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集安市头道镇中心小学 134211
摘 要: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新的理念下的语文课堂,要求教师把语文这一门课同大千世界的方方面面联系起来,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融入语文课堂,进而把学生拉到大千世界中去学习、理解,并且真正地运用语文。这样的理念就要求教师要有全新的视野,创造性地激情教学,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要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要学会活化教材、补充教材,学会在游戏中教学,教会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
关键词:读中感悟 教学氛围 学习兴趣
现代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学会”、“会学”,而且要使学生“乐学”。如何才能达到“乐学”的效果呢?至关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相对其他学科更具有广泛的应用性,贴近生活,内容丰富多彩,富有情趣,教师如能恰当运用一些方法就能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兴趣。在平常上课的过程中我比较注意以下五点:
一、加强训练,促进师生的交流与合作
接手班级等到秩序稳定后,我就开始对学生进行读书说话、小组合作等方面的训练。训练学生怎样以正确的姿势看书读书,训练学生说完整的话说标准的普通话,还有就是站在自我的角度练习用“我认为……我感觉……我想……进行说话,树立学生学习的自我意识,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奠定基础;训练学生小组合作怎样学、怎样汇报、怎样评价,并且注重每一个细节。
二、重视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培养学生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读中感悟”。小学的课文大多是富有时代气息、人文色彩和情感因素的,而且文章篇幅不长,是用来锻炼朗读的很好的材料,加上录音教学,让学生先模仿录音跟读课文,在了解了课文后再试着自己朗读。一些重点的句子和段落还可以让几个学生来比赛读,读完评价再读,看看有没有进步。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每一篇课文的阅读都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引导学生理解,并且注重朗读的指导。记得我对学生进行过这样一次语感训练,出示一句非常简单的话“这是我的”,要求学生读出不同的感情来。学生反复读,反复品味,一句简单的话被学生读出了丰富的感情,有自豪的,有骄傲的,有疑问的,有害羞的,有毫不在乎的。
三、注意积累,丰富学生的语言
丰富的语言来自积累,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我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字词、古诗、名言谚语、课外阅读等方面的积累。我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分三步骤展开这方面的教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第一步,我首先抓住教材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通过记忆比拼、开火车、快速接龙等游戏活动,让学生体验到积累的乐趣和收获。
第二步,使学生能用课本中教给的识字方法来识记生字,例如把简单的熟字,也就是已经认识的字加一加、减一减,变成另外一个字,或是熟字加偏旁减偏旁。
第三步,围绕“日积月累”这个主题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如“比比谁认识的字多、“摘苹果”、“登山”。通过这些游戏让学生认识字词,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表现好的学生或小组还有奖励,从而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
四、开展游戏、表演、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动态的,只有在活动中兴趣才能发挥其对认识和活动本身的推动作用,如果教师在课堂上限制甚至剥夺儿童的活动,他们很快会对学习感到厌倦、乏味,从而降低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教学上我经常通过游戏来活跃气氛,通过游戏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还懂得了一些道理。比如朋友、邻居之间应该互相帮助等等。
五、侧重评价,树立学生的信心
课堂上对学生的发言尽量避免用“不对”、“不行”、“错了”这种否定的词语来评价学生。对学生的上课表现可用这样的语言来评价:谢谢你给老师带来了惊喜,你的想像好奇特,你的朗读很动听,你真会观察,你的小脑瓜真会想问题等。如果学生答问有偏差,可以说:你的想法不一样,没关系,老师很欣赏你积极发言的表现,再静下来想想一定会找到答案的。学生往往在得到这样的评价之后表现会更加踊跃,更加主动大胆。孩子们的表现告诉我,教师善用亲切的语言来评价学生能带给学生学习的快乐,让他们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敢想敢说,更加充满自信,从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高。
另外,还可以积极引入课外知识。爱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上课开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的故事作为引题,也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巧妙运用故事导入,常常能调节课堂气氛,引起兴趣,使学生产生“乐学”的情绪。
总之,点点滴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刻认识到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需要我们教师学会抓住语文的每个教学因素,将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目标落到实处,我们的学生才会真正地学有所获、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许丽华 论快乐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2011,(06)。
[2]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论文作者:荐希梅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12月总第19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0
标签:学生论文; 评价论文; 教师论文; 语文论文; 兴趣论文; 课文论文; 语感论文; 《教育学》2019年12月总第19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