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怀特海价值理论研究的趋向与反思
林 琳1,2,杨 丽2
(1.渤海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2.哈尔滨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摘 要: 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的价值理论闪烁着不朽的智慧光芒。国内学者唐君毅、陈奎德、王茜、陈伟功、韩震、王立志、王玉樑 、但昭明、朱小蔓、裴娣娜、杨丽、张晓瑜、郭蕊、陈静等人对怀特海价值理论的专门研究做出了积极贡献。现有的文献主要就怀特海价值哲学的内涵、价值层级、道德价值、样式理论与感受理论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达成一定共识。从研究视域上看,现有文献既有怀特海价值理论与国外价值理论的对比研究、怀特海价值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对比研究、也有怀特海价值理论视域下的教育问题、经济问题、生态文明、文化伦理等问题研究以及怀特海价值理论的意义与启示研究。这些研究促进了我国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更为全面和深刻的理解,推进了学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同时推进了学界对各门社会人文学科的研究。
关键词: 怀特海;价值理论;反思
价值哲学,亦称“价值论”,是关于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哲学学说。价值哲学是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独立学科的新兴的哲学学科,距今已有一百年的发展历史,中国的价值哲学研究也已经有七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在价值哲学的发展史上,最早产生的是以洛采、尼采为代表的主观主义价值论,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文德尔班、迈农、詹姆士、杜威、培里等人的观点也属于主观主义价值论;20世纪初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相继出现了摩尔、莱尔德及哈特曼等的客观主义价值论。到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西方哲坛又产生了过程哲学价值论。过程哲学价值论长期被人们忽视,它不同于西方的主观主义价值论和客观主义价值论,它以有机体或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去理解价值,对生态伦理学、环境伦理学、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有重要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首先,“过程哲学”是英国哲学家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Whitehead,A.N.,1861-1947)于 20 世纪创立的,又名“怀特海哲学”、“有机哲学”。怀特海的价值论思想贯穿其过程哲学始终,主要体现在其《科学与近代世界》《观点的冒险》《思维方式》《过程与实在》《科学与哲学论文集》中。论文中,《数学与善》和《论不朽》皆涉及怀特海的价值理论。
一、关于怀特海价值理论研究的文献数量统计概览
中文图书部分,以“怀特海价值理论”进行主题词检索,符合本研究的共有30本书,其中6本为国外学者发表的中文书籍。对研究怀特海价值理论的所有篇名检索和主题检索的280篇论文进行统计,去除因交叉检索而重复出现的文献、再去除与本研究主题无关的文献,剩余论文194篇。
问题8 对于一般的函数y=f(x),在区间[a,b] 上有f(a)·f(b)<0,那么函数y=f(x)在(a,b)一定存在零点吗?
