器官短缺现状,鼓励捐献,目前我国已在11个省份试点并成立了统一的器官捐赠委员会。
作为最重要的版画门类之一,铜版画有精致隽永的特点,如伦勃朗、戈雅等西方艺术家,都曾沉醉在铜版画创作的喜悦中。不过,精美画面的背后,却是化学制版对健康的损害。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一些沿用多年的制版方法其实存在着危险。
伦理德性通过习惯生成,它关乎性情与行为以及苦乐。包括勇敢、节制、慷慨、自重、公正(德性之首)等。
如果测得质点的速度和P波的速度,测得煤岩的密度和泊松比,可以计算出动载荷的大小。以潞新矿区为例,根据大量监测数据,产生的煤炮所能监测到的能量为1×104~1×106 J,质点震动的峰值速度为0.5~3.5 m/s,煤的泊松比取0.2,密度取1 400 kg/m3,P波的波速取3 500 m/s,S波的波速取1 800 m/s。由此可计算得σdp= 2.21~15.44 MPa,σds=1.26~8.82 MPa。这个量级的动载荷相对于其原岩最大主应力16.5 MPa和最小主应力9.1 MPa而言,是非常大的。
亚里士多德在对德性进行划分时,将德性分为灵魂非理性的部分和有理性的部分,它们分别是伦理德性和理智德性。这两种德性既不出于自然又反于自然。因为人们具有自然的天赋,在人们后天学习和习惯中这种天赋才完善起来。
3.德性的分类
理智德性主要指一个人的品行,它可以通过人的教导来生成和培养,所以需要时间和经验。其主要体现为人的判断力和理解力。在此基础上,理智德性依据可变和不可变的事物又被划分为认知德性和推理德性。如智慧、明智、灵智。
当然,并不是所有享乐的生活都是不可欲求的,如高尚的快乐就值得人们欲求。因为喜爱高尚行为的人所欲求的是发自本性地令人享乐的东西,这种行为也是合乎德性的活动。
(二)享乐
亚里士多德在划分人的三种主要生活方式(享乐的、政治的、沉思的)时,首先提到享乐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是不值得欲求的。首先,享乐的生活只追求肉体的快乐,其与放纵的快乐相关。追求这种生活的人只求活着并不追求好的生活,这是动物式的生活。其次,愿过享乐生活的人,把快乐看作最高善。所以这些人只能是本性粗俗的人,当他们遇到困境时,只会表现出自己粗俗的本性,且不愿去面对困境。
伦理德性和理智德性两者不可分离。一方面理智德性由教导生成;另一方面理智德性离不开伦理德性的习惯生成。但两者都是实现幸福的活动所必需的。
(三)外在的善缘
2.德性的特征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有专门论述幸福的人需要朋友这一外在的善缘。他指出,“朋友是所有外在善缘中显得最大的善。”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必须生活在与他人的关系之中,幸福的人亦是如此。当其拥有了所有的善且只有当他的生活在与朋友和有德性的人一起分享时,才会显得更重要或者更好,幸福的人会因此举而显得高尚。在这里,朋友并不是指有用的人,这种朋友就是因其自身之故而拥有善和满足,本身就是令人愉悦和令人享受的。所以,幸福的人并不需要有用的人。
这是《半月谈》记者近期在西部一个贫困山村和一位村党支部书记的对话。据称,从2016年开始,这个村委会陆续安装了8个喇叭,这些喇叭平时用处并不大。为了省电,只能把喇叭关了,上面来检查时再打开。记者随后了解到,8个喇叭分属广电、气象、防汛、水文4个部门,每个部门都要在村里装上一组2个,于是村委会就挂起了8个喇叭。
幸福的人通过与有德性的人共同生活,其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会更加令其愉悦和满足。我们说幸福的人需要有德性的朋友,但并不是这样的朋友越多越好,它有一个量的范围,只要朋友能满足我们共同生活所需就可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因我们自身之故所决定。
幸福需要外在的善缘——运气,但外在运气不等于幸福。此外,运气不决定一个人生活的幸与不幸。因为真正的幸福取决于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一个人持久性的幸福,是因为他有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他的一生总是在合乎德性的实践和思考,具有高度自觉的判断是非的能力。当面对一些大的运气时,他会及时地抓住并运用他们。同时,生活中出现的运气越多,他的高贵德性的品质就会越好地表现出来。但也存在一些不能抵制厄运的可能。因为人们常说一个人命运多舛,如果一个人的一生厄运太多以致超出了他所能承受的度的范围,那么我们只能认为这个人是不幸的。除非在他经历了这么多变故的多年之后,他又取得了令自己满意的成果和荣誉。
亚里士多德在谈到“自重”时,认为一个有德性的人必定是自重的。因为要想实现幸福的最高善,必须首先做一个有德性的人,只有德性和幸福两者兼备的人才会受到更大的尊重。我们称没有德行而幸福的人是不自重的人。
一个拥有充分的外在善缘的人,在其逝世以后,后世人和友人的幸福与否多少都会受到影响,只是程度差罢了。
三、思辨活动的完满幸福
幸福是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亚里士多德将这种实现活动分为思辨的活动和实践的活动,进而将幸福的生活划分为思辨的生活和实践的生活。思辨的生活也可称为灵智的生活,这是第一位的幸福;实践的生活较之于思辨的生活是第二位的幸福。因为实践的生活一般来说就是合乎德性的生活,而这种合乎德性的活动就是人的活动方式,只是在人的实现合乎德性的活动中存在德性差而已。
那么,亚里士多德为什么称思辨的生活就是第一位的幸福?原因可从以下六个方面来分析:
(一)思辨是最高贵的活动
首先,灵智是理智德性中的推理德性,其在我们灵魂深处处于最高位。其次,灵智的对象是永恒的、必然的,既不生成也不消失,其对象在整个认识领域又是最高贵的东西。
(二)思辨是最持久的活动
持久地从事思辨活动比持久地从事任何别的外在活动更轻松愉快。因为从事思辨活动是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这种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以幸福为最高善,必然是出于自愿的。所以,出于意愿地从事思辨活动会更持久。
