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经营者文化成因比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因论文,经营者论文,中外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经营者思维方式的良莠,将对企业发展起着直接、关键的作用。善于取长补短,才能相得益彰,这是当今企业经营者必须高度重视并努力为之的大事。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国际竞争秩序之中,无论何种产业及何地区性的产业或服务业,都不可避免地要在这个国际竞争秩序中运行。作为企业经营者,其行为方式除了受到行业特征的影响之外,决定其行为与思维方式更多的是受文化的潜在影响。而不同国家的经营者,则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特征,这是我们在新一轮世界竞争中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中外传统文化的不同特征
文化是人类传统文明的传承方式,是一种优秀(或当时是优秀)的传统沉淀,是一种生产力体系。可以说,文化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永久存在的精神,其中更多的是一种非语言完全可及的精神。人类文明发展最终体现在文化上。例如,满族人虽然占领了汉人的土地,但没有占领汉人的灵魂,所以最终又被汉文化融合、汉化,满人被消化了。袁世凯本可以成为中国的华盛顿,但传统的中国文化使其成为既是中国封建制度的终结者又是中国封建制度的最终维护者。他无法跳出封建文化的束缚,虽然搞了近30年的共和,但最后仍言不由衷地走向帝制,这是他无法抗拒的文化束缚。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当前主流文化中,我们所面对和可能接受的是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因受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影响,也处在这两种文化的融合与冲突过程之中。
当我们举目美国文化时,尤其谈到美国企业文化特征时,不能不涉及到对美国精神影响、最能代表美国精神的跨国公司及其经营理念。美国企业家的地位很高。美国企业是国家精神和民族文化的象征。美国文化是个人主义、英雄主义、理性主义的结合体。美国特别注意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单从美国人的姓氏排序来看美国文化,他们的名在前,姓在后,这不能不说明个人的重要性。而中国则是姓在前名在后。再从我们写信格式中来区别美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别。美国是个人在前,集体在后,中国是个人放在最后,最大的是国家放在前面,然后是省市按行政级别逐步变小,由大集体到小集体,最后是个人。
调过头再看看日本企业文化特征。日本特别强调集体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比,有其集体主义的相同方面,但他们又融入了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因此对增强企业竞争性具特别积极的意义。
长期以科举为联系使政治与教育合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主流,它对中国经营者的主流价值取向产生了根本影响,也左右了中国经营者的思维模式与价值取向。我们在进入经营者思维方式考察时,就必须从这一点出发。
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影响很大。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是讲个人对集体的服从及下级对上级的奉献精神。中国文化可用集体主义、集体英雄主义、感性至上(人情大于王法),处于天理、国法、人情的矛盾中来形容。人情可以左右整个政府运行的效率。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人不愿意到前排就座,怕当出头鸟,是从众心理缘故。中国人研究人、神与皇帝的关系(君权神授),这要从孔子谈起,传统的中国社会是一个以血缘为主脉络、靠不断的欠情还情维系社会运行的模式。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把人还给社会,强调个人对集体的奉献与服从。
中外经营者的文化表现
