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茵巾帼多豪情——第二届世界杯女足赛述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述评论文,世界杯论文,巾帼论文,绿茵论文,第二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第二届世界杯女足赛,使斯堪的那维亚半岛硝烟弥漫,瑞典各比赛城市到处可闻阵阵号角。女子足球以独特的魅力征服了世界球迷,使欧洲大地刮起一阵女足旋风。
女足已被正式列入亚特兰大奥运会比赛项目,融入了世界竞技体育大舞台。女子足球目前在全球健康发展,蒸蒸日上。女足技战术水平稳步提高,与男足水平的差距正在缩小,球迷不仅能陶醉于男足的激烈搏杀中,也能把女足当作勇敢、智慧的一种美的享受。
这次世界杯女足赛在16天中,共进行了26场酣战。12支世界高水平的女足队在厮杀中,重新排定座次。挪威队大显神威,靠充沛的体力和粗犷的球风,一路过关斩将,捧走金杯。德国队攻守兼备,技战术素养高,屈居亚军。上届盟主美国队马失前蹄,名列第三。中国队比上届前进一步,获第四,东道主瑞典队获第五。
小组赛后,笔者感到,女足愈来愈趋向成熟,绿茵女展示了良好的技艺和足球意识。各队普遍有一批尖子队员,近三分之一参加过上届杯赛的老将,雄风犹在,普遍在队中担纲。像美国队的詹宁斯,德国队的摩尔,挪威队的海勒,中国队的刘爱玲等,都是场上的领军人物,在关键时刻发挥着巨大作用。挪威、德国、美国队都以小组第一身份出线,而且获前三名。这几支队,攻防相对平衡,中场能力强,前场攻击力突出。存在的缺陷是边后卫普遍较差,协调保护较弱。
进入八强后,各队都拿出看家本领,总体印象是各队特点突出,缺陷也很明显。挪威、德国队相对整体水平较高。
女足运动的真正历史只有几十年,但进展令人瞠目,从1988年中国举办女足国际邀请赛后,女足才被世人真正认识和承认。1991年,首届世界杯女足赛在广州举行,美国队夺冠,中国队获第五,前四名均为欧洲队,表明女足的重心在欧洲。本届杯赛,这种现象依然故我。
目前,世界女足日趋普及,发展相对平衡。尽管代表非洲的尼日利亚队、代表大洋洲的澳大利亚队、代表南美洲的巴西队,水平相对偏低,北美的加拿大队和欧洲的英格兰队不堪一击,但她们和自身相比,进步可谓神速。特别是亚洲的一支默默无闻的日本队,闯入八强,令世人震惊。
本届杯赛,参战的12支队,无论水平如何,都能兢兢业业打好每一场,运动员表现出男队员难以做到的道德素养,凶而不野,拚而不粗,体现出女足运动的纯洁,更体现出完美的奥林匹克精神。挪威、德国队的打法获得赞誉。两队体力充沛,战术合理,动作明快,全攻全守,令人赏心悦目。整个大赛充满紧张、激烈气氛,比赛的有效时间增长,足球意识增强,各方面都向男子化发展。挪威队继承北欧高举高打,长传急攻,压迫对手的打法。德国队揉进了亚洲快速、灵巧之风,短传配合默契,状态稳定。美国队最为浪漫多姿,发挥得好天下无双,发挥欠佳,输谁都很正常。她们自由奔放的球风,给足坛吹来清新之风。中国队实力和水平与成绩相符,只是战略指导思想上保守。
本届杯赛,比赛规则和男足一样,首次尝试了暂停,获得成功。大量的女裁判执法,增多了错判、漏判,招致各方责难,但假以时日,这一改革会受到普遍欢迎。比赛中,进球增多,每场平均进4个半球,加大了女足魅力。从另一侧面上看,也反映出攻强于守,防守薄弱,与男足差距较大。绿茵巾帼这种只重过程,不重结果的打法,使足球的灵性和感性得以回归。
世界杯女足曲终人散,发展前景乐观。女足运动要想较快地得到迅猛发展,关键在于欧美女足的职业化进程。亚非等女足发展总体上仍然落后,发展的阻碍较多。
世界杯女足赛的两度成功,已引起全球各界,特别是妇女的重视,我们坚信,女足的技战术水平会迅速发展,从而丰富和加深足球的魅力,让球迷们欣赏到更多的绿茵巾帼豪情。
(本报瑞典斯德哥尔摩1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