对该194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可知:最早研究怀特海价值理论的博士论文发表于1985年,最早研究怀特海价值理论的期刊论文发表于1987年。在2000年前,有关怀特海价值理论的研究相对较少,共计4篇。2002年至2009年相关论文的数量在3—10篇之间徘徊。从2010年起相关论文数量达到另一梯度,2010年到2017年,数量在12—20篇之间浮动。可见,2002年和2009年怀特海价值理论研究的文献数量都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变化。2000年以后怀特海价值理论研究文献数量的增长,可能与怀特海众多英文原著的中文译本出版,引起人们的关注有关。
文献中有报纸文章2篇,国际会议论文5篇,博士论文18篇,硕士论文53篇,期刊论文116篇。在国内,北京师范大学发表相关文献11篇、哈尔滨师范大学9篇、华中科技大学9篇,山东师范大学7篇,山西大学5篇,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5篇,武汉大学5篇,河北师范大学4篇,这几所学校对“怀特海价值哲学”的关注程度相对更高。其余94篇文献分别分布在116个不同的研究机构中。
按照中国知网的学科分类,194篇文献中工程科技Ⅰ辑、社会科学Ⅰ辑、基础科学、经济与管理科学、社会科学Ⅱ辑、哲学与人文科学这6类文献的数量分别为5篇、7篇、7篇、8篇、74篇和93篇,各类型文献的构成比(即各类文献数量与194篇文献数量的百分比)。由数量和构成比可见,基础科学、工程科技类、经济与管理科学类文献共占比不足10%,对怀特海价值理论的研究缺少自然科学领域学者的参与。怀特海本人研究的领域繁多,涉及数学、物理学、生物学、逻辑学等,但其价值理论似乎并未引起自然科学领域学者的过多关注。对怀特海的研究需要各领域的知识,这需要跨学科的研究与实践,也需要自然科学领域的学者与人文科学领域的学者共同努力。
二、怀特海价值理论研究进展与反思
(一)怀特海价值理论内涵与基本观点的研究
针对怀特海价值理论的专门论述有3本,分别是陈奎德的《怀特海哲学演化概论》[1]、陈奎德的《怀特海》[2]和赵一苇的《怀德海的价值哲学与教育》[3] ,其他图书6本,论文 14篇。
由表3可以看出,随着907加入量的增加,固化膜的柔韧性有所减弱,冲击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增大,当引发剂的加入量大于5%时,冲击强度有所减小。原因是907加入量超过一定值时,会在体系引起应力集中,导致冲击强度减小。
检验机构实验室存在安全布局、配置、使用等方面的问题,如实验室水、电、气等管线布局不规范,设备的安全距离不足(特别是低温冰柜),化学品未按照分类分开存放,危险物品柜无报警系统,堵塞安全和消防通道,环保设施不达标,缺乏必备救助设施和药品,门禁、监控系统覆盖不到位,消防设施设备配备不足或布局不合理。
2.怀特海价值理论视域下的经济问题、生态文明、文化伦理等问题研究
陈奎德的《怀特海哲学演化概论》及其博士论文《怀特海哲学的转折与价值论》[5]是国内较早专门论述怀特海价值理论的文献,该书与论文内容基本一致。作者认为“模式(或形式)理论”与“情感理论”是怀特海构筑的两种基本的价值论,并具体进行了阐释:怀特海是通过具体阐述模式与价值的关系来进一步说明数学是如何联系善的。作为价值的真善美,是一种理想物,具有无限的性质,而模式是有限的。于是模式与价值的关系也就变成有限与无限的关系。
赵一苇的《怀特海的价值哲学与教育》是国内最早集中关注怀特海价值哲学与教育之间关系的著作,书中论述了怀特海价值理论产生的文化、环境、个人背景;价值形成的因素(可能)是创造力、永久事素(今译永恒客体);价值产生之历程。作者认为怀特海价值理论包含个别价值:真、善、美、冒险、和平和重要,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审美性与个别性、自我创造与自我超越的关系。
