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企业党建工作中的新问题(一)_政治论文

积极探索企业党建工作中的新问题(一)_政治论文

积极探索企业党建中的新问题(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建论文,新问题论文,积极探索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第一个问题,企业如何来适应市场经济, 特别是在各种所有制成份的企业中如何体现党的领导?

多种所有制成份的企业(包括国有独资的、混合经济的、股份合作制的、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的),如何体现党的领导,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现在正在研究、探索、实践的问题,不可能只有一种模式。在各种所有制企业中体现党的领导应该有不同的形式。从原则上讲,不管怎么改制,都必须加强党的领导,都要体现党的领导。但是,在不同的成份、不同所有制形式的企业中,党的领导形式,体现党的领导的方式方法应该有所不同、有所区别。所以,我们党提了两句话:一句叫加强党的领导,一句叫改善党的领导。这里就有一个改善和改进的问题。多种经济成份总的可以分成两大类:第一类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成份。其中国有公有制为主体主要指三种:一种是国有独资的;一种是国有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一种是国有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第二类是非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成份。包括私营企业、外资控股的企业和合伙企业等等。

第一类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形式主要从三个方面体现党的领导:一是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保证国家法律、法令、法规的贯彻执行。二是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按照干部管理的权限,依法选配或推荐国有资产产权代表和经营者。包括对干部进行教育、培养、考核、监督。三是坚持发挥三个作用,即一个独立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模范作用。这三个方面是缺一不可的,要全面统一的理解。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要结合起来。八十年代中后期,社会上出现过一种思潮,把三个方面的领导割裂开来,强调所谓的政治领导,否定组织领导,实际上就是淡化、削弱党的领导。在这一类企业中,党的领导的组织形式也不是抽象的,特别在企业的领导体制、领导机构上要体现党的领导,而且要通过法律的形式来给予保证。比如我们现在提企业领导体制的三句话: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厂长负责制和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在公司制以后,第二句不再叫厂长负责制,是法人治理结构。《公司法》明确规定党组织按照《党章》来实施领导,企业领导体制就是体现党的领导很重要的组织形式和组织结构。

过去提出这三句话方针时,是有不同意见的。有人认为这样一种领导体制与国际上不接轨,成本高、效率低。这些同志没有考虑整体的成本,没有考虑中国的特点。如果在中国没有党的领导和政治核心作用,没有依靠工人阶级这两个凝聚剂和粘合剂,可能要化费更高的成本。翻翻历史我们可以知道,西方在建设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中,不去讲原始积累时劳动者和社会付出多高昂代价,这些马克思在《资本论》里都分析过,就讲二次大战前后,资本主义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中,成本是很高的。以战争、社会大罢工、激烈的社会冲突、震荡才换取工业化现代化,这个成本多大,两次世界大战死了多少人,丧失多少财富,这种经济和政治的代价是无法估量的。我曾经和一些出国回来的同志讨论过这个问题,你看到的是一个企业的效率,一个企业的党组织有5个人、 10个人成本高了,但是你没有考虑总的成本。这个问题在八十年代争论是很厉害的。我五年前带一个代表团到意大利访问,他们工会领导跟我讲,你们搞现代化,肯定要碰到我们六十年代以后碰到的一系列问题,包括今天讲的产业转移、企业关并,下岗、失业,社会的震荡等。我们有了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有了依靠工人阶级这样一条原则,有这两个凝聚剂和粘合剂,应该说总成本是少的。我们这么大的发展并没有引起大的震荡。尽管社会矛盾很多,但没有激烈的对抗性矛盾,这是很不简单的,在世界工业化现代化历史上是少见的。所以无论从经济上还是从政治上看,我们搞这种体现党的领导的有中国特色的领导体制,应该说成本低得多,利大于弊。这是第一类,以公有制为主体的企业。

第二类就是以非公有制为主的经济形式,特别是私营企业、外资控股的企业。我认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上,党的领导不应该有空白点。但是在组织形式上,在党的领导的方式方法上应该有变化。我想到一个问题,在解放前和解放初,在非公有制企业里我们也有党组织,也有党的领导嘛,当然不是去领导它生产经营。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党的领导不是直接决定它的生产经营,不是直接解决它的干部安排,而是要对我们中方人员(外资企业中的)和私营企业的员工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包括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培养、教育,发展积极分子入党。同时要通过各种形式来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这在非公有制企业中是非常重要的任务。所谓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也就是要这些企业主遵守我们国家的法律、法令。当然我们党组织也有一个在合法前提下支持他们生产经营的问题。要兼顾国家、企业职工和企业主的利益。在这类企业中体现党的领导要做哪些工作呢?

