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研究论文,高中英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earning,简称TBL)是上个世纪末外语教学法研究者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在大量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又一个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该模式是20年来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形态,它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人们使用语言,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完成某种任务。语言学习的“任务”指的是有目标的交际活动或学生为达到某一具体目标而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目的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有明确目标和可操作性的任务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学生通过表达、询问、解释、沟通、交涉、协商等多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最终学习和掌握语言。许多研究表明:任务型教学在一定条件下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近年来国际上广泛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也采用了这一理论,我国新颁布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尤其强调了以任务为基础的语言学习。为顺应时代的发展和新教材的使用,把这一理论应用于高中英语教学,一定会给当前的课堂教学赋予新的内涵,带来生机和活力。学生是学习的内因,教师和学习环境等外因的影响只有通过学习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内化而起作用。人文主义心理学认为:学生是具有内在学习潜能的。其潜能的开发有赖于他人的理解和信任。如果教师尊重学生的意愿、情感的需要,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内部动力只有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上,而且融于民主化的学习氛围中,才能起到对学习的促进作用。任务型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它根据不同层次学生水平,创造出不同的任务化活动,让学生通过与学习伙伴合作、协商去完成任务,学习过程充满了反思、顿悟和自省,从而最大限度调动了学生内因,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思维的能力,发展他们的认知策略,培养他们与人共处的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并在完成任务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实现自我价值。这也正是当前英语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任务型教学充分反映了语言交际教学思路和外语教学目标与功能的转变,体现了外语教学从关注教法转变为关注学法,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注重语言本身转变为注重语言习得,它的成功设计与实践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理论依据
1.美国教育家杜威(1859-1952)以实用主义的认识论作为教育理论基础,提出了“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教育模式,也被简称为“实用模式”。他主张教育的中心应从教师和教科书转换到学生(这种“转换”后来被称为“哥白尼式的革命”),还主张教学应引导学生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在《民主主义和教育》一书中,杜威对其教育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著名语言学家Herbert H.Clark(1996)说:“Language is used for doing things.”(语言是用来做事的)。学习语言既不是背诵一个个孤立的单词,也不是熟记一个个脱离语境的句子,更不是记忆一组组枯燥乏味的语法规则。而应当让学生尝试如何用恰当的语言把要求做的事情做好,词汇和语法都是为“做事情”和“完成任务”服务的。课堂上教师的任务就是如何在语言应用(language use)的活动中把词汇、语法和功能项目有机地结合起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N.S.Prabhu在印度邦加罗尔进行了一个加强交际法观点的实验(Bangalore Project),他提出了许多任务类型,并把学习内容编成一个个交际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进行学习。这些都说明“learning by doing”(做中学)思想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
2.英国语言家Jane Willis多年来一直从事交际任务的教学方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取得了许多瞩目的研究成果。她的著作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任务学习法概览》)(1996)可谓是外语教学法新近发展的一大成果。在这本书中,她系统介绍了基于交际任务教学法(TBL)模式的理论基础、实践方法和原则。她指出任务学习法理论框架包括三个部分:前期任务(Pre-task),任务环(taskcycle)和语言关键点(language focus)。在前期任务阶段,教师把主题和任务介绍给全班,并在明确任务后给学生以集中思考的时间。在任务环阶段,学生为完成交际任务而尽展其所能,运用已学语言知识。任务环由三个部分组成:任务(task),构想(planning)和汇报(report)。在语言关键点阶段,学生进一步学习前阶段所使用的语言中出现的某些特征。在书中Willis还区分了教学中使用的六类任务:列举、排序与分类、比较、解决难题、交流个人经历和创造性任务。Willis还对传统的“讲解一练习一运用”(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简称PPP)教学法进行了分析,并与任务学习法作了对比,指出基于任务的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己主动探索语言,教师帮助他们分析语法从而更有效地学习。Willis的任务教学法为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提供了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框架和具体的实践操作技巧,更为教学实验指明了方向,具有极高的指导和参考价值。
3.语言教学家纽南(David Nunan)是任务教学法的另一个积极倡导者。他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出版了许多方面的论著。特别是在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交际课堂的任务设计》一书中他对任务定义进行了归纳:(1)任务是指自己或他人从事的一种有偿或无偿的工作,如油漆栅栏、填表、借书等。换句话说任务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玩耍中所做的各种各样的事。这类任务无学术成分,也无语言意义。(2)任务是指由老师控制和调节的,学习者获得信息并经过思维加工,最后语言输出的一个活动。(3)任务是指练习和理解语言的一个行动或活动,如听录音画图等。(4)任务是指一系列促进语言学习的工作计划,其具备特定的目标、恰当的内容、规定的工作程序和一系列结果等四个基本特点。