1987年宋德生发表的《论怀特海的“永恒客体”及价值相关性》一文,根据抽象逻辑理论阐释了抽象物与价值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可概括为三点:1.纯粹的抽象之物:反映的是“价值形态” ,它与抽象的“个体本质”联系;2.抽象与抽象之间的“价值相关性”,与抽象间的关系本质相联系;3.抽象的“ 价值相关性”。从可能性域进入实际的限制性域时体现出价值本身;换言之,从“美学综合体” 体现价值本身[6]。
配制砂浆时用磅秤严格计量,搅拌时间不少于2 min,砂浆应随拌随用。水泥砂浆必须在4 h内用完。若气温超过30 ℃,水泥砂浆应在3 h内用完。禁止使用过夜砂浆。
当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中国提倡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我国学者中有很多基于怀特海的价值理论来研究生态文明问题、经济问题。
王茜在《生态文化的审美之维》[8]一书中论述了怀特海的生态世界观和怀特海的“终极价值”概念,并探讨了其对生态文明的启示。王子铭在《直接性的诉求 西方当代本源性哲学研究》(王子铭,2007)中进行了怀特海的机体哲学解读,归纳了怀特海的审美价值论,论述了现代哲学中的怀特海。创造性和谐的理解,契合了怀特海在《思维方式》一书中关于和谐的表达。
傅佩荣在《西方哲学与人生》[9]中论述了相融互摄——怀特海与人生价值。陈伟功在《怀特海的价值论》一文中,阐明了价值的内涵即价值是“现实存在的内在实在性”、“价值存在于有限与无限的关系之中”、“价值生成的条件”、“价值的主体性与价值的具体性”。董立河在《怀特海价值理论初探》[10]一文中认为在怀特海体系中,价值论既有伦理学与美学的含义,更重要的是具有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地位。该文认为怀特海的价值论可以分为样式或形式理论以及感受理论两部分,在此基础上论文阐述了怀特海价值论的价值。
主要大、中型矿区有:五台柏枝岩铁矿区、繁峙大明烟大草坪矿段、原平南坡村—孙家庄矿区、代县赵村、白峪里、山羊坪东铁矿区、岚县袁家村、娄烦狐姑山、尖山东大型矿区;灵丘东长城西矿段、繁峙—灵丘平型关铁矿、代县八塔矿区、原平郭家庄、山碰、章腔—令狐、岚县宁家湾等中型矿区以及左权蒿场—连麻沟铁和黎城小寨、黄崖洞铁矿中型矿区。
陈伟功在《怀特海的价值论》中认为“怀特海的思辨形而上学价值论探讨了价值内涵、层级、评价及道德价值等问题。”作者认同怀特海的价值论所坚持的基本观点为:价值是现实存在内在固有的,现实存在的工具性价值等其他价值皆源于这种内在价值;价值是随着现实实有的生成而不断生成的[11],持续的世界就是价值的。陈伟功在《价值:过程伦理学的基础》[12]一文中认为道德教育是伦理学的一个中重要部分,而伦理学必须得到宇宙论的支持,以价值为基础。进而从价值的概念、价值层级、道德价值、过程伦理学等层面进行了论述。韩震的《冒险的价值—我读怀特海》从人类是否需要冒险精神、怎样保持冒险精神和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冒险精神三个方面,阐述了怀特海论及的19世纪西欧之处境,即平庸的中产阶级情调统摄着全社会,人们“过分地夸大了平静生活的价值”,而哲学的价值就在于它敢于突破原来思想框架的束缚,力求反映重大的时代性问题[13]。孙帅的《过程视域下的主体性价值解读》,是对主体性价值的怀特海式解读,以过程哲学的主体性原理为原则,论述了过程主体价值范式是建立在主客体置换基础上的范式,通过对其内在价值和工具价值进行了深度剖析,创造性地赋予了主体对自我之价值、对他者之价值及对自身未来之价值[14]。王立志在《怀特海的价值学说初探》中论述了怀特海以内在关系论连接了先天的价值世界和经验的事实世界。同时,也论述了怀特海用评价作为连接事实世界和价值世界的纽带[15]。杨克忠在《存在与本源》[16]一书中论述了怀特海的二世界说,即多样的活动世界和协调的价值世界。
综上,学者们认为,怀特海的价值论所坚持的基本观点为:价值是现实实有内在所固有的属性。一个现实实有的其他价值皆内生于这种内在固有价值;价值是随着现实实有的生成而不断生成的,价值处于有限与无限的关系之中;一个持续的世界就是价值的世界;价值是有主体性的、具体的以及现实的。价值表现出一定的层级;道德价值是与未来相关的现实的和谐与完美。
(二)怀特海价值理论与其他价值理论的比较研究
