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龙点睛”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生动有力——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创新思维教学论文_李敬民

“画龙点睛”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生动有力——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创新思维教学论文_李敬民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东洲中学 311401

摘 要:当今是科学技术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教育需要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关键在于教师。虽然理科教学中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对于思想品德教师,在育人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创新思想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任务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关键词:创设情境 多重视角 深度挖掘 好奇心 兴趣 质疑 探索

什么是创新思维?在百度百科中是这样解释的: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

在思想品德课上,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必须从创新思维的内涵入手来组织教学。笔者认为,首先要注重创设情境,培养学生从多重视角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创新思维的氛围;其次是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提出多种解决方案,给学生提供更多思考和创新的时间和空间;最后要能产生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让学生学有所获,在社会生活中起正能量作用。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从多重视角分析问题的能力

1.通过从多角度视角提出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说过:“创新性思维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通过不同的情境来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引导鼓励学生别出心裁、异想天开、标新立异,从多角度、多方位考虑问题。

为了达成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四课第二框《主动沟通,健康成长》中“反思传统的师生关系,教师是权威、学生是遵从的不对等的师生关系,会引发师生交往的重重障碍”的教学目标,创设如下情境:古代教师是怎样教书的?学生又是怎样学习的?如果学生不认真学习,教师会怎样办?提出了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展开了讨论。从现有的感知、记忆中思考、联想,会有很多不同的答案。

再创设情境:你心目中最理想的教师是怎样的?你知道老师心目中最理想的学生是怎样的?创设不同角度的教学情境,将认知与情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教与学巧妙地结合起来,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也让学生明白了师生交往的观念影响着师生交往的行为,思想支配着行动。民主平等、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能打开师生交往的新空间,形成交往的新行为。师生关系是双方面的,要求老师做到的,学生就要知道老师对他们的要求与期望,在思想上和老师保持对等,为下面学习掌握师生有效沟通打下厚实的基础。让学生站在老师的立场想问题,这是一种逆向思维,需要开发出深层次的思考,培养了学生从多重视角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利用社会热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多重视角能力

在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一课第二框《我爱我家》中,为了达成“抚养和教育子女是父母的道德和法律义务”的教学目标,讨论社会热点“家暴”会对受害人有哪些伤害、家庭暴力的后果会怎样、怎样来维护我们的合法权利……让学生知道,作为中国第一部反家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已于2016年3月1日起施行。

在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三课第一框《同学?朋友》中,为了达成“交友原则”的教学目标,讨论社会热点“校园欺凌”是怎样的一种行为、给我们带来什么后果、我们遇到“校园欺凌”现象怎么办……近些年来在应试教育的冲击下,许多学校重视知识教育,轻视法制与规则教育,忽视了生命教育、心理教育,由于实行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受害者会长期受到欺凌。在欺凌过程中,欺凌者会使受害者形成心理问题,影响健康,甚至影响人格发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近期校园暴力频发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校园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校园暴力频发,不仅伤害到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冲击着社会道德底线。教育部要会同相关方面多措并举,特别是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坚决遏制漠视人的尊严与生命的行为。

由于学生对新奇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缺乏生活经验,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有待加强,抗诱惑能力还需提高,所以设计这个活动,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加强了安全防范意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1.深度挖掘教材,激励学生对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在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四课第二框《主动沟通,健康成长》中,为了突破“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的难点,探讨有效沟通的具体方法,处理教材案例提出问题:老师为什么要小强坐到教室后面的座位上?小强为什么不肯去?激发学生看到问题的实质所在。师生角色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这样就会在一些问题上出现矛盾、产生冲突。你有什么方法解决这场师生冲突?发展的结果怎样,就看是谁采取了怎样的态度。鼓励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知道哪些方法是可行的、有效的。如果能从老师的角度、立场考虑问题,设身处地地为老师着想,就能理解老师的想法,从而顺利地化解师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有效使用教材,深度挖掘,可以加大学生的思维发展力度。教材是教师用来教学的材料,也是学生用来学习的材料,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把握教材,深度挖掘教材,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一方面要尽可能地丰富教材已有的资源,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材料;另一方面要能够为学生提供生活中优秀的鲜活资源。教师要使自身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真正起到身教胜于言教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优秀的东西,把学生作为活教材,让学生真正感悟和体验到身边榜样力量的教育作用,自我发现、自我激励的教育作用,以形成学生发展的强大动力,让教材真正成为学生积极学习思想品德、发展智力的广阔策源地。

2.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在质疑探索中解决问题

好奇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兴趣是创新思维的营养。黑格尔说过:“要是没有热情,世界上任何伟大事业都不会成功。”所有个人行为的动力,都要通过他的头脑转变为他的愿望,才能使之付诸行动。如果一个学生仅仅记住了本节课的知识,而不能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发现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只学习老师讲的知识,只记忆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应在学到的知识的基础上,勇于探索,善于创新。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理,这是唤起创新意识的起点和基础。

