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公路工程项目建设中,路基路面施工是其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公路工程项目的安全性。因此,在公路路面施工中,相关部门需要做好准备工作,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操作,并做好养护和防护工作,为公路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供支持。论文研究了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防治措施
一、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1、路基翻浆
路基翻浆指的是季节性冰冻地区春融时路基路面基层的含水量不断增加、强度越来越低,在行车作用下路基出现湿软弹簧、破裂、冒出泥浆等问题,在路基土质不良、公路经过湿地、路基坡脚出现积水的路段,会出现翻浆病害,尤其是在盐渍土、沼泽地区域。路基翻浆的主要原因是秋季聚水、冬季冻结、春融含水量增加、强度降低,在路面密水性差的情况下,降水会浸入路基,这时,路基路面基层含水量过大,出现翻浆,导致沉降和隆起并存。
为了有效防治路基翻浆病害,工作人员应避免地面水、地下水以及其他水分在冻结前、冻结过程中进入路基上部。在化冻时期,技术人员需要及时排除聚冰层水分,并暂时蓄积在透水性好的路面结构层中,改善路基路面结构进行综合防治。
2、路基滑坡
路基滑坡主要是在高陡斜坡位置的岩体与水体在自然、人为等因素的影响下,出现沿滑动带滑动现象,其主要是路基位置边坡、路基局部自上而下的滑移。造成路基滑坡的主要原因是:(1)底层岩性、地质构造为滑坡产生提供了地质基础;(2)开挖不合理;(3)水是滑坡产生的诱导和催化剂。对路基滑坡进行防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抗滑桩。抗滑桩与普通桩基相似,主要承担水平荷载,边坡工程中常用的是钢筋混凝土桩,能够避免滑坡的发生。在设计抗滑桩的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需要注重以下要求:需要确保滑坡体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抗滑桩桩身强度和稳定性应满足相关要求;桩周地基抗力和滑体变形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抗滑桩埋深、锚固深度、桩间距、桩结构尺寸、桩断面尺寸比较合理,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2)减少水对滑坡造成的危害。水是导致滑坡出现的主要因素,常用的治水方法是截水、排水和填水。(3)削方减载与填土反压。削方减载适用于上陡重下缓轻的推动式、滑坡后缘、两侧边界明显中,能够改善滑坡的稳定性,提高安全系数。(4)生态防护。相关部门需要采用植草、栽植根系发育的灌木、亚乔树种,固结表土,减少降水浸入,必要情况下需要使用框架锚索方案,在坡面网格位置培土植草。
3、路基水毁
引发路基水毁的原因包括:(1)断裂构造,具有一定的构造带、分化强烈,极易出现泥石流、塌方和滑坡等问题。在泥岩、页岩强烈分化后,这些灾害中的细颗粒物质比较多,易引发路面垮塌等病害;(2)公路地形高低存在很大差异,山坡陡峭,在重力和水的影响下,松散、不稳定的物料会造成垮塌和泥石流,产生一系列公路水害;(3)雨季降水比较集中,一次降水量大的情况下,极易出现公路水害,尤其在集中、持续大雨和暴雨会引发山洪暴发、江河漫溢,在强降雨形成的地面径流冲击下,固体堆积物会被破坏,进而出现冲坏、塌方、滑坡和泥石流等水害;(4)不合理的沿河筑坝会使流向改变;(5)公路自身的排水防护设施不够完善、施工质量无法满足相关要求。
首先,水毁抢修主要分成防洪抢险、抢修通车2种。防洪抢险主要是针对公路实行应急、防抢、保护措施;抢修通车主要是在水毁后迅速抢通路线维持通车,相关人员需要及时地清除塌方淤泥,修复小桥涵洞、铺设简易路面,将路线抢修通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次,水毁恢复需要根据技术标准和建设程序,修复水毁的各项设施,不能因一次修复留下水毁遗留工程,及时地恢复植被、整治河流,进一步完善公路设施。最后,在预防水毁的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在汛期前进行水文观测,掌握洪水动态,并根据工程所在区域的气象、水文情况,收集更多雨水资料,了解洪水强度、到达时间和变化情况,对公路的危害性进行判断,并在汛期前应进行一次预防水毁的技术检查。
4、治理采空区路基
由于开采结束以后以及开采过程中,上伏岩土体可能存在沉陷变形时间比较长情况,会对采空区的路基危害以及影响持续的时间较长。应针对采空区路基做好治理工作,对采空区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分布进行全面了解,合理的制定经济、技术高的治理方案。在处理开挖回填浅采空区范围时,主要对公路轴向采空区分布长度进行处理,对构造物宽度进行处治。工作人员需要合理设计处治公路采空区的路基情况,通过全面了解采空区的踩空厚度、埋深、行程时间、采煤方法、力学性质、顶板岩性、工程地质条件以及水文地质等因素,制定完善的治理方案。根据处治路基视角来讲,具体包括了桥跨、回填、注浆以及充填四种。在进行开挖回填过程中,需要根据路基挖方边坡采空区做好开挖回填工作。此外,工作人员在进行开采协调工作时,对路面板的接缝做好调整宽度工作。由于混凝土的湿度以及温度存在的变化,会出现收缩现象。工作人员合理的进行接缝设置工作,避免混凝土出现变形情况,有效的路面抗变形能力。工作人员应合理的进行开采时间安排工作,避免出现地表存在变形情况。
二、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其他管理措施
在开展公路工程路基路面施工过程中,当遇到一些不平整情况时,需要制定完善的预防措施工作。严格的控制工程路基路面混凝土配合比工作,并在进行振捣浇筑混凝土工作时,需要保持均匀性。施工人员应根据施工实际情况,合理运用钢膜,应将模板保障整体的光洁性。当混凝土终凝以前,需要合理应用机械以及人工应抹平表面,采用这种方式,可以防止模板存在不平以及模板接头存在错位情况。在开展公路工程路基路面时,出现路面水泥混凝土存在断板以及开裂情况,施工人员为了避免路面水泥混凝土存在着断板以及开裂情况,需要针对施工中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解决措施。应保障基层料保持均匀的厚度,实际满足设计相关要求,同时需要加强整体基层的强度。管理人员需要严格的控制路层的密度以及平整度,有效的保障外力基层可以均匀性,控制好搅拌水泥混凝土时间。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需要有效防止存在的超振、漏振现象。工作人员需要有效保障混凝土养护工作,从而提升整体施工质量。应做好防控公路高填土下沉方式,施工人员在开展工程项目时,由于许多路基通常自然土修建而成,避免出现路基高填土下沉现象,需要施工人员科学对指标较低土体开展填筑工作。在进行填筑路基工作后,管理人员应对自然土进行全面分析和进行比对工作。测定弯沉值、压实指标、干容重以及含水量。从而保障公路路基整体耐久性以及稳定性。
此外,应全面提高监理人员技术水平以及综合素养,在开展公路工程项目时,监理工作人员在进行咨询工作时,需要具备竞技性、专业性以及技术性工作。针对监理人员自身应具备管理、法律以及经济等相关知识内容。针对当前工程实际情况,我国监理人员整体水平较低,应系统性开展培训工作,改革培训管理制度。根据不同方式分批以及教材内容开展培训工作。制定考核管理制度,监理人员考试合格以后才能上岗。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公路路基路面病害,各种防治措施在不断完善,公路设计、养护、施工部门需要进行配合,且政府和社会需要积极参与,提高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的整体质量,延长公路工程的使用年限,确保公路的正常使用。
参考文献:
[1]李胜奇,荣玉梅.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6,39(12):21-22.
[2]王斐.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9):715.
论文作者:杨明博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20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