张廷干的《正当与有效及其生态性整合——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评价的价值基础反思》、庞捷敏、尹建文等人分别发表了怀特海价值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应用的文献。另外,胡小侠的《论大学本科人才首创精神的培养——基于过程哲学的批判性建构》、陶丽的《师生机体论——机体哲学视域下师生关系的建构》、张晓瑜的《论“有根有翼”课程价值观的构建——基于过程哲学与中国文化融合的视角》、王洪席的《过程课程观的构建研究》、张菁的《教学过程设计的价值取向:传授知识与提升智慧——怀特海<教育的目的>的启示》、周尹黎的《基于过程教育哲学的高中英语教学过程设计研究》等文献是怀特海价值理论对大学创新精神、课程价值、教学过程设计、师生关系等问题的应用研究。
张晓春在《过程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22]中通过综述过程哲学思想,梳理出“过程人类学”的思想,并把它与过程哲学思想发展的历史渊源关系进行历时性的流变考察,进而进一步研究了过程世界观、过程方法论、过程本体论、过程概念、过程逻辑范畴、过程终极范畴和过程理论体系,通过对过程人类学与过程哲学价值的比较研究,探索过程人类学与过程哲学的共相性特征和二者之间的差异性特征。
本刊讯 2016年3月19日,由北京市海淀区敬德书院、中国教师报、《中国教师》杂志社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家书院联合举办的“中国教师·敬德会讲”第三讲在海淀敬德书院隆重举行。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敬德书院荣誉院长楼宇烈,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石中英以及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长柳袁照应邀做主题演讲。另外,来自全国各地的80余位教育工作者及媒体人士也参与了会讲讨论。
《朱子学年鉴2011—2012》[23]中收录了(美)白诗朗著陈浩译的《论创造性——朱熹、怀特海和南乐山的比较研究》,对朱熹、怀特海和南乐山的创造性进行了比较。张廷国和但昭明在《事实与价值之间—论怀特海的形而上学与道家天道观》[24]一文中对怀特海和道家的价值观进行了比较,他们认为在“过程”之中统摄事实与价值,此乃怀特海与中国道家在宇宙论构建上的契合之处,但怀特海过于客观化的描述使得其作品中主体性丧失,这就无法同道家一样,将事实与价值之融合贯彻到生活实践本身之中。因此,事实与价值的问题、科学与人文的融合问题,最后都归结到能否从当下分崩离析的人性现状之上发展出丰润饱满的生命存在问题上。这不是一个制度或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是一个时代的思想问题。《事实与价值的融合:怀特海和朱熹的当代相会》[25]一文中,陶秀璈认为,怀特海和朱熹都提出了价值和事实统一的理想,并把价值理想在现实世界的实现作为一个过程。他们都把现实事物视为价值与事实相结合的产物,因而打破了传统哲学主客体二分的形而上学思维,把现实事物视为有机体,有机体就是价值和事物的统一体,他们把价值理想的完全实现寄托于人类社会的历史实践。我国学界最早把怀特海思想引进中国的是方东美先生。连悦、韩燕、郑家英、朱风翔、刘敏敏、薛晓霞等分别在各自研究方东美的硕博论文中论述了怀特海对方东美机体主义哲学的影响、方东美对怀特海价值论宇宙观的欣赏等思想。焦亭在《过程哲学与中国传统心理文化的关系研究》这一硕士论文中对过程哲学的价值观内容进行了阐述,并比较了中国传统心理文化与过程哲学的分歧:中庸与冒险。相关论文还有张妮妮的《敬意的自然观:怀特海和孔子的进路》、 李雪姣的《小约翰·柯布生态伦理思想研究》 等。张纯成在《中国古代有机论的西传及现代科学价值》[26]一文中认为现代科学有机论思想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论思想,后者对西方文化和科学的发展都曾起到过推动作用。怀特海和李约瑟发现了中国古代有机论思想的现代科学价值。