而纽南自己的观点是:交际任务是指学习者在学习目标语中,进行领悟、使用、产出和互动中的一项课堂交际活动,它关注的是语言意义,而不是语言形式,它完全有别于语法练习。1999年纽南著的Atlas《环球英语》教材更是充分体现了他的任务为主的教学思想。该教材以任务为主线,每个单元围绕两个“任务链”,任务的顺序前后相连,后面的任务建立在前面的任务基础上。学生通过完成任务,体验语言,使用语言,最终掌握语言。上海几所中学曾采用了这套教材,都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三、任务型教学的设计原则及研究目标
1.语言、情景真实性原则(Authenticity principle)
任务的设计要提供给学习者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语言情景和语言形式等要符合实际的功能和规律,使学习者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体会语言,从而学习语言。
2.形式——功能相结合原则(Form-function principle)
任务的设计要注重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相结合。学习者在掌握语言形式的同时,培养自我把握语言功能的能力;每一阶段任务的设计都具有一定的导入性,学生在学习语言形式的基础上,通过系列任务的训练,自己进行推理和演绎,从而理解语言的功能,并在交际中进行真实运用。
3.阶梯型任务链原则(Task-dependency and task-chain principle)
任务的设计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深入,形成由初级任务到高级任务、再由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的循环,并由数个微任务(minitask)构成一串“任务链”。在语言技能方面,遵循先输入后输出,使教学阶梯式层层推进。
4.在做中学原则(Learning-by-doing principle)
自始至终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来学习语言,让学生为了特定的学习目的去实施特定的语言行动,通过完成特定的实际任务来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品尝成功的喜悦,从而大大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值得注意的是,各原则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实际操作中要注意它们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注意配合使用,从而推动学生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交际能力的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
5.研究的目标
通过做事、完成任务来学习语言已越来越得到广大外语教学研究者和外语教师的关注。开展任务型语言教学研究,旨在探索适合中国学生特点的,符合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特别是适合外语初学者学习规律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并从教与学两方面入手,构建任务型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和任务类型,以实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基本的语言运用能力,开发智力,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创造能力;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为学生的成长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研究过程
(一)研究设计
本课题基本内容是以任务(task)的设计、课堂师生通过交际确保任务(task)的完成作为自变量,以学生在运用目标语(target language)的过程中,不仅学会英语语言知识,而且还学会英语语言的运用为应变量。该课题将重点围绕高中学生的语言学习动机、兴趣和教师现行素质,开展对任务(task)内容的设计和对师生在任务学习中所采取的态度和行动的研究,依据新《标准》中所提出的为学生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科学发展和国际交往做准备的要求,探索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等教育理念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操作这一难点问题的解决方法。
研究主要围绕三方面进行:
1.以“任务型教学活动”教师备课的一般操作要素,结合课堂教学归纳好各种不同主题的任务设计。
2.“任务学习”课堂的一般操作,分析和收集它给英语教师课内外的技术行为带来的变化的数据。
3.分析和收集“任务学习”给学生语言认知水平和元认知水平带来的变化。
为了控制变量,实施课题的几位教师所教学生数与参照班教师所教的学生数一样,两边学生所上英语课的周课时数相等。
(二)任务型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
1.Leading-in/Wanning-up设置有趣的活动引起话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Pre-task呈现和学习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知识,介绍任务的要求和实施任务的具体步骤。 3.While-task设计出数个mini-task,构成任务链,学生以个人、伙伴或小组形式完成各项任务。
4.Post-task各小组展示最终的任务结果(Product)。
5.Check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
6.Assignment布置课外作业,根据课堂任务内容、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做相关项目(Project Work)。
(三)以话题为主线的课堂学习任务设计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供了一系列和学生学习、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这充分体现了语言应用的基本思路,为课程提供了明确的内容范围,为任务型教学提供了具体的框架,也为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提供了具体的内容要求。任务型课堂教学可以从听、说、读、写和综合技能五个方面来确定任务。如下表:
(四)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理论学习和理论建构,收集、整理有关理论依据,组织实验老师进行实验培训,学习研究理论,制订研究方案,做好实验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1)任务学习(Task-based Learning)的理论背景;
(2)任务学习的内涵和外延(The Definition of Task-based Learning);
(3)任务学习的一般操作(The Framework of Task-based Learning);
(4)实施课题的硬环境和软环境;
(5)可以借鉴国内外有关任务学习的科研成果。
2.实施阶段
(1)第一阶段,主要探索任务教学备课的一般操作要素,任务学习后给教与学带来的变化,并拿出第一段的阶段性实验报告。
(2)第二阶段,依据第一阶段的实验成果,主要探索任务教学课堂的一般操作规律,分析和收集它给英语教师课内外的技术行为带来的变化的数据,分析和收集它给学生语言认知水平和元认知水平带来的变化及这些变化与任务学习的相关性的数据,写出第二阶段性实验报告。
(3)第三阶段,对第一、第二阶段实验情况加以总结,根据实际操作情况,对研究环节进行适当调整,继续分析和收集相关数据,探索“课堂教学任务化、课外作业项目化、评价方式过程化”的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基本模式,写出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