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状面弧度准确重建对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疗效的对比探讨论文_汤毅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 湖南株洲 412000

【摘 要】目的:探讨矢状面弧度准确重建在胸腰段脊柱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5月-2018年3月本院接诊的胸腰段脊柱骨折病患64例,按照数字抽签原理分成研究、对照两组(n=32)。对两组都施以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当中,研究组术中采取矢状面弧度准确重建法,而对照组则凭借经验弯棒。分析对比两组术后1年的Cobb角与椎体高度丢失率等指标。结果:试验组术后1年的椎体高度与Cobb角丢失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1年的无腰痛症状者比例为59.38%,优于对照组的37.5%,P<0.05。结论:于胸腰段脊柱骨折病患接受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期间,合理运用矢状面弧度准确重建法,可有效促进其矢状面生理弧度的快速恢复,且有助于降低椎体高度矫正丢失率,建议临床推广。

【关键词】矢状面弧度准确重建;应用价值;胸腰段脊柱骨折;椎体后缘高度

临床上,胸腰段脊柱骨折属于是一种创伤骨科类疾病[1],通过采取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疗法对胸腰椎骨折病患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比较理想的成效,但为能促进患者矢状面生理弧度的快速恢复,临床医师还应积极寻找一种的行之有效的手段来对患者进行干预。此研究,笔者将着重分析矢状面弧度准确重建法在胸腰段脊柱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3月本院接诊的胸腰段脊柱骨折病患64例,利用数字抽签法进行分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当中,研究组有男性18例,女性有14例;年龄在22-67岁之间,平均(39.24±5.69)岁;撞击伤者12例,坠落伤者20例。对照组有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龄在21-67岁之间,平均(39.58±5.73)岁;撞击伤者13例,坠落伤者19例。患者入院后经临床检查明确诊断为胸腰段脊柱骨折,且为单一节段骨折者。患者对研究知情,病历信息完整,能够积极配合完成手术。研究在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的前提下开展,比较两组的年龄与致伤原因等基线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2]

(1)陈旧性脊柱骨折者。(2)中重度骨质疏松者。(3)肿瘤者。(4)中途退出治疗者。(5)结核者。(6)失访者。

1.3 方法

试验组术前对腰椎标准侧位片进行拍摄,并对如下角度进行测量,包括:骨折椎上椎体矢状面成角,骨折椎上运动节段矢状面成角,及骨折椎下运动节段矢状面成角。将目标骨折椎体Cobb角作为钛棒的折弯角度。术中,对患者施以全麻,并于透视下定位患椎,经后正中入路充分显露患椎和上下椎体的棘突、关节突关节与椎板。在患椎上下椎椎弓根中将椎弓根螺钉(共4枚)规范化的打入,确保上椎体椎弓根螺钉轴线和下终板处于平行状态,并且,下椎体椎弓根螺钉轴线也应和下终板保持平行。若患者存在神经症状,需对其骨折椎板进行切除和减压探查处理。此后,再将预弯的钛棒缓慢置入,同时将钛棒撑开器规范化的置入,予以撑开处理,并拧紧尾丝完成固定操作,期间,需确保钛棒的凹面面向患者的腹侧前方。而对照组则在术中凭借经验对钛棒进行折弯,本组的其它操作和试验组相同。

1.4 评价指标

对两组术后1年的Cobb角、骨折椎前缘高度和骨折椎后缘高度的丢失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统计两组中术后1年的无腰痛症状患者例数,并经计算后作出比较。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用SPSS 20.0软件,t和χ2分别检验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n(%)],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椎体高度和Cobb角丢失情况分析

试验组术后1年的骨折椎前缘高度丢失、骨折椎后缘高度丢失和Cobb角丢失均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如表1。

表1 两组椎体高度与Cobb角丢失情况的对比分析表()

2.2 腰痛改善情况分析

术后1年,试验组中无腰痛症状者有19例,占总比例的59.38%;对照组中无腰痛症状者有12例,占总比例的37.5%。和对照组进行比较,试验组的无腰痛症状者比例更高,X2=5.8321,P<0.05。

3 讨论

临床上,胸腰段脊柱骨折具有比较高的发病率,可由撞击和坠落损伤所致,除了能够给患者造成比较大的痛苦外,还会对其日常生活与工作造成不利影响[3]。而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疗法则是临床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一种重要手段[4],虽能取得一定成效,但为能促进矢状面生理弧度的恢复,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帮助患者改善预后,临床医师有必要采取一种有效的措施来对患者进行干预。多项研究表明,通过在术前对钛棒进行准确的折弯,有助于加快患者矢状面生理弧度恢复的速度,并能在较大程度上降低椎体高度和Cobb角的矫正丢失率,减少术后腰痛发生风险[5]。此研究中,试验组术后1年的椎体高度与Cobb角丢失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1年的无腰痛症状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采取矢状面弧度准确重建法利于胸腰段脊柱骨折病患椎体高度和Cobb角的改善,及腰痛症状的缓解,建议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朱小建,曹建华,夏小鹏,等.矢状面弧度准确重建对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疗效的对比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3,34(9):985-989.

[2]范顺武,胡志军.胸腰段脊柱骨折微创治疗入路选择探讨[J].中华创伤杂志,2017,33(6):481-484.

[3]赵采花,汤逊,徐永清,等.手术治疗胸腰椎非相邻节段脊柱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4,(5):493-496.

[4]王辉,丁文元,马雷,等.前路与后路椎体次全切除重建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伴后凸畸形的疗效比较[J].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2016,21(5):448-453.

[5]马景新,王祥艳,许国星.短节段非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修复胸腰椎爆裂骨折:中期随访[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44):7088-7093.

论文作者:汤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5

标签:;  ;  ;  ;  ;  ;  ;  ;  

矢状面弧度准确重建对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疗效的对比探讨论文_汤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