唐君毅的《哲学概论》认为,“在怀氏之整个哲学中,价值之观念,实为中心观念。其全幅思想之宗旨,可说即在成立价值之内在于自然,或世界之现实存在中之一义”[4]。依其说,任一现实存在之生起成就,皆为一价值实现之历程。任一现实存在对永恒法相之心极的摄握,或对其他已成之现实存在之物极的摄握,凡足以促进此现实存在之生成,或使其摄握感增强者,皆对此现实存在表现一价值。反之,则表现负价值。
(三)怀特海价值理论的意义、启示及应用的研究
这类研究有书籍8本,论文164篇。
1.怀特海价值理论视域下的教育问题研究。朱小蔓、裴娣娜、杨丽、张晓瑜等学者可谓教育领域研究怀特海哲学思想的领军人物。赵婷婷在《大学何为理想与现实间的冲突及协调》[27]一书中论述了怀特海对经典大学理想的重新诠释,自由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与专业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冲突,进而开展了理论上的协调模式分析。郭蕊的《怀特海价值理论对中小学学生评价的启示》与陈静的《怀特海的价值理论对我国大学教师评价改革的启示》是少有的直接用怀特海的价值理论解决中小学教学评价、大学教师评价的论文。王莉的《道德教育中的过程性理念分析》、陈伟功和续建荣的《价值:过程思想中德育论的基础》、陈飞的《价值主体论视角下高师院校师范生师德养成研究》皆是怀特海价值理论在德育方面的应用研究。吴柳烨、赵莉莉、张广斌、刘晓波、关鑫、吴柳烨等人的8篇论文在怀特海教育哲学思想的论述中提及怀特海的价值论。
张香兰在《现代教育思维的转向:从实体到过程》中从“过程”理解:怀特海的过程思想分析、怀特海的教育节奏观中论述了自己的课程价值取向。窦坤,桑元峰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哲学》一书中对大学英语教学外在价值和内在价值之间的徘徊现象进行论述,在理论溯源部分专门论述了怀特海的过程与实在,进而寻求教学价值的生成路径。张晓瑜在《有机课程观研究》一书中从过程哲学的泛价值论、过程、关系思维、创造性原理出发,立足于我国当前基础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实际,以价值论、本体论和实践论三个维度为主线,在整体上探讨当代课程观的有机转向问题。王宏印在《广义心理学》中论述了解开斯芬克斯之谜:罗素与怀特海及逻辑语义学相关内容。王坤庆在《现代教育价值论探寻》[28]中对比了巴格莱与怀特海的教育价值。
这类研究有书籍7本,论文16篇。中国哲学发展出与过程哲学的形而上学、宇宙论、本体论、价值论、美学、伦理学、语言哲学、方法论等层面的研究。其中,王玉樑在《当代中国价值哲学》[17]一书的价值哲学在国外的发展部分论述了过程哲学价值论与系统价值论,阐述了怀特海的过程哲学又称有机哲学。王玉樑认为过程哲学是当今系统论的前身,是最早的系统哲学。在该书中王玉樑强调怀特海认为价值概念来自机体的主体性,主体性越强,价值越大。王玉樑在《21世纪价值学哲学 从自发到自觉》[18]的第十章价值哲学中阐释了过程哲学与系统哲学的哲学观,认为过程哲学的价值论是西方价值哲学中不同于主观主义价值论和客观主义价值论的独具特色的价值理论。闫顺利在《马克思哲学过程论——一种实践过程思维方式》[19]一书中对怀特海的过程哲学与本体论解释原则、怀特海过程哲学的形上进路、后现代主义价值观分别进行了阐述,并论述了超越多元价值冲突的理论追问。但昭明的《机体生成之道—怀特海生存论研究》[20]在选题缘由部分梳理了从黑格尔到怀特海价值哲学的发展。张秀华在《从有机、有序到和谐与文明一怀特海与马克思的机体思想之比较》[21]一文中认为作为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奠基人的怀特海与现代思想家马克思都热切关注现代科学技术的进展,同时也看到受近代力学影响所形成的机械论自然观和宇宙观的局限,都批判二元论思维方式和传统实体论形而上学,在建构各自的新哲学观基础上,依循历史的逻辑阐发了有机体思想,不仅关涉到自然、社会、宇宙的有机性、秩序性,机体运行的基础、动力和机制,而且回答了如何走向未来的和谐与文明。最后,是该书对怀特海价值理论的评价。
