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党的十九大对文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对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总体要求,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引。为此,下面主要就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展开分析。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意义;问题;加强对策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意义
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必将服务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小康是“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协调发展的全面小康。没有文化的小康,就不是全面小康。因此,必须围绕全面小康来构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引导和保障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成果,丰富文化活动,推进文化创作,实现文化自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化文化民生。
2.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必将促进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文化创新,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力和创新力,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有效途径,必须解放思想,创新思路,优化环境,使文化生产力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并持续发展。
3.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必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文化治理体系和文化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组成部分。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革,政府要本着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原则,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模式,健全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兼顾公平和效能的制度体系,科学管理,依法管理,有效管理。
二、新时代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把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主要对策,都要结合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来分析和思考,做出科学的判断。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品不够丰富
当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加之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公共文化产品的总量不足,往往出现与人民群众的需求不统一、无法完全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的情况,而偏远地区、弱势群体所能享受的公共文化服务更是有限。同时,部分文化产品形式比较单一、单调,难以引起公众的兴趣,一些高级文化产品更是普通公众难以消费的,导致公共文化服务供与求之间产生矛盾。
(二)设施不够健全
公共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工程。当前,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着不均衡、不健全、不充分的情况,各级各类图书馆、文化活动阵地、网络资源等基本设施因为地域不同而使水平层次也参差不齐。特别是偏远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不能满足广大公众开展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影响先进文化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公众的积极性,也制约着社会化、高水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三)专业人员较为欠缺
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队伍不断得到重视和改善,但仍然并普遍存在着数量偏少、兼职偏多、水平偏低,以及知识结构欠合理、创新意识不够强等问题,专业化人员队伍的建设仍然任重道远,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进程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同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完善中的体制化建设、效能化建设、法制化建设等方面也存在问题和不足,这也应引起高度重视,合理解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策探讨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蓬勃发展,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着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对跟不上时代步伐、陈旧落后的设备设施及时进行更新换代。结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重点解决广大农村落后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为人民群众开展精神文化活动提供基础保障。同时,要注重丰富公共文化服务的产品和内容,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使这些基础设施得到充分利用,发挥应有的作用,防止“空心化”的样子工程及资源浪费等现象发生。
2.加大资源整合力度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加快构建和完善,仅靠政府主导是不足够的,它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和参与。因此,要加大政府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在资金、政策扶持上给予倾斜和帮助;要广泛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通过冠名等有效方式吸收社会资本,共同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健全;要加大宣传和引导力度,明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的重要意义,使全社会、全民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持者、参与者和受益者;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努力促进城乡互动、社区服务、社会参与、共享共建等方面机制的探索和完善,更好地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要逐步树立“文化治理”理念,体现人民群众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形成政府和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3.提升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素质
要结合实际,选优配强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在专业素质、学历层次、工作热情、岗位编制、工资待遇等方面给予实事求是的考虑和保障;要注重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者的培养和培训,增加交流的平台和机会,提高学习新知识、处理新问题的能力;要注重增强队伍凝聚力,激发责任感、使命感和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的综合素质。
4.深化文化科技融合
在信息化时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离不开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和内容。公共文化服务“一站式”云平台、运用互联网形成线上线下良性互动的新模式等,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的时间、空间、范围和渠道;数字化文化服务、高新技术打造的现代设施等,颠覆性地改变了传统意义上公共文化服务的形式及公众参与方式,变得更为快捷和便捷;大数据也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带来了重要变化,使公共文化服务的资源汇聚方式、行为模型构建以及智能分析、决策支持等发生一系列的重要变化,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实践证明,不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对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有裨益,也是大势所趋。
5.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须以实现好、维护好、保障好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为最终目标和目的。要深化调查研究,切实了解人民群众的切实的、基本的、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有的放矢地加强文化产品的产出和输送;要主动接受广大公众的监督,认真听取大众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科学地采纳和落实;要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及产品供给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的合理匹配,努力减少或杜绝公共文化服务供需脱节、脱钩,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实效性,更好地实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加快构建和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李国新. 对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J]. 克拉玛依学刊, 2016, 6(4):3-15.
[2] 蒙利香. 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的思考[J]. 中国民族博览, 2017(5):63-64.
[3] 宋健如.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思考[J].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5).
[4] 潘荣青. 加快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J]. 文艺生活旬刊, 2016(4):212-212.
[5] 司云江. 解决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的思考[J]. 群文天地:贵州, 2016(6):20-21.
[6] 李国新. 强化公共文化服务政府责任的思考[J]. 图书馆杂志, 2016, 35(4):4-8.
论文作者:金秀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1
标签:文化论文; 体系建设论文; 服务体系论文; 人民群众论文; 社会论文; 基础设施建设论文; 公众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