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经济发展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大兴安岭经济发展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王学勇[1]2002年在《大兴安岭经济发展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从探索大兴安岭地区人力资源储备、专业人员行业分布,专业人员的学历、职称和专业结构,以及用人制度、分配制度等方面入手,系统地阐述了大兴安岭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从理论角度初步研究了人力资源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效益的关系。 本论文的主要目的是利用人力资源管理的原理,按照大兴安岭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在详细分析大兴安岭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基础上,研究大兴安岭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策,为林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研究表明:市场经济条件下,边远艰苦地区如何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关键在于创造一个人才能够掌握自己命运,有利于他们成长和施展才能的环境与运行机制。同时在重视现有人才开发的基础上,及时起动人才共享机制。

周延[2]2012年在《大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模式研究》文中认为生态功能区的建设将是未来我国生态建设的主要形式,将代替原有的生态管理方式,通过对区域生态功能的确定并以此作为区域开发、利用的规范依据。大兴安岭林区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便进入了林业“两危”困局,在这之后一直在进行多种恢复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尝试,2008年以后大兴安岭林区便以生态功能区为建设目标调整发展战略,在实施战略的几年里虽然各方面的发展都在取得进步,但多数是原有发展形式的延续,与生态功能区的建设没有实质的联系。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由于缺少区域的科学性总体发展思路,对建设模式缺乏必要的认知。本研究正是基于这种状况,将生态功能区的建设模式作为研究对象,尝试构建生态功能区建设模式,明确生态功能区的建设目标,并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纳入到同一个系统中进行规划。开展对大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模式的研究,可以为大兴安岭林区的经济繁荣与生态平衡并举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进而协调生态功能区区域发展中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平衡,最终达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本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统计模型法、系统分析法和规范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等方法,将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和系统工程的相关理论进行提炼应用;对大兴安岭林区的整体和部分的发展状况进行全方位的剖析与总结;分析国内外在区域发展中生态功能区建设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将这些理论与经验归纳整合成模式类型,将区域生态建设的类型模式化:建立生态功能区效益综合评价体系,并将该体系与大兴安岭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指出大兴安岭建设生态功能区需解决的矛盾:构建大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模式,该模式须符合国家战略要求及大兴安岭林区的现实要求:设计大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模式的运行体系,运行体系的建立旨在探索生态功能区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建立大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模式运行的保障体系,保障体系的建立是为了保障建设模式可以更好的运行。本研究最终完成了所有的研究内容,创新了区域生态建设模式,在研究中深化和丰富生态功能区的相关内容,在区域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规范生态区域的开发秩序,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应用使大兴安岭生态功能区的建设更加科学有序。总之,本文的研究为大兴安岭生态功能区的建设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基础,为政府制定大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模式提供了科学翔实的依据,为增强建设模式运行的效果和改善林区社会民生、为顺利建设生态功能区提供了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

