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他的发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推动学生学习的重要内部动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如果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产生了兴趣,兴趣就会转化为好奇心,驱使学生学习新知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要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愿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获取知识的巨大推动力。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直接影响到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和追求。现代数学课堂教学的要求和特点:要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要使教材“生活化、现实化”,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学生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学习的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而紧张的课堂气氛难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教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教学活动经验”。一堂课的成败、教学质量的高低,往往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只有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出他们的创新潜能。
例如,在讲能同时被3和6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采用了游戏法,把全班学生编号,随着教师的口令,第一次能被3整除的学生起立,第二次能被6整除的学生起立。然后提问:哪些学生站起两次?为什么?这时学生对教师的提问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都积极的举手回答,这样就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课堂气氛高涨起来,而且还能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记忆深刻。这样的师生关系不仅创造了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而且还是一把培养师生感情的“金钥匙”。
二、在课堂上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教师重视课堂学习效率,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要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知识。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发挥天性,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得到活跃,用创造性的学习心态去接受知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提高,带着思考自行学习。教师要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丰富课堂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小组学习。
教师在备课前,寻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课堂上,让学生自行组成小组讨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点便是参与性。通过听他人的讲解、解析他人的思维,学生的学习能力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思考能力也会得到锻炼。这体现了小组学习的优势,组员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帮助,是分组学习的初衷。在小组讨论中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也增加了学生的交流力度。小组学习不仅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2.构建角色体验式学习模式。
教师教给学生的最常见的学习方法是:课前预习、课中听讲、课后复习。对于数学这门特殊的课程,虽然也有着同样的要求,但是侧重点并不一样。学生体验式学习模式,主要是让学生转化角色,增进对知识的掌握。数学学习比较灵活,不是一成不变的,要让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而不是死记硬背。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数学公式时,先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练习,让学生自己寻找其中的规律。然后再让每组学生进行讨论总结,从而得出公式的最终定义。而不是教师直接给学生讲公式,再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样的教学方式,易于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思考与做题中总结出规律,获得计算公式。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获得提高,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当遇到一些有难度的习题时,可以更好地解答出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三、设计科学合理的课堂练习
数学练习是形成和巩固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基本活动形式。因此,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练习是非常必要的。我认为在教学中除了设计一些基础性的练习外,还应该注重设计一些“操作性”的练习和“开放性”练习。操作活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数学开放题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能有效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运用开放性的练习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学会筛选、学会思考、学会整合。
四、优化练习是有效生成的延续点
练习是教学的延伸和发展,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温故知新的主要途径,可以给学生的思维创设更广阔的空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数学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显得更为重要。因此,为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设计课堂练习时既要考虑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要体现灵活有趣。
总之,课堂有效生成有赖于教师的教育智慧,而教育智慧是融于现实的教学实践活动之中的,它的显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在此之前长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积累,拥有教育智慧的教师是面对各种教学情境都能以开放的心态,把师生互动和探索引向纵深,使课堂产生新的思维碰撞,从而有所发现、有所拓展、有所创新,促进教学的不断生成和发展。
论文作者:李建辉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月总第28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7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知识论文; 能力论文; 学生学习论文; 数学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月总第28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