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大名路小学 266011
摘 要:常规科学课所呈现的教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经验,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要素,重点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活动设计突出体现青岛版教材“结构模块化”、“活动自主化”的编写特点,贵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自主设计实验,强调多法并举和方法创新。
关键词:结构材料 实验指导 科学素养
一、教学目标,合理明确
制定教学目标前,认真熟知本课教材。这是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秘密》单元的第2课,是在前一课学生了解了声音有大小、高低不同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声音产生的奥秘。教材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安排了“听音辩物”、“制造声音”、“ 实验设计”、“调查验证”等逐步递进的探究活动。目的在于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归纳概括出声音产生的原因。
二、重点难点,突出达成
确定教学目标后,拟定如下教学思路:突出体现了青岛版教材“结构模块化”、“活动自主化”的编写特点,一开始,就进行情景创设。通过让学生倾听各种声音,把学生引入声的世界,从产生兴趣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确定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结构材料,有序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教具学具最好来自生活,让学生从关注、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引申到课堂,并发现其中的科学道理,组织、引导课代表、爱动手的家长、学生可以将学习提前,并初步引起学生的兴趣。本节课准备的教具有课件、笛子、锣、队鼓、木鱼、铃鼓、双响桶、树叶;为学生准备和学生自己准备的主要学具有钢尺、皮筋、音叉、梳子、小瓶、气球、水、泡沫小球,吸管等,在布置、引导学生准备学具时,教师可以旁敲侧击地指导孩子,什么材质的数字、钢尺的长宽、瓶口的大小等,以教师的知识与经验提前点拨,引导学生观察不同,但不告知原因及结论,为课上的实验奠定基础。
四、创设情境,引导提问
1.谈话:老师有一个声音宝盒,里面藏了好多种声音,想试一试你的耳朵灵不灵,猜一猜这些声音都是什么物体发出的,有兴趣吗?
2.播放课作(声音),听声音猜物体:(1)笛子、钢琴、锣等乐器发出的声音;(2)来自自然界的声音,包括脚步声、鸟鸣声、鸭子叫、喇叭声、流水声、孩子们的欢笑声等。学生边听边说。
该情境导入,一是将学生带入到轻松优美的声音中,让学生放松身心,愉悦性情,从而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状态;二是学生认识到听也是认识物体的重要学法,为在后面的学习中启发学生运用更多的方法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现象作铺垫。
五、观察现象,预测原因
1.谈话:要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一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做实验,观察现象)需要我们观察物体发声时都有些什么现象,首先要制造声音,你有哪些制造声音的方法?(敲打、碰撞、摩擦等)
2.交流:用哪些方法可以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现象呢?
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确可以用耳听、手摸、眼睛看的方法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现象。
在以往执教这一课的诸多课例中,由于教师的指导不够到位,学生注意力大多集中在怎样制造声音上,忽视了对发声物体的观察,导致了学生动手多,观察少,对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推测缺乏深入的思考,只关注外力作用。为避免重蹈覆辙,教师提出了明确的活动目标,通过交流明确了观察方法和要求,展开了有目的的探究活动,保证学生有针对性地获取充分的感知信息,让学生的猜想有根有据。
六、自主设计,验证归纳
1.预设实验方案:你能想办法让我看到或感受到物体发声时在振动吗?比如,老师击鼓后怎样看到鼓面在振动,你可以设计个实验来证明。其他的发声物体如音叉、小瓶、气球、水、锣、笛子等都可以设计一个看得见振动现象的实验,比比看,哪个组的方法多,做法妙!学生选择材料,讨论实验方案。
2.交流:(1)选择什么材料,怎样进行实验?(2)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交流时可以对设计不完善的实验进行修改,对设计中没有用的材料提示学生运用。)
3.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倾听和指导。
4.展示交流实验结果。
5.归纳结论:以上实验现象可以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出声音。
教师在此环节启发学生想办法让振动发声现象显性化,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充分表达、交流实验方案与实验结果,体现了个性的张扬和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2014,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S].2011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
论文作者:李文清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3月第27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7
标签:学生论文; 声音论文; 物体论文; 现象论文; 方法论文; 教师论文; 自主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3月第27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