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大部分中小学教育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教学思想,已被很多教师所接受。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围着教师转,学生被教师牵着走,以教师为“主导”的情况还是取代着教学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是活动的主导,而学生是“学”的过程中活动的主体,必须有面结合起两者的作用,才有最大程度地发挥教师有效的引导性和学生主观的创造性和能动性。才能在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出最大的教学效应,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坚持以以教师为主导,而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是当前和未来教学改革发展需积极努力和重点探索的内容和方向。
关键词:课堂活力;中小学;教学改革;方法
中图分类号:G685.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10-279-01
在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到,学生才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人,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他们自主学习意识的重视和培养,创那良好学习情境给学生,对学生个体存的的差异性给予充分的尊重,对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不同的学习方法进行积极的鼓励。因此中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应试教育的模式和传统一味知识的讲授模式,要进行积极的改变和创新,做好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体现课深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成为课课堂学习的主人。
一、教学目标明确,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要拥有一个精准的教学预设,首先需要明确的“定标”,也就是对教学内容明确的教学目标的制定,从而为课堂进行有效教学工作的导航。可以从三维目标的视角出发,基于教学课程整体目标的科学指导下,进行系统全面地对课堂教学目标的分析和定位,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要求进行立体多维度的动态目标的确定,尤其要对学生年龄段的特点的充分考虑,不可缺位和越位。因此,教师进行“定标”时,除了要把握教材中明显体现的认知目标外,还要充分对教材内容中隐含的各项拓展能力目标的明确,更要对教材蕴含的深层次情感目标进行挖掘,如此,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才有了明确清晰的方向。
二、以身垂范,提高修养,提升教师人格魅力
我国自古以来流传有“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说法,也是为教师职责所在。教师处于师生关系中的支配地位,也掌握着这种师生关系的改善和调整的主动权,因此教师自身的人格力量和道德素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想要将学生塑造成什么样的人,就必须先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素质,而成为这种人。学生通常会“描着”老师的道德行为和思想观念去潜移默化地发展自己。因此,教师要对自身所讲的内容持以坚信态度,对自己宣传的人物角色给予崇敬之情,用自己真情实感去学生的影响,将自身道德规范去教会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给予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权利
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强调,是体现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实施,教师要赋予学唾一定的自主权和责任,帮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引导和组织学生展开一定程度的自主学习活动,让自主活动中的学生能够感受到精神愉悦。
3.1.抓重点学。如今的教科书和以往的老面孔不同,各科教材充分体现出人文关怀,且每一个单元基本拥有相对鲜明的内容和主题。教学时,教师要明确教学重点目标,做到针对性地施教,并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做到分层次的教学和要求,构建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去展开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并发展学生探究和创新能力,激起他们对未知世界的积极探究意识。
3.2放权利学。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需要教师来积极创建,进行教学的民主化,给予充足的学习时间让学生自主愉悦地学习,尽量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自主权,和评价学习结果的权利。在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对学生大胆的创见,给予充分鼓励,而出现的不同意见,要表示出尊重和理解,面对学生错误思想和见解,要给予宽容和耐心的引导。
四、要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
调动学生全过程学习的主动参与,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更能利于学生展开和谐自主的学习和发展。学生是否能拥有有效的学习过程,是拥有教学质量的关键与否。第一,教师语言组织要简练和准确。可以看出那些缺乏课堂教学效率的课,通常为教师的喋喋不休挤占了学生的自主的学习时间。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语言,一定要表达的有针对性和科学性,做到逻辑性强、精炼和突出重点。其次,恰到好处的时间管理。在备课时教师要预计好教学各部分的时间分配,把控好讲课时间的安排。但实际课堂教学中,难免出会出众多因素,可能不是重点内容却占用了课堂过多的时间,因此,教师要基于整堂整时角度来作出调控。虽然在单位时间内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是最好的,如果浪费的时间越少,说明讲课的密度越大,就有越高的教学质量。第三,要向全体学生组织教学内容。好的教师会拥有全体学生的爱戴和尊敬,同时好的教师也会让所有学生都能有所受益。各环节的教学安排要尽可能考虑到全体学生的参与为前提,再以小组交流、或是个别提问的课堂检测方式,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的检查。新课改理念下要求教学要面向每一个学生,尤其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在对差异性的学生教学时,教师要实行分层教学的策略,利用学生的不同潜能,在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引导,放手使学生开展独立的思考,充分进行个性的展示,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相应的发展。使课堂教学变得真实有效。
五、结束语
教学是有明确目的性的学习认知活动,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共同的追求。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大胆改革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研究》.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
[2]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教师之友,2004(1).
[3]黄学焦,赵彤.卖故事[M].海口:南方出版社,2012.
论文作者:曾金生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0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9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目标论文; 时间论文; 主体论文; 要对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10月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