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在导游讲解中的应用探析论文

地名在导游讲解中的应用探析论文

地名在导游讲解中的应用探析

郑坚强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 佛山)

摘 要: 我国旅游已经从传统的纯观光旅游,转向注重文化感受与心灵体验,特别是精神上对异质文化的追求及向往,且是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普遍渴望。而地名知识对于导游讲解过程中,去挖掘各地旅游资源中的文化内涵具有非常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导游工作实操经验,对地名知识在导游讲解中的应用意义与技巧进行探析。

关键词: 地名;地名文化;旅游资源;旅游活动;导游讲解

地名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交往和生产过程中的产物。地名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社会出现以来,人们根据自己的观察、认识和需要,对具有特定方位、范围及形态特征的地理实体、居民点或行政区域给以共同约定的语言文字的代号,所起的代号(名称)真实地反映了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区的地理、历史、文化、语言和风俗等,它同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息息相关,特别是与旅游活动中的导游讲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 地名与导游讲解的关系

一说到旅游,人们很自然就会问去哪里旅游?或者您向朋友们介绍了许多景色非常美丽的自然景观或人文风情等旅游内容之后,人们还是会问在哪里的?答案通常只有一个,那就是旅游目的地的地名。著名地理学家、地图学家曾世英先生给地名下的定义非常全面:“作为泛称,地名就是地方的名称;作为专指,每一个地名都是人们对地理环境中具有特定位置、范围及形态特征的地方所共同约定的语言代号。”[1]换句话说,地名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地名的基本功能就是区别和标识地理实体。如导游讲解流传着这样顺口溜:上海看人头,苏杭看丫头,南京看石头,北京看砖头,西安看坟头,桂林看山头,深圳看车头,广州看铺头,这段话运用了八个地名去反映特定年代不同地域的旅游特征。

这是我一直很喜欢的一个点,即: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甚至于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碰撞到一起时,彼此的接触、迷惑到进一步的了解,之后的相处。如果是放在奇幻的世界里,大概就是精灵族与矮人,吸血鬼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换到武侠世界里,写一写东西方不同的剑客来往,不也是相当好玩的事情吗?

当旅游者首次去到一个新地方游览,常常都很渴望去了解当地的历史演变与文化、民俗风情等,可以说导游介绍旅游地名称的由来和历史变迁,不但是旅游者了解异地文化的心理需要,往往也是导游讲解活动的开始。

二 地名本身蕴含着丰富旅游文化

地名是地理事物的名称,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一个普通概念[2]。地名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位置的名称那么简单,它更多是一个文化象征。每一个地名都有其渊源及其累积下来的深厚文化,地名文化自然成为地方文化的凝结和窗口,由专名和通名两个主体部分构成的地名,从其由来、形式与结构、涵义至变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透视到该地的历史地理、社会经济与生活、社会心理、民风习俗、宗教信仰等,这些构成导游讲解中丰富的旅游资源,当中一些地名不但能够成为极为重要的吸引物,而且还能让游客对该地产生强烈旅游渴望,引发某种浓烈的旅游趣味和审美的愉悦,给旅游者的旅游体验带来不可多得的艺术体验和审美享受。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旅游审美是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除了满足物质上的需求外,精神上追求享受的最根本需求[4],是人们参与旅游活动的重要动机之一。地名具有很强的审美功能,旅游者根据自身游历,结合对旅游目的地与地名之间的联系,可以增加审美感知;通过导游启发,让旅游者借助联想与想象,能间接地、深入地感受到审美形象所包涵的内在意义,从而使得旅游审美感知内容进一步升华。如导游带领旅游者在黄山欣赏怪石,在审美感知阶段,旅游者只能领略到石景的自然之美;而在审美联想与想象阶段,在导游的点拨之下仙人晒靴、松鼠跳天都、猴子观海、飞来石等景点,已经不再是一块块没有生命的石头,而是将这些自然物“活化”成生活景象,令人终生难忘。

三 地名知识在导游讲解中应用意义

(一)帮助旅游者强化游踪信息

地名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既包含物质文化又包括非物质文化,通过了解地名由来重现历史情境,追踪古老地名去探析消失原因,古今地名对照可实现时空融合,地名变化则折射环境变迁,分析时空变动来了解历史进程[5]。如带“坑”字地名主要分布在广东东部、北部、西部的山区地带,山区地势凹凸不平“坑”特别多,从而造成“坑”字地名也很多。

(二)加深理解旅游文化知识

如果前往景点的路途较长,导游除了沿途风光、人文等内容讲解,同旅游者讨论一些他们感兴趣的热点问题之外,还会组织适当的娱乐活动,以提高旅游者兴趣、活跃旅途气氛。在车内组织旅游者进行地名接龙游戏,或猜地名谜语等互动性和参与性较好的活动,如旭日东升落西岳(猜中国佛教名山,安徽九华山)、东南北(猜一地名,西藏)、食盐增产(猜一湖北地名,咸丰)、女(猜一湖南地名,娄底)等,一方面可以配合线路讲解内容,强化旅游者对地名的理解与记忆,增长猜谜知识和能力;另一方面增强参与性趣味性,激发旅游者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价值。

(三)建立鲜明旅游目的地形象

此外,有些地名以地貌特征来命名,例如反映冲积平原的西塱(广州)、西山塱(从化)、高塱(增城)、白水塱(开平);也有突出当地物产特色的地名,如广东谷饶在明代因常闹旱灾称赤寮,清末修河引水抗旱遍种植水稻保收,改称谷饶;广东电白县的荔枝园、菠萝山、蕉林岗、黄榄树等地,地名则以瓜果、植物等命名,反映出当地热带、亚热带瓜果的品种多、经济作物种类多、林木植被树种多的特点;又如番禺县不少的地名以水产品命名,如海马涌、舰涌、螺湾、虾蕴等,反映了当地河流水域和沿海海域水产丰富的特点。