在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八课的第一框《竞争·合作》中,为了达成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竞争、懂得合作的重要性,教师利用社会上的商业竞争,设计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卖服装的两店铺在街的对面,你打5折,我打4折,你出血价,我跳楼价。他们的激烈竞争为了什么?学生回答:为了赚钱,销售库存,回笼资金。他们能赚到钱吗?学生回答:肯定不能,两败俱伤。他们的关系会怎样呢?不友好,相互敌视,相互诋毁,你死我活。最终这两家店都倒闭走人了。又来了两家同样开服装店的老板。装修后,两家店卖同样款式的服装,一家店打了八折,另一家店打了六折。大家想一想,他们会同前面两家服装店一样倒闭吗?学生一致认为会倒闭,激烈竞争,价格不断下降,都赚不到钱。你有什么方法,使这两家店摆脱倒闭的困境?引导学生讨论,人们离不开合作,要处理好与对手的关系,形成合作团队,一起摆脱困境。奇怪的是,这两家服装店没有看出合作的意向,只是价格没有出现你低我更低的现象。人们通过对比,发现打六折的服装店所卖同样款式价廉物美,买的人多,而且库存足,源源不断地卖出。那个打八折的服装店老板,一点也不急,常对顾客说,他们卖得太便宜了,亏大了。过了一段时间,两家店都搬走了。你们猜猜,这两家服装店是不是倒闭走人了?后来,人们发现了一个秘密:在两家店的下面有一个地道,是相通的。现在,你们知道,这两家店是倒闭了,还是大赚了一笔?

要引导学生明白在合作中求生存、求发展。人们需要合作,合作的力量是巨大的。当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都充满了竞争,竞争的领域日益扩展,竞争的程度日趋激烈,我们要具有良好的竞争意识。这样就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他特别强调兴趣的重要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感情的体现,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因素。事实上,只有感兴趣才能自觉地、主动地、竭尽全力地去观察、思考、探究,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容易在学习中产生新的联想,或进行知识的移植,做出新的比较,综合出新的成果。也就是说,强烈的兴趣是敢于冒险、敢于闯天下、敢于参与竞争的支撑,是创新思维的营养。要诱发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兴趣,掌握创新基本规律,产生创新的意识,形成创新的技能。探索是创新学习的方法,要根据创新的需要而选修知识,不搞烦琐的知识准备,与创新有用的就学,没有用的不学,直接进入创新之门。为了积极地掌握知识,要采用创新性的思维方式,对所接受的某项知识出处或源泉要进行认真的探索和追溯,并经过分析、比较和求证,从而掌握知识的整个体系,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课堂上让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的同时,还要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大胆发言、大胆“插嘴”,从而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能力,发挥学习中的创新精神,我常让学生讲解思想品德课文中的某一段或某个案例材料。学生的讲解往往新颖独创、风趣幽默,常常收到出乎寻常、令人满意的效果。

三、产生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

人类日常的经济生活,在任何时期都受创新思维的影响,创新有法,思维无法,贵在创新,重在思维。只有创新思维的存在,才有社会的进步发展,才能提高人们的活动效率。创新是从新思维开始的,通过不断地解决各种问题,最终得到对社会起推动作用的成果。我们每个学生都是现实社会的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会去影响一个一个家庭,就会利用在思想品德课上学到的意识、思想,对社会起到正能量的作用。

例如,在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八课的第二框《竞争·合作》中,如何在竞争中合作?“曹冲称象”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称象有很多种方法:有制作一杆大秤,有杀象一块块称等。但七岁的曹冲却用吃水重量法得到了大象的重量。你们谁能想出一种方法,测出你与同学合作的能力有多大?通过不断探讨,就可以唤起学生平时在竞争中合作的行为,确立合作有效性的因素,使学生终身受益。合作的能力不同于竞争的能力,是要你关注集体,心胸开阔,不计较个人得失,想人所想,急人所急。合作能力包括:宽容别人、宽容自己的能力,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能力,诚实守信、对事负责的能力。要知道自己的合作能力,就去数数有多少个人相信你,有多少个人被你帮助过,你能了解多少人的个性,你能总结多少个人的经验。

参考文献

[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

[2]张玉民 《新课程教师组织合作学习和创设教学情境能力培养与训练》.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

[3]徐立 《思想品德课教学素材的合理选择和利用》.2012年。

论文作者:李敬民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1月总第2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13

标签:;  ;  ;  ;  ;  ;  ;  ;  

“画龙点睛”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生动有力——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创新思维教学论文_李敬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