王曦研[3]2017年在《大兴安岭林区经济发展的政策研究》文中指出在国家发展生态经济的背景下,林业的基础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林业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林业带来的经济、生态和社会叁大效益,是林业践行绿色惠民富民发展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大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林业工作的方向,对林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推动全区林业产业又好又快发展,2017年3月我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印发了《"十叁五"期间林业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各省、市、自治区也出台本省的林业发展规划,划定了一批国家重点林地。大兴安岭作为国家重点林区,是我国最大的林业资源地之一,林业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可循环能力。但大兴安岭林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有限,林地的保护与经济的发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如何来对林区经济发展进行合理地规划,并解决好各类社会问题,是今后大兴安岭林区解困振兴、建设现代化林区的重要举措。在大兴安岭林区经济发展的政策研究中,通过对林区经济相关基本概念的界定,以区域经济理论、政策激励理论和林区可持续发展理论为理论依据,运用文献研究和国外借鉴的分析方法,阐述了大兴安岭林区经济的基本情况,分析了林区的新定位,明确了林区经济在公共政策决策中的作用及影响;结合大兴安岭林区经济的政策环境,揭示出林区产业扶持政策不到位、财税政策缺乏激励性、金融监管体制不完善、人才激励政策力度小等问题,并从政府缺乏执行力、税收优惠政策较少、金融机构业务开展不积极、人才政策不健全四个方面总结出问题的成因。在分析并总结俄罗斯、美国、加拿大等国的林区经验和我国伊犁、南昌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在大兴安岭林区经济政策中要加强完善林区产业扶持政策、充分发挥财税政策的激励性、提升税收优惠幅度、强化林区金融支持政策、完善林区人力资源管理政策等多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余婧婧[4]2018年在《大兴安岭农垦种养结构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种养业结构优化是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一步,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点。本文以大兴安岭农垦作为研究区,以种养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该区种养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兼顾了经济、社会、生态叁方面效益,构建了种养结构优化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运用Matlab软件编程求解,提出了该地区种养业优化方案,并对优化方案进行评价与分析,最终阐明了促进种养业结构优化的对策建议。主要研究进展和结论如下:(1)总结了大兴安岭农垦农业发展状况。大兴安岭农垦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储备基地,总体经济实力扎实,粮食产量稳定,种植业发展较好,种养结合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种植业内部结构失衡、养殖业发展较弱、种养业未实现有效循环等方面的问题。(2)构建了大兴安岭农垦种养结构优化模型。以多目标线性规划方法构建模型的主要框架,依据大兴安岭农垦地区种养业的实际情况,选取了玉米、高粱、小麦等15个决策变量,设定了经济、社会、生态3大类5个独立的目标函数,设置了秸秆载畜量、农田纳畜量、农作物种植面积等5类约束条件。同时,利用层次分析法科学、合理地获取各目标函数的权重,运用极值处理的方法统一量纲,最终得出模型的总目标函数。(3)评价了大兴安岭农垦种养结构优化结果。运用Matlab软件求解得到大兴安岭农垦种养结构优化结果,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优化结果评价体系。评价结果显示:种养结构优化后在种养业发展引力和速度、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动力、种养业结构优化趋势叁个方面6项指标及综合指标的评分明显高于优化前,表明本模型模拟出的大兴安岭农垦种养结构优化结果具有科学性、实操性。并对优化结果进行针对性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大兴安岭农垦地区的种养结构优化后效益明显提升,综合效益指数与优化前相比较提高了48.81%,其中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分别增加了93.92%、减少了6.06%、提高了6.13%,实现了作物秸秆与畜禽粪污的资源化利用,兼顾了经济、生态、社会叁方面效益,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4)提出了促进大兴安岭农垦种养结构优化的对策措施。科学制定种养业发展规划,统筹考虑大兴安岭农垦各农场的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差异,明确种养业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更新种养业优质新品种,增强农牧产品竞争力。积极推行种养结合模式,充分利用秸秆、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实现种养业协调发展。引进种养业循环利用技术,提高农业废弃物处理效率与利用率,以技术创新推动种养业结构优化的进程。加大种养业优化政策扶持力度,以政策引导、鼓励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种养业结构优化与调整工作。

陈德贵[5]2014年在《大兴安岭农商行农户小额贷款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指出农业信贷供给是农村金融的核心部分,对于支持和促进“叁农”发展意义重大。为积极改善农村信贷服务缺位问题,2000年以来,农户小额贷款作为一种普惠性的创新安排开始在我国正式运行,并在十多年间迅速发展壮大,有效缓解了农户融资难问题,为新农村建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以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为代表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是我国农户小额贷款的最重要供给主体。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当前其信贷风险管理水平仍然比较滞后,限制了农户小额贷款业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立足于农户小额贷款对“叁农”发展的重要性,基于当前国内外有关小额贷款风险管理的研究成果,以黑龙江省第一家农村商业银行大兴安岭农商行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阅读、实地调研、定量与定性分析等方法,首先分析了该行农户小额贷款的资产质量状况和风险管理现状,进而分析了其风险管理在组织架构、内控机制、信用评级建设、风险评估预警、激励约束机制、人力资源建设以及利率定价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结合实际提出了优化大兴安岭农商行农户小额贷款风险管理的有关建议,并设计了相关外部保障方案。通过本文研究,有助于更加清晰的认识农商行农户小额贷款风险管理体系存在的主要制度缺陷,也为农商行在改制转型过程中有效加强农户小额贷款风险管理提供了比较系统性和普适性的解决方案,对于促进农户小额贷款业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增强农商行的支农主力军作用,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麻双双[6]2013年在《大兴安岭林区蓝莓产业竞争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蓝莓学名越桔,一种口感很好的蓝色小浆果,属营养价值极高的保健果品。目前,蓝莓产业化栽培已经由主产地北美洲扩展到欧洲、南美洲和亚洲等国家。随着人们对蓝莓认识的不断增加以及对其营养价值的新发现,蓝莓在国际市场上的需求量呈现大幅度上升的趋势,使蓝莓这个新兴产业得以蓬勃发展。蓝莓产业作为大兴安岭林区最重要的特色优势产业之一,在国有林区经济转型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大兴安岭地区特有的立地条件和气候环境十分适合蓝莓的生长,这使得该区成为我国蓝莓尤其是野生蓝莓资源储量最丰富的地区:由于蓝莓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保健价值,因而使得蓝莓成为大兴安岭林区发展非木质产业的特色优势资源。近年来,大兴安岭林区蓝莓发展存在产业集中度不高、技术创新能力不够、产业盈利能力低、经济增长能力较弱、集约化经营不强等问题,以上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兴安岭林区蓝莓产业的发展,而且还阻碍了该区林业经济转型。因此,本论文对大兴安岭林区蓝莓产业竞争力的现状及其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以便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以促进该区蓝莓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对实现林区经济转型和发展蓝莓产业有重要的理论实践意义。本文以大兴安岭林区蓝莓产业发展现状为主要切入点,以竞争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等为主要理论基础,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合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构建出大兴安岭林区蓝莓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在此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该区蓝莓产业的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在分析大兴安岭林区蓝莓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将当前大兴安岭林区蓝莓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归结为产业发展缺乏龙头企业带动,资金短缺,蓝莓生产原料日趋紧张,缺乏科技和人才支撑等方面;通过对大兴安岭林区蓝莓产业的实证分析,找出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该区蓝莓产业盈利能力和经济增长能力不足;指‘出为更好提升大兴安岭林区蓝莓产业竞争力,优化大兴安岭林区蓝莓生长区域布局及产品品种结构,完善技术、人才等“支撑体系”,提高蓝莓质量、实施蓝莓品牌营销,提高蓝莓市场营销能力、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等是关键。