李本友和王洪席在《怀特海教育观及其对我图大学教育的启示》[29]一文中论述了怀特海的教育价值观:大学是对学术进行充满想象力探索的机构;大学教学应使学生摆脱细节去掌握原理,强调转识成智:大学课程应着眼于融合,即平衡普通教育与专业化教育;大学教师评估在于评估学术的思想价值,管理上做到区别于“商业化”。这些理念对目前我国大学教学评估改革、教师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还行。就是有点——”哥们儿朝洛蒙想说就是卧室缺只窗子,有点暗。但话还没有说完,烧烤店老板就把话抢过去。“就是有点贵!其实那房子根本不值那么多票子。这里没法跟城里比。郊区偏远,房子又破又烂,冬天也没能供暖。”他俯下身,压低声音说,“在你来之前,有很多人都看了那房子,但不知是哪个原因,都没有租成。快签合同了,后来都反悔了喽……”
朱葆伟在《有机论背景下的事实与价值》中认为,主张割裂事实与价值的背景在于学界用牛顿机械论的概念和模式去看待世界。有机论的科学与哲学对价值理论研究的启发意义在于它提供了关于活动的机制并创发了逻辑的概念模型,这个模型不限于“因果—决定论”,因而更接近于人类活动的实际状况。而正是在人的活动中,在实践的推理逻辑中,我们看出了“所是”与“应是”之间的推移、过渡,以及自由与必然的内在统一[7]。
樊美筠的《怀特海过程美学及其生态意蕴》[30]、张廷千的的《“误置具体性谬误”批判与价值生态自觉——过程哲学视阈中社会转型期道德发展的价值基础审视》[31]、姜威,王维先的《怀特海过程哲学:审视生态代价的又一视角》、魏婕的《从怀特海的思辨哲学看人与自然的关系》、曹静《论怀特海过程哲学的生态伦理意义》、胡继华的《神话与虚无之间的价值追寻——后现代语境中的文化伦理转向概观》、袁祖社和董辉的《从“规范与教化”到“过程与实在”——生态道德信仰何以可能》、盖光的《过程—关系性思维与生态审美体验》、郭乾维的《过程哲学视野中的生态问题研究》都属于这类。学者们运用怀氏的价值理论、过程哲学的视角看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文化伦理转向、经济发展、环境伦理的问题。
3.怀特海价值理论的意义与启示研究
欧阳康在《现代化的“围城”及其超越——兼谈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价值取向及其启示》[32]中对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价值取向及其启示进行了阐述。黄铭的《怀特海的创造性哲学及其宗教文化意蕴》[33]认为怀特特海的和谐范畴是辩证的和动态的,包含不和谐的方面,纳入冒险的因素。黄铭认为根据怀特海宇宙的创造性原理,多生成一。张建强的《关于怀特海思辨哲学模式的几点思考》、曾永成的《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论怀特海有机宇宙论的生态美学意义》、郑晨的《怀特海过程哲学中的新形而上学》寇雪原的《发现真正的现实存在》、等6 篇文献分别在怀氏生存论、宇宙论、思辨哲学、新形而上学的研究过程中论及怀氏的价值论意义。
三、怀特海价值理论研究反思
怀特海的价值理论是一种广义价值理论,因为他把有机体或系统作为价值的主体,所以扩大了价值主体的范围。怀特海的价值理论使价值主体适应了生态价值、环境价值、自然价值等的需要;怀特海的价值理论是在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醒人们应该辩证地看待现实实有,即人或事物的内在价值与工具价值。但有学者认为怀特海的价值哲学存在着客观唯心主义和泛生论的倾向,由于其价值概念的普适性和抽象性,消解了人的主体性和价值概念的属人特性等。
“金鱼和人一样,都是生命,不能剥夺它们看到真相世界的权利。”一杭恨不得陈前台立刻走人,便说:“万物皆有灵,众生且平等。人不喜欢一个环境,还可以离开,金鱼就只能被动地接受人类强加给它们的环境。我看这样吧,你去买一只方形鱼缸回来,咱们直接把它换了。”
(一)怀特海价值理论研究已取得的进展
国内学者唐君毅、陈奎德、王茜、 陈伟功、韩震、王立志、王玉樑 、但昭明、朱小蔓、裴娣娜、杨丽、张晓瑜、郭蕊、陈静等人对怀特海价值理论的专门研究做出了积极贡献。