中外企业经营者在经营企业时,对企业文化存在相当的依赖性;反过来,企业经营者对企业文化的发展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因而企业经营者的思维方式既受制于该企业文化,又对企业文化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我们在研究中外企业经营者的思维方式时,必定要考察其与企业文化的相互作用。
企业文化也称公司文化,是企业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具有维系、约束、激励等多种功能。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职业特点、知识背景,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及看法必然各不相同。但一般说来,出色的企业家对企业文化的形成、传播和建设起着重要推进作用。
从当今企业文化来源及演变来看,企业文化是日美管理比较的产物,竞争比较的产物。从日本产生企业文化及发展的过程看,其企业文化的形成与日本工业化与现代化的发展进程紧密相联。日本本土各种资源很少,主要资源均依赖国外进口,工业产品出口的压力很大,所以日本企业经营者的忧患意识特别强。在这种精神指导与激励下,日本的制造业取得了惊人的业绩,在20世纪80年代其增长率是美国的4倍,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5%。以松下的7种精神为典型代表的日本企业文化为整个世界企业文化完成了奠基。日本企业文化是凝聚力、向心力,是团队、集体力量,反对宣传个人。日本企业文化成功地汲取了中国儒家文化的精髓,在发展过程中采取了制度与文化并重的进程,形成了具有与现代化大生产相联系的企业文化。
日本企业文化注重文化氛围(情感)。因为员工和管理者是天然矛盾,这是和人本自由的本性相矛盾的。日本企业的另一个特征是:日本极为崇尚集体主义价值观,敬业空前,以至出现过劳死。企业员工对企业和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特别强。日本每年有1万多人自杀,1998年全国就有476名正经理自杀,这是企业经营者与企业共存亡的精神体现。
然而,日本企业文化与美国企业文化在认识与理解上有一定的不同。
美国教授认为:企业文化由价值观、神话、英雄和象征凝聚而成。上述内容对公司的员工具有重大意义。他认为,构成文化的五大要素是:
1.企业环境。这是企业文化的外部条件。
2.价值观。这是企业基本的观念及信念,是构成企业文化的核心。
3.英雄模范。这是企业文化的人格化,是企业员工行为模仿效法的具体典范。
4.典礼和仪式。这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是企业文化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例行事务的行为规则。
5.文化网络。这是企业先进的价值观和英雄意识沟通、传递的渠道。
日本学者认为:企业文化是特定企业中具有固定特征的价值体系。它由三个主要因素构成:
1.价值体系。即精神方面:是指企业哲学、经营观念信条、企业目标等。
2.行为体系。即工作结构,包括组织环境、组织结构、战略、规章制度、习惯、惯例等。
3.经营风尚,即基础方面,指社风、组织风尚、行为规范、成员行为能力等。
笔者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要使企业建立一个共同认可的价值框架、和谐运行与发展的氛围,一种交流平台或一种有声音或无声音的话语系统与信息系统。文化解决制度的不足,制度促进文化的形成。企业文化使人们有一种归宿感、一种自信感。
从一定意义上讲,企业文化是企业家文化。它旨在贯彻经营战略。我们在对企业经营者进行行为模式判断时,下面两个问题将对企业经营者的行为产生极大影响。
纯理性与越理性。有人讲经济学家与企业家不讲道德,实际不是这样,只是经济学家与企业家一般不研究道德。经济学假定企业是纯理性的。纯理性是指:不以任何非理性因素(例如,民族、宗教、文化、观念等)为转移,通过合乎逻辑的利弊得失权衡做出可行方式,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纯理性的核心是“趋利避害”的算计。
在现实生活中,人不仅是纯理性的,还存在越理性。越理性是指:基于一定的价值观和意识理念,通过合乎逻辑的可行方式,以实现合乎理想的(通常也是社会认同的)目标。越理性的核心是以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核心理念。
从一定意义说,纯理性是世俗的理性,越理性是信仰的理性。在企业竞争中,这两个因素所起的作用是非常深刻的。基督教认为“富人要进天堂就如骆驼要钻进针眼里那么困难”(马克思也讲过类似的话),意思是追求财富是不道德的,富人是进不了天堂的,为富不仁,无商不奸。新教革命将这个观念打破了,认为追求财富也是上帝旨意。