(四)有利于旅游者增加审美感知

最后,在科研目标设定方面,应突出实用性,直接参与乡村振兴的规划设计和指导,坚持产学研有机结合,通过科研活动,进一步增强地方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努力为乡村振兴服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地方高校科研工作要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不仅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同时地方高校作为科学研究的主阵地,要在为乡村振兴服务的过程中,争取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 地名知识在导游讲解中应用技巧

(一)挖掘地名丰富内涵,开拓旅游者知识视野

地名具有特有的地理空间位置唯一性,人们可以据此性质“按名寻地”进行地域定位,这一共性是地名所具有的。旅游是一种移动的社会性活动,导游在讲解服务过程中地名始终贯穿旅游其间,无论是集合地点、游览的地方,还是风土人情、历史典故等,也都会包含许多地名的概念,正是地名的这种独有导向功能,可以帮助旅游者顺利完成旅游行程及记住游踪。所以说旅游离不开地名,地名这种穿针引线的作用,对于旅游者还是相当重要。

在历史的发展中地名的变化相对较慢,它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决定了地名在传播中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也具有很强的扩展和渗透功效[3]。每一个地名都像一块活的“化石”,都在诉说着一个故事,新老故事汇在一起,就是当地的简史了。旅游者根据地名就可以想象旅游目的地的特征、特色旅游商品、旅游美食等。如“香港”地名的由来是与当时广东发达的莞香业联系在一起的,食在广州厨出凤城的美誉,令人们知道顺德这个美食之乡是厨师人才辈出的地方,佛山石湾以“南国陶都”盛产陶瓷著称。

(二)突出地名乡土文化,传承中华历史文明

在佛山禅城市民的心中,嫁娶时总有那么几条路这辈子会走一次,就是因为佛山禅城这几条地名特别吉祥的路,迎接新娘的车队必须绕着市区的吉祥路名路走一圈,因此佛山迎亲路(婚嫁之路)在民间中广为流传。佛山市区这几条乡土味浓郁的传统道路,包括祖庙路、筷子路(快子路)、永安路、锦华路、升平路、福禄路等,大都是取其路名求吉祥之意。岭南天地内更是增加天地路、良缘路,进一步丰富婚嫁之路的内涵。

(三)开展地名游戏活动,活跃导游讲解气氛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增长知识往往就是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的一个重要因素,导游透过地名知识讲解,可以把历史地理、自然地理、宗教民俗等多种旅游文化学科知识进行传播,有助于旅游者对景观的深入理解。如韶关丹霞山是广东四大名山之一,古称烧木佛旧地,五代后有僧人憩息,又名长老寨。明崇祯末年(1644年)江西虔州(今赣州)巡抚李永茂抗清未遂,南逃至此隐居。发现山色迷人,“色如涯丹,灿若明霞”,遂改名丹霞山。今天的丹霞山已成为中国红石公园,是广东省面积最大的风景区、世界自然遗产地。

3.药物不良反应观察:抗病毒药物的不良反应及耐受性影响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进而影响抗病毒治疗的成败,所以适时监测并及时处理药物的不良反应对于提高治疗效果至关重要(表 7)。

(四)创新地名时代意义,分享祖国发展情怀

许多地名来源于当地的自然景观、经济特征、宗教、文化、民族以及神话传说等因素。如怀集县隶属肇庆市,位于广东省西北部,肇庆市北部,绥江上游。怀集县四围环山,是肇庆市县域最大的县,是稻米之乡。怀集,古为百越地,秦汉置乡,是岭南最早建立行政建制的地区之一,东晋元熙年间(419-420)析四会县置怀化县,南朝宋元嘉十三年(436年)改怀集县,属绥建郡[6]。怀集隶属关系几经变更,有七百年广西,八百年广东这说,兼具两地风俗特色;因拥“一江两河二十一水”,故取怀山怀水之“怀”,兼取多民族相安集聚之“集”,合成“怀集”,这也高度浓缩概括了今日宜居宜游宜商的美丽怀集。

五 结语

地名作为文化之载体,在文化发展过程中,它充当了运载、传播工具的角色。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地名是人类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人类文化发展与传承的必然结果。

人工模拟胃液的配制:将23.4 mL浓盐酸加水稀释至100 mL得到稀盐酸,取16.4 mL稀盐酸,加水约800 mL与10 g胃蛋白酶,混匀后加水稀释至1 000 mL。

参考文献

[1] 褚亚平.地名学论稿[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1-2.

[2] 许辑五.地名知识讲话(一)[J].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82(01):11-16.

[3] 李庆雷,高大帅,李芳.旅游地更名现象的理论透视[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03):80-87.

[4] 纪小美,陶卓民.旅游地名的国内外研究述评[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29(03):63-70.

[5] 吴铜虎,林岳.基于城市文化特色的地名规划设计方法研究——以浙江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7,4(09):163-165+184.

[6] 广东省今古地名词典编纂委员会.广东省今古地名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年10月,485+652.

本文引用格式: 郑坚强.地名在导游讲解中的应用探析[J]. 教育现代化,2019,6(39):252-254.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39.103

作者简介: 郑坚强,男,汉族,广东潮阳人,学士,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旅游系,副教授,研究方向:旅行社管理。

标签:;  ;  ;  ;  ;  ;  

地名在导游讲解中的应用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