一是尽可能建立党组织,或者先建立工会,然后创造条件建立党组织。现在这方面的基础非常薄弱。有的区实际上整个私营企业80%没有党组织,很大一块是空白。要重视这个问题,因为这类企业的比重越来越高,占有的青壮年职工的数量很大,一年两年没有党员问题不大,十年以后,很大一块没党组织、没党员,这时候就麻烦了。要注意世界上的教训,美国共产党,现在党员平均年龄70岁,俄罗斯共产党党员平均年龄60岁,苏联瓦解前夕,党员平均年龄50多岁,青壮年中党员比例少。如果我们走到这一步,党员都是老头老太,那还有什么力量?所以这一方面,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去做好工作。当然要注意工作方式,不能只是简单地选派几个党务干部去。

二是要在中方员工和私营企业员工中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要宣传、教育、组织员工,要培养积极分子,要发展党员。在这一类企业中,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与公有制为主的企业是有区别的。第一,国有企业中党组织要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这在非公有制企业中是很难做得到的。如果这个企业的老板是党员,他要求党组织参与,这是另外一回事,是特例。第二,干部配置,也不可能贯彻党管干部的原则。第三,领导体制,这种单位很难实现三句话领导体制。还有党务工作者和机构设置也不可能象国有企业那样设组、宣、办,有1 %的政工干部。因此,这类企业体现党的领导应该通过另外的形式和办法。我们现在的着力点是在第一类形式,同时要探索多种经济形式中如何加强党的领导,改进党的领导。

第二个问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企业党组织的地位、任务、作用、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与计划经济条件下有哪些变化?

我们的政治组织运作变化,首先是由经济变化带来的。从企业来说,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至少有三个变化:一是企业制度的变化。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制度主要是工厂制,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是以公司制为代表的现代企业制度;二是领导体制的变化。在计划经济下是一元化的领导体制,无论厂长负责制还是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都是一元的,出资者、决策者、经营者没有分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依照三句话的精神,在公司制下是党委的政治核心、法人治理结构和依靠工人阶级这样的领导体制。特别是决策层和经营层分开;三是企业性质的变化。这里指的是原来计划经济下企业作为政府的附属物,全国好象是一个大工厂,企业是其中的一个车间。现在在市场经济下企业作为独立自主的市场主体、竞争主体、法人实体,有了各方面的自主权。从企业角度看,这是三个很大的变化。这三个变化必然会反映到党组织上来。因为经济决定政治,政治要为经济服务。这是第一个根本的原因。

第二个是次要的,但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苏联东欧的变化,给我们一个很大的教训——必须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原苏联、东欧党的一些领导人讲过,他们当时很幼稚,相信西方的诺言。西方说你只要把党组织退出基层组织,比如工厂、机关、学校,包括军队、警察、安全部队,我就给你援助,给你设备、资金、技术。但你真的退出以后,他们什么也没给。我们中国没退出,实际上各种外资来了几千亿。他们退出了并没有这么多钱。西方搞的完全是一种骗局。这对他们的教训是很深的。有一本名为《冷战后的世界共产党》的书,就总结了这方面的教训。所以我们说了一句话:“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不是空话,是从实践中得出的重要结论。