企业目标与文化价值。企业目标以纯理性和越理性为双重基础,既有利润目标也有社会责任目标。确立以同社会文化及价值观相一致的企业目标和方式,更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但是,企业家文化竞争力发展最为不理想,这里面有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形成真正的企业文化的价值观。企业家在社会中的认同是极为重要的。中国的企业家很难用企业自身的业绩和成就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同。在中国,企业家的成功得用另外一些行业标准衡量,即官商或儒商。如:无官商或儒商则商不贵,不然,就不算是进入主流价值评价体系。如:官商则是对当今中国企业家的最高褒奖,这在古代称红顶商人。于是就有各种各样的分封性爵位性官职出现,诸如将取得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等头衔作为企业经营者的终极目标等等。最差的褒奖也得是个儒商,如混个博导之类的或博士后流动站的导师什么的。这是当传统的教育与政治统一于科举的知识和道德为权力所提供的合法性基础的潜在效应。
这种用另一个行业的标准来证明本行业自己的价值,这是企业文化的一种扭曲。它本质上是封建文化的反映,对企业家及企业文化影响极大。如果对企业家的作用与社会评价非要借用非自身的价值评价标准来衡量的话,则是对企业家自身价值体系的扭曲,是对企业家不公正评价源于官本位的体现。
这就是中国企业经营者与国外经营者在思想深处的最大差别,这将导致许许多多无论是中国的或是外国的一般人们所无法理解的症结。
而美国则与此相反。例如,在美国对最有价值的人评价顺序依次是:一是沃尔玛的老总,第二是微软的创始人比尔·盖茨,第三是新闻集团的老板默多克。全是企业界人士,而与中国的评价存在很大的差异。
在文化与制度的作用上,企业文化功能一是将企业融合在一起,二是使人在一个和谐的气氛中,三是用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的生产力促进生产发展。日本提出企业文化的背景,是高强度的世界竞争中,为弱化在竞争中生存而使工人高强度生产而产生的压力。
中国目前的这种由于价值评价体系的一元化所形成的文化环境,对企业文化的发展有相当的负作用。特别是对企业经营者的内在心理价值体系的确立影响极大。
外国经营者是通过社会贡献率(就业、税收、为社会精英提供发展空间、进出口作用等)来得到评价。
对经营者的评价中的道德要求与以意识形态化的圣人标准来要求经营者,而同时又没有给经营者以正常的评价,使得经营者往往以自暴自弃的方式来与社会评价相一致,这是一种悲剧性的现象。
中外企业文化的哲学基础
在企业文化形成与发展中,其文化理念的哲学基础对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从东方与中国文化的哲学基础来看,主要有传统的儒、佛、道三种文化。儒家思想的核心是把人还给社会而强调个人对集体和社会的服从与奉献;道家讲的是把人还给大自然,讲无为而治;佛家讲天人合一。儒家讲的是一种终极性价值评价标准,个人奉献性道德规范与行为规范。中国的英雄王铁人、董存瑞等亦属这类人。
西方的企业文化是基督文化的融合,圣经的核心内容是:“没有免费的午饭”,是以功利型道德标准为主流道德标准的。新教将民主与市场结合,以现世性价值评价标准为主流道德标准。
中国与美国的企业文化,中国文化是以身份为评价尺度,而美国文化是以能力为评价尺度与衡量标准。
中国文化讲依靠贵人、靠救星,美国文化强调依靠个人与制度。从《东方红》到《国际歌》可看出这个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的哲学基础。《东方红》的核心理念是要找救星,找一个依靠,强调英雄对人民的作用。而《国际歌》的核心理念是要自救,世上没有什么神仙皇帝,全靠无产阶级自己,这是因为《国际歌》词作者欧仁·鲍迪埃在被通缉于阁楼中的日子里,想到的惟一办法是自救。
在中国企业经营者眼中,找关系是重要的议事日程,而对自己的基本能力是持怀疑态度的。这就是中国企业经营者的一种习惯思维。
就连西方节日与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也有差异。西方节日以个人为中心、以个人自由为目的,中国传统节日以老人为中心、以集体为核心。
FDA认证是一种国际化文化,过程管理要求每个员工的行为职业化、人格职业化。因为要整合国际国内资源,必然出现人才国际化、产品国际化、标准国际化。因为跨国公司要进行跨国经营,因此跨文化管理文化将成为主导。这就要求目前中国企业经营者要面对以国内市场为主向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并重的方向变化,跨文化管理与文化交融将成为中国企业经营者必须重视且须认真对待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