姜伟[7]2008年在《基于知识发现的林火灾害应急管理研究》文中认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与生态环境演变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基础。林火灾害尤其是重特大林火灾害,是失去人为控制的异常森林燃烧现象,是一种燃烧机理十分复杂、危害后果非常严重、人为控制比较困难的自然灾害。因此,进行林火灾害影响因子分析和灾害风险与应急管理特别是森林灭火救灾应急管理研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本研究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为研究区域,以林火灾害因子分析、风险分析和灭火救灾应急管理为主题,应用知识发现理论和技术方法、风险管理与应急管理理论,运用3S(GIS、RS、GPS)技术、统计分析、气象学、火生态学等基础理论、技术与方法,分析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林火灾害发生、蔓延与环境因子关系,研究了林火灾害风险管理与救灾应急管理问题,并对该区域1998年阿尔山“5.13”特大森林火灾及其处置情况作了典型案例分析。本文研究的主要成果包括:1.林火数据的预处理问题。应用知识发现的数据预处理技术,定性定量地分析了数据偏高值产生的原因,剔除了林火中的噪声数据,确定了林火数据中缺失值的处理问题。2.应用知识发现叁大关键技术,研究了气象因子、林业因子与林火发生及蔓延的关系,通过挖掘和分析得出了新的林火知识,即研究区域气象条件变化趋势和林火灾害发生特点规律,提出了以知识发现技术处理林火气象数据的关键技术问题。利用知识发现关联技术量化该区域精准防火灭火控制的一个定量指标。通过偶合分析研究,该林区年度重大火灾发生3次以上(含3次)且年度火灾总次数超过60次(含60次)同时发生的年份偶合率仅0.5,说明在该林区不仅要做好火灾多发年份的重大火灾应急管理,还要做好火灾次数发生较少年份的重大火灾应急管理。林火灾害发生概率分析表明,在该区域重特大森林火灾各周期发生概率分布相对均匀,说明该林区每年都有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的可能性,这就告诫我们在该林区要年年防控重特大森林火灾的发生,因此开展森林火灾应急管理研究尤显重要。3.把风险管理引入林火灾害研究。阐明林火灾害风险管理的含义,提出林火灾害风险分析与判别、评估与预测、控制与处置的方法和手段,构建了影响林火灾害风险的主要因子和评估指标体系,引进基于模糊积分的林火灾害风险评估模型,运用聚类分析和模糊积分评估模型进行林火灾害风险区划,阐述林火灾害风险控制与处置的主要对策。4.应用应急管理理论和方法,系统研究森林灭火救灾应急管理问题,阐明灭火救灾应急管理、应急决策的含义和预防与准备、监测与预警、响应与处置、善后与评估的内容、方法与要求,明确森林灭火救灾应急响应分级及标准,运用关联算法确定了应急处置预案与对应评估因子的关系,提出该林区重特大林火灾害应急处置对策,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构建重特大林火灾害应急处置兵力出动模型,经拟合检验平均相对误差为10.37%。5.运用林火灾害影响因子分析、灾害风险分析和救灾应急管理理论及研究成果,系统地分析该区域1998年阿尔山“5.13”特大森林火灾应急处置过程,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作典型案例分析,对这起特大森林火灾的应急管理情况进行系统总结、科学分析和全面评价。本文研究的创新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首次系统地在林火灾害因子分析中应用知识发现关键技术,并通过知识发现技术从更深层面挖掘新的林火知识。2.把风险管理引入林火灾害应急管理研究领域,明确提出林火灾害风险判别与分析、评估与预测的方法以及控制与处理的对策和措施,运用聚类分析和模糊积分评估模型进行林火灾害风险区划,拓展了灾害风险管理研究领域。3.系统全面地阐述森林灭火救灾应急管理的含义、原则、目的、阶段划分及主要内容,明确提出森林灭火救灾应急响应分级及其标准,构建灭火救灾应急处置兵力出动模型,这在国内林火灾害研究方面属于首次,具有一定的创新性。4.运用林火灾害风险管理与灭火救灾应急管理理论方法,全面、系统、科学地对重特大森林火灾扑救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与评价,这在林火灾害及其应急管理研究领域具有开拓性和独创性。