从研究内容上看,现有的文献主要就怀特海价值哲学的内涵、价值层级、道德价值、样式理论与感受理论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达成一定共识。从研究视域上看,现有文献既有怀特海价值理论与国外价值理论的对比研究、怀特海价值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对比研究、也有怀特海价值理论视域下的教育问题、经济问题、生态文明、文化伦理等问题研究以及怀特海价值理论的意义与启示研究。这些研究促进了我国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更为全面和深刻的理解,推进了学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同时推进了学界对各门社会人文学科的研究。从研究方法上看,以哲学思辨分析为主,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较多。
(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我们不难发现,众多的怀特海价值理论研究少有涉及怀特海价值理论的评价理论。以往的研究为今后的怀特海价值理论研究提供了有意义的基础和资源,今后我们需要在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对怀特海的评价理论进行研究。在怀特海的评价理论中,怀特海将世界划分为事实世界和价值世界。怀特海强调持续的世界是价值世界,强调必朽事物的复杂性的这个世界是活动世界。这两个世界都是从宇宙中抽象出来的,并且每个抽象都包含着同整个存在的关系。不存在独立的抽象。这个价值世界的内在活动将称之为“评价”。怀特海认为,“评价”这个词表示通过参考另一个抽象来说明一个抽象。某个必朽事件的直接性是可以评价的,仅仅是因为它分享某个价值的不朽性。价值参考事实,并且事实参考价值,评价作为激励和厌恶而积极地起作用。怀特海的评价理论作为其价值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我国教育界的很多问题研究提供有益的理论视角。
最后,怀特海价值理论的重大贡献之一,便是综合了事实与价值,而既未遗落价值之丰富与复杂,亦未遗落事实之固执与不可泯灭的特性。综合事实与价值将有助于以有机的视角进行研究。
注射室巡回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几率较其他护士明显更高。注射室收治患者数量多且病情复杂,病种较多,加上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很容易对一些护理操作产生误解,如环境、滴速、药效、按压针口等,需要注射室护士耐心进行解释。由于注射室患者数量较多,护士难以在短时间内给予患者满意的回答,此种情况下极易引发医疗纠纷及投诉,对医院整体医疗服务质量造成不良影响[3]。
参考文献:
[1]陈奎德.怀特海哲学演化概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2]陈奎德.怀特海[M].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4.
[3]赵一苇.怀德海的价值哲学与教育[M].台北:文源书局,1988.
[4]唐君毅.怀特海哲学的转折与价值论[D].上海:复旦大学,1985.
[5]陈奎德.怀特海哲学的转折与价值论[D].上海:复旦大学,1985.
[6]WH Mullen.A comparison of the value theories of E.S.Brightman and A.N.Whitehead.[D].Boston: Boston University,1955.
[7]朱葆伟.有机论背景下的事实与价值[J].自然辩证法研究 ,1994(08):14.
[8]王茜.生态文化的审美之维[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57.
[9]傅佩荣.西方哲学与人生[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76.