下面具体谈谈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党组织地位、作用、任务的变化。

首先讲党组织的地位。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市委领导就组织我们研究这一问题。当时的说法很多,有人不仅说要跟国际接轨,党组织应该不要,甚至说,如果党组织进去了,就会把国有制变成党有制。这话是够厉害的。这几年,我们经过研究和实践,不仅找到了把企业党组织与现代企业制度结合起来的接口和切入点,还找到了理论依据。这个依据是,世界各国要发展经济,要变成一个现代化先进国家,共性的问题是要利用、发挥三个资源,即经济资源、自然资源和人才资源。我们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还要强调两个资源,即政治资源和组织资源。十五大就提出要发挥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这两个资源在后起国家特别重要。因为人家已经在你前面占有了市场,经济、自然、人才资源是先天的或历史积累的,没人家强,怎么办?后起国家一般都要运用自己独特的优势,那就是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我们国家最好的优势、资源就是共产党组织。她把人民凝聚起来,团结起来,形成一个巨大的力量。改革开放20年,这个政治资源、组织资源充分发挥作用,把人民凝聚在党周围。从上海看就更清楚了。所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仍然要发挥政治资源、组织资源的优势。那么怎么发挥呢?我们在实践中找到的办法是:“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所谓“双向进入”,就是党委成员通过法定的程序进入法人治理结构的领导层,党委成员可以进入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反过来,法人治理结构的领导人,符合条件的也可以按照党章规定进入党委。“交叉任职”就是有条件的,党委书记和董事长可以是一个人,如果分设,党员董事长可以是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可以担任副董事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也可以兼监事会副主席。同样,工会正副主席,也可以职工代表身份进入董事会或监事会。这样就使党组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现代企业制度里有了确切的定位,党组织作用的发挥能够得到组织保证。这是我们各单位在实践中的一个创造。四、五年前好多人对此做法有异议,他们认为,董事会成员一定要是老板,是出资者。这种观点在二次大战以前是对的,而二次大战后就有变化了。西方一些国家经过二次大战后,已感觉到如果把工会代表、工人代表吸收到董事会、监事会,用缓和矛盾的办法比高压的办法对他更有利,因此,他们在法律上规定允许工人代表进入法人治理机构。这在过去也是没有的。西方都在“创造性”地走自己的路子,我们为什么不能走有自己特色的路子呢?当然,各个资本主义国家做法也不统一,美国就比较少采取这一办法。欧洲国家因为社会党和共产党斗争比较厉害,工人阶级力量比较强,工会也强大,所以工人(工会)代表就进去了,而且现在还发展到有体外董事、体外董事,也不都是老板。我们有些同志思想方法上有片面性,他们不理解社会发展可以有不同的形式,世界是多彩的、多元化的,并不是只有一种形式。我们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既从宏观上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又从微观上把现代企业制度与党的组织结合起来,这是很大的突破,也是对世界的一种贡献。

其次讲党组织的作用。按照中央4号文件的精神, 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发挥的根本途径是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党组织参与决策,已经成为整个企业决策程序的一部分。这和工厂制、厂长负责制也有很大区别。上海在这方面实践和探索中形成了四个做法:(1 )决策是一种组织行为,要做到依法经营,集体决策,这个决策的主体是董事会,不是董事长,更不是经理一个人。由于“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很多党委成员已经进入决策层,因此,党委可以作为有机整体的一部分,在参与决策方面发挥作用。(2)党委在参与决策中主要是注重决策的战略性、 方向性、政策性和全局性,不是事无巨细都去参与。这里主要指生产经营中的重大问题:重大改革方案和规章制度的制订;涉及职工的切身利益和重要干部的任免、管理、教育、监督等四个方面。(3 )规范决策程序。很多企业对决策前、决策中、决策后的程序都有一套规定。先酝酿,再提出建议,在董事会本身决策时,党员董事要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来体现党组织的要求和愿望,但要通过董事会来决策。决策后,要动员组织党员、职工及工会等群众团体去落实这些决策。(4)建立制度,落实责任。上面这些做法都要形成制度,使之制度化。

再次讲党组织的任务。总的还是党章上规定的五大任务。由于这五个任务比较原则,在实际执行中有四个任务需要更突出一些。(1 )党组织团结带领职工搞好改革的任务更突出了。因为现在正好处在体制转型时期,要实现“两个转变”,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必然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比如抓大放小,三改一加强,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兼并破产,等等。要求党组织坚定地站在第一线,成为改革的核心力量。(2)党组织抓班子建设的任务更突出了。 党中央要求各级领导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从企业来说,讲政治首先就要抓班子。班子抓什么,概括起来就是抓两条:一条是这个班子要忠实于国有资产,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这是企业领导干部讲政治的最主要表现,也是学习邓小平理论是否有实际成效的具体体现。另一条是这个班子要懂市场经济之经营,会现代企业之管理。建设这么一个企业班子是我们党组织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最直接最重要的任务。现在有些企业之所以会陷于困境,原因主要也是班子问题,而不是其它问题。(3 )要培育一支能开发新产品、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技术管理人才队伍。现在短缺经济时期已经基本结束了,企业要适应市场的需要,就要开发新产品,这就要有一支过得硬的技术管理人才队伍。因此,企业党组织必把培育、吸纳优秀人才作为自己很重要的一项任务。没有好的人才,国有企业没法振兴。(4 )做好困难企业、亏损企业、破产企业、被收购兼并企业的稳定工作。这是这些年新冒出来的任务。在计划经济和工厂制条件下,几乎没有这个现象。从经济角度讲,这个现象还将长期存在。国内外的经济数据表明,20%左右企业属于困难、亏损、被兼并、破产是正常现象。现在的任务是将这一现象减少到正常范围之内。我们要努力做到,越是困难企业越要加强党建工作;有破产的企业不能有破产的党组织;有下岗党员,不能有思想下岗的党员;党组织要无情调整,有情操作,要关心人,想方设法做好人的工作。

标签:;  ;  ;  ;  ;  ;  

积极探索企业党建工作中的新问题(一)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