孙中奇[8]2016年在《坤美源蓝莓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企业的发展,需要一个可以长期指导企业发展方向,调节资源配置的总体计划,这就是发展战略。一个好的企业发展战略,一定要能结合企业自身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结合企业自身的能力和资源,这样才能确保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坤美源蓝莓有限公司是大兴安岭地区的一家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该企业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是国内众多类似乡镇农产品企业都有着类似的遭遇,公司的现况也是行业内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该公司缺乏明晰的、结合公司自身条件环境的总体战略,职能层战略以及公司的业务战略,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也不甚明确,公司想要发展,而实现做大做强的企业总目标就需要一个科学的,系统的战略规划。本文利用了宏观PEST分析和波特的五力模型对坤美源蓝莓有限公司的宏观环境,以及行业竞争环境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通过对企业的环境分析,以及深入的调研、访谈我们找到了企业发展的战略问题,在最后我们结合经典的企业战略分析工具SWOT方法,给出了坤美源蓝莓有限公司的未来发展的总体战略,以及各职能层面的战略。

王玉琴[9]2018年在《信息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探究》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要求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更加科学合理,因此信息化被提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日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信息化是为了企业后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竞争基础。本文通过了解信息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用中的一些困难和弊端,通过研究探讨等方式提出解决现有问题的措施和方案。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化建设提出帮助性建议,使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更加合理化,使得企业在未来发展中更加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王佳睿[10]2017年在《大兴安岭广播电台发展对策研究》文中提出在互联网时代,广播作为传统媒体,其地位在新的媒体格局中发生了剧变。在传统媒体中早已不占优势的广播更是被推到了改革创新的风口浪尖,作为广播电台四级办台体系中基层的地市级媒体,更需要突破转型谋求发展。本文以全省仅存的一家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大兴安岭广播电台为分析对象,深入分析了该广播电台在事业单位改革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国内外广播电台的改革发展的规律中以及大兴安岭的特殊环境出发,以发展理念、服务供给、人事管理、创新意识以及组织体制等切入点寻找大兴安岭广播电台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内外部寻找这些问题的成因。再此基础上,以国内其他地区地级广播电台发展的先进经验,并结合大兴安岭广播电台现有的体制、资源特点寻求一条大兴安岭广播电台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大兴安岭经济发展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 王学勇. 东北林业大学. 2002

[2]. 大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模式研究[D]. 周延. 东北林业大学. 2012

[3]. 大兴安岭林区经济发展的政策研究[D]. 王曦研.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7

[4]. 大兴安岭农垦种养结构优化研究[D]. 余婧婧.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8

[5]. 大兴安岭农商行农户小额贷款风险管理研究[D]. 陈德贵.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

[6]. 大兴安岭林区蓝莓产业竞争力研究[D]. 麻双双. 东北林业大学. 2013

[7]. 基于知识发现的林火灾害应急管理研究[D]. 姜伟. 北京林业大学. 2008

[8]. 坤美源蓝莓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孙中奇. 黑龙江大学. 2016

[9]. 信息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 王玉琴. 中国商论. 2018

[10]. 大兴安岭广播电台发展对策研究[D]. 王佳睿. 黑龙江大学. 2017

标签:;  ;  ;  ;  ;  ;  ;  

大兴安岭经济发展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