[10]董立河.怀特海价值理论初探[J].天津社会科学 ,2003(06):50-55.
[11]陈伟功.怀特海的价值论[J].求是学刊,2013,40(05):39-44.
[12]陈伟功.价值:过程伦理学的基础[C]//河北工业大学社会科学部,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后现代哲学与生态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
[13]韩震.冒险的价值——我读怀特海[J].学术研究 ,2002(09):13-16.
[14]孙帅.过程视域下的主体性价值解读[D].秦皇岛:燕山大学,2010.
[15]王治河,霍桂桓,任平.中国过程研究[M].上海大学出版社,2015.
[16]杨克忠.存在与本源[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5.
[17]王玉樑.当代中国价值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8]王玉樑.21世纪价值学哲学 从自发到自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9]闫顺利.马克思哲学过程论 一种实践过程思维方式[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
[20]但昭明.机体生成之道——怀特海生存论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9.
[21]张秀华.从有机、有序到和谐与文明——怀特海与马克思的机体思想之比较[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16(01):5-12.
[22]张晓春.过程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
[23]张晓春.过程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
[24]张廷国,但昭明.在事实与价值之间——论怀特海的形而上学与道家天道观[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27-30.
[25]丁立群,李小娟,王治河.中国过程研究:第3辑[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1:11.
[26]张纯成.中国古代有机论的西传及现代科学价值[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22-25.
[27]赵婷婷.大学何为理想与现实间的冲突及协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7.
[28]王坤庆.现代教育价值论探寻[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29]李本友,王洪席.怀特海教育观及其对我国大学教育的启示 [J].高教探索 ,2011(01):29-33.
[30]樊美筠.怀特海过程美学及其生态意蕴[C]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山东大学生态美学与生态文学研究中心,美国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建设性后现代思想与生态美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卷).2012:19.
[31]张廷干.正当与有效及其生态性整合——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评价的价值基础反思[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34(05):118-124.
[32]欧阳康.现代化的“围城”及其超越——兼谈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价值取向及其启示[J].求是学刊,2003(01):39-43.
[33]黄铭.怀特海的创造性哲学及其宗教文化意蕴[D].杭州:浙江大学,2005.
The Trend and Reflection of the Study of Whitehead’s Value Theory in China
LIN Lin1,2,YANG Li2
(1.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Sciences,Bohai University,Jinzhou 121013,China;2.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Sciences,Harbin Normal University,Harbin 150025,China)
Abstract: The value theory of the Alfred North Whitehead shines with immortal wisdom.Domestic scholars Tang Junyi,Chen Kuide,Wang Xi,Chen Weigong,Han Zhen,Wang Lizhi,Wang Yuliang,but Zhaoming,Zhu Xiaoman,Pei Dina,Yang Li,Zhang Xiaoyu,Guo Rui,Chen Jing and others made positive contributions to the special research of Whitehead value theory.The existing literature mainly studies and reaches a certain consensus on the connotation,value level,moral value,style theory and feeling theory of Whitehead’s value philosoph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search,the existing literature includes not only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Whitehead’s value theory with foreign value theory and that with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but also the study of Whitehead’s theory as theoretical framework,that is using it to solve educational and economic problems,as well as underst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cultural ethics and other issues.Based on these studies,the significance and enlightenment of whitehead's value theory will be more clear.On the other hand,these studies have promoted a more comprehensive and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Marxist philosophy,and more importantly boosted the critical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so that academic research on various social and humanistic subjects will be advanced.
Key words: Whitehead; value Theory; reflection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2395(2019)05-0128-07
收稿日期: 2019-06-06
基金项目: 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教育部青年项目:基于数据挖掘的地方高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行动研究(EIA170473)。
作者简介: 林琳(1987-),女,渤海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教育评价研究。杨丽(1962-),女,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教育哲学研究。
标签:怀特海论文; 价值理论论文; 反思论文; 渤海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论文;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