(4)乙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原理为食用碱与盐酸反应生成NaCl,根据钠元素守恒可计算出各成分的质量,从而求出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最后称量的物质为NaCl,由于反应中NaCl存在于溶液中,要得到固体需蒸发结晶。
(三)幸福必定伴随着快乐
因为智慧是灵智和科学的结合,与最高等的事物相关。追求智慧的活动本身就是令人愉悦的,且获得智慧的人比正在追求智慧的人享有更大的快乐。所以,在合乎德性的活动中,智慧的活动最令人享受和最为极乐。再者,亚里士多德认为“快乐是善且极有可能是最善”。因为有一种特定的快乐(高尚的快乐)与幸福相关,是最高尚的。且这种快乐是不受阻碍的活动,是因自身之故可追求的,而幸福正是这种不受阻碍的活动的实现。
未来研究方向有二:(1)探讨中央或省级层面的制度对地方政府人才政策扩散和创新的影响,展开跨层次或中介作用分析,探索人才政策的垂直扩散和创新机制。(2)探讨人才政策扩散和创新各种渠道之间的交互作用,深化对人才政策横向扩散和创新机制的认识。〔本文受到江苏高校“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和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项目号:2015ZSTD010)的资助〕
(四)在思辨中,自足最多
无论哪种德性的人都需要生活必需品,拥有其他德性的人在获得必需品后还需要其他外在的善缘予以帮助才能实现活动。相比之下,智慧的人在获得这些后更为自足,他们很少需要外在的善缘,只靠自己就能进行所有的思辨,而且越思辨越智慧。
(五)思辨是因其自身之故而被喜爱的活动,是唯一的
在实践的活动中,人们往往可能会因为做具体的一件事而期望产生其他的东西。但是,思辨的活动是唯一的,人们仅仅是为了思辨这一喜爱的活动而主动追求思辨,并不抱其他可能产生其他东西的期望。
(六)幸福似乎在于闲暇
闲暇也是一种目的善,我们因自身之故而追求闲暇。只有思辨的人的活动是为了闲暇而牺牲自己的时间以获得更多的闲暇。而实践的活动因为会产生其他的追求物,所以不可能只以闲暇为目的而追求。如军事、政治等实践活动。
中年人一愣,毕竟自己只是把盒子放在桌子上,又没开盖子,这人怎么知道这个里面装的是钱币呢?一般看到这么个精巧的盒子,都会认为装的是珠宝玉器吧。中年人也觉得事有蹊跷。
总之,只有在思辨的活动中,才有人所能有的自足和完善的幸福。因为最好的和最富于享受的东西就是按灵智生活。所以对于人而言,思辨程度越高,幸福的实现程度就越高。因此,亚里士多德称思辨的生活为“天福”,即思辨的生活是最高的幸福。
注释:
①②③④⑤⑥⑦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注释导读本)[M].邓安庆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64,341,74,173,318,342-343,264.
参考文献:
[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注释导读本)[M].邓安庆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廖申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Aristotle’s View of Happiness
CHEN Bi-xian,LI Qian
(College of Marxism,Lan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Lanzhou Gansu 730020)
Abstract: In Nicomachean Ethics,Aristotle raises the fundamental question of ethics:What is a good life (happiness)?It lead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happiness lies in the activities of self-complacency and virtue.He believes that happiness is the highest virtue and the ultimate goal of life.All other means of goodness are useful tools for the realization of goodness for the purpose of happiness.Aristotle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ethical virtue,rational virtue and happiness,and elaborated on two different activities(practical activities and speculative activities),he concluded that speculative activities are the mos perfect and happy.Through the analysis of Aristotle's concept of happiness,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us to reflect on our understanding of"happiness"and realize happiness.
Key words: happiness;virtue;The Nicomachean Ethics;speculative activity
中图分类号: B502.23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9020(2019)03-122-04
收稿日期: 2019-03-19
作者简介: 陈碧娴(1992—),女,甘肃通渭人,兰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马晓娟
标签:幸福论文; 德性论文; 《尼各马可伦理学》论文; 思辨活动论文; 兰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