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论治思想在中医骨伤科治疗的应用探析论文_谢宗彪

辨证论治思想在中医骨伤科治疗的应用探析论文_谢宗彪

谢宗彪

民勤县中医院 甘肃 武威 733300

【摘 要】辨证论治是中医学治疗疾病的根本法则,基本要求是通过四诊收集患者疾病的各种现象和体征,全面分析病情,掌握病症的特点和变化,再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措施。中医骨伤科作为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将辨证论治思想应用于骨伤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用系统的辨证论治思想来指导骨伤科疾病的诊治,可以提高骨伤科疾病的诊治水平。文章就辨证论治思想在中医骨伤科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探讨。

Abstract: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is the fundamental law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The basic requirements are collecting various phenomena and signs of patients through four diagnoses, to analysis the illness comprehensively and master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hanges of the disease, and then confirm the therapeutic 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Traumatologic naprapathy, a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hich apply the thought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to diagnose and treat orthopedic?diseases, has a long history in our country. With the guide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thought system of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orthopedics disease, it can improv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orthopedics diseases. This article is talking abou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hought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to diagnose and treat orthopedic?diseases.

【关键词】辨证论治;骨伤科疾病;治疗

Key Words: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Orthopedic?diseases; Treatment

【中图分类号】R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1-229-01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人体生命活动主要是脏腑功能的反应,脏腑功能的物质基础是气血、津液。脏腑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通过经络联系全身的皮肉、筋骨等组织,来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中医学的特色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学治疗疾病的根本法则,是将四诊收集的有关疾病的各种现象和体征,加以分析、综合、概括判断为某种疾病的症候,再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措施。

1 中医辨证论治思想简介

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基本思想,起源于《黄帝内经》,后世医家在其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医的辨证体系,但是辨证论治的提法在建国之前一直没有被统一,直到1957年,秦伯未[1]撰写了《中医辨证论治概说》,全面阐述了辨证论治体系。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色与精华,是中医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它既是指导中医临床工作的理论原则,又是解决诊断治疗等实际问题的具体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中医辨证的方法主要有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2-5],这些辨证方法主要围绕内科系统疾病进行辨证和施治。在骨伤科中应用最广的是八纲辨证。

2 中医辨证论治思想在骨伤科诊疗中的应用

2.1 骨伤科疾病的特点

骨伤科疾病有其自身特点,病因主要是由于外力伤害等外在因素所致。外伤疾患多由于皮肉筋骨损伤而引起气血瘀阻,经络阻塞,或津血亏损,或瘀血邪毒由表入里,而导致脏腑不和;亦可由于脏腑不和由里达表引起经络、气血、津液病变,导致皮肉筋骨病损。医者通过患者局部和全身出现的一系列相应症状体征,诊断伤患并了解其发展变化与预后。

中医骨伤科学是以形态学为特点的学科,形可分皮肤、血脉、肌肉、筋腱、骨骼、脏腑、关节等,气贯入形的每个部分,表现出各部位的运动功能,形与气,实为一体。伤科的病因是“力”,病机是在力的作用下,产生的机械性损伤,力的强度或轻或重,轻伤则及气,重伤则及形,凡伤形者必然及气,单伤气者未必全都及形。在辩证用法中要体现形态和气机并重这一特点。《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气伤痛,形伤肿,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中医治病“必求其本”,本就是阴阳,阴为体,阳为用,在骨伤科辨阴阳首先应是辨形与气,形正气畅即是骨伤科之阴阳平衡,伤科治疗的阴阳分属无非形气二字,其治疗方法,一为局部辨病、辨位以“正形”(如正骨、理筋)及固定,一为“畅气”(包括整体辨证活血、逐瘀)及活动(功能锻炼)。正形与畅气缺一不可[6]。

骨伤科疾病分损伤、炎症、骨病、骨肿瘤四大类,由于引起各种疾病的起因不同,而出现的临床表现也不相同,有些症状和体征是许多疾病所共有的表现,有些症状和体征则是某些疾病所特有的。如何从错综而复杂和各式各样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中明确疾病的诊断,提高疾病的确诊率,对疾病做出及时和正确治疗,减少误诊误治,是每一位骨科医生的责任和历史使命。

2.2 中医辨位施法和辨证施治

将中医的辨证论治思想应用于骨伤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例如,针对骨折,中医理论很早就提出活血化瘀法,指出如要去除骨折部位的瘀就先要活血,活血后才能够有效地化瘀,化瘀后可促进新的肉芽、上皮再生,只有再生才可达到骨折部位接合的目的。中医理论还提出要补肾壮髓,指出要想尽快促进骨髓恢复就要加强肾的补养。这些理论为骨折愈合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在骨折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中药研发的进一步深入,根据这些理论开发的中药被用于临床治疗,促进了骨折的更快愈合。

一个好的骨伤科医生,既要精通辨位施法,又要灵活掌握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先“辨病、辨位施法”,其次再进行辨病辨证治疗[7]。《医宗金鉴》正骨必法要旨云:“夫手法者,谓从两手安置所伤之筋骨,使仍复于旧也”。“但伤有轻重,而手法各有所宜”。“盖一身之骨体既非一致,而十二筋脉之罗列序属又各不同,故必素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从心转,法从手出,或拽之离而复合,或推之就而复位,或正其斜,或完其阙,则骨之截断、碎断、斜断、筋之驰、纵、卷挛、翻转、离合,虽在肉里,以手扪之,自悉其情,正骨者,须心明手巧,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由此可见辨位施法的重要性[8]。

3 总结

中医骨伤科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是中医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医骨伤科相对于西医而言具有独特的优势,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辨证论治是中医发展数千年而不衰的立命之本,是中医理论之魂。运用一套系统的、适应中医骨伤学科发展的新的辨证论治模式来指导骨伤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够提高中医骨伤科疾病的诊治水平。

参考文献

[1]秦伯未.中医辩证论治概说[J].江苏中医,1957(1):2-6.

[2]李留建.《伤寒杂病论》辨病与辨证论治思路的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9,(10):45.

[3]班光国.辨证论治源流之研究[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2006,(12):56.

[4]程绍民,喻松仁,熊英琼.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和经络辨证的现代研究概况[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18(01):5-10.

[5]董正华.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伤寒论》的基本诊断模式[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28(06):34-35.

[6]郝阳泉,楚向东,刘德玉.骨伤科疾病中医学辨证治疗现状分析[J].现代中医药,2012,32(1):75-76.

[7]唐毅.中医骨伤“辨位施法”的几点体会[J].西南军医,2009,11(5):873-874.

[8]杨君良,段戡,孙之镐等.中医骨伤辨证模式初探[J].中医正骨,2001,13(2):47.

论文作者:谢宗彪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3

标签:;  ;  ;  ;  ;  ;  ;  ;  

辨证论治思想在中医骨伤科治疗的应用探析论文_谢宗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