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江苏南通 226000)
【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患者的过程中,应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动脉斑块治疗奠定基础。方法:自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伴有颈动脉斑块患者,对比患者应用不同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予以不同治疗方案后,试验组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20mg治疗颈动脉斑块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瑞舒伐他汀10mg组,如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面积等,差异显著(P<0.05)。对试验组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20mg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92.2%,59/64)显著高于对照组(75.0%,48/64),差异显著(P<0.01)。结论:临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过程中,瑞舒伐他汀20mg可显著改善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各项临床指标,加速患者的康复,应广泛推广。
【关键词】脑血栓;颈动脉斑块;他汀类药物;阿司匹林;效果
【中图分类号】R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3-0092-02
作为脑血管疾病中常见病变之一的脑血栓,其发病率较高,且具有较高并发症及后遗症并发率、死亡率、复发率等,对患者的生活及日常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困扰[1]。近些年,在其临床治疗方面,医者多采用阿司匹林予以治疗,其可发挥一定的临床疗效。为了进一步提升颈动脉斑块的治疗效果,本研究旨在临床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患者的过程中,应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动脉斑块治疗奠定基础,以下是详细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自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脑血栓颈动脉斑块患者,随机抽取128例作为本研究对象。性别:男性:78例,女性:50例;年龄:以45岁为最小,以76岁为患者的最大年龄,以(55.12±4.76)岁为平均年龄。将128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小剂量瑞舒伐他汀(批准文号:国药准字62H698000生产企业: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2062305)。每次口服10mg,1次/日。
试验组:大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每次口服20mg,1次/日。随时监测血脂的变化情况,适量加减,当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值<70mg/d,则停药。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中的卡方检验和t检验分析处理所有研究数据,差异显著用P<0.05表示。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各项临床指标
详情见表1,予以不同治疗方案后,试验组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20mg治疗颈动脉斑块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瑞舒伐他汀10mg组,如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面积等,差异显著(P<0.05)。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详情见表2,予以不同治疗方案后,对试验组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20mg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92.2%,59/64)显著高于对照组(75.0%,48/64),差异显著(P<0.0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3.讨论
脑血栓主要表现是一侧的肢力偏瘫、乏力,活动的不便,会严重威胁到患者正常生活,在其形成初期,血小板会被激活,进而释放出血栓素,形成为固体的质块存于动脉粥样的硬化及斑块上,进而形成为血栓[2]。
在本研究中,予以不同治疗方案后,试验组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20mg治疗颈动脉斑块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瑞舒伐他汀10mg组,如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面积等,差异显著(P<0.05)。对试验组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20mg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92.2%,59/64)显著高于对照组(75.0%,48/64),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结果验证了大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的成功性与优越性,这是因为瑞舒伐他汀为甲基羟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第3代他汀类药物,肝脏代谢少,药物相互作用少,相比常规治疗,降脂效果更明显[3]。其机制可能通过竞争可影响胆固醇的生物合成过程,致使胆固醇的合成减少,降低患者的血浆TC水平,也可能与肝细胞的作用有关,既影响VLDL的合成和释放,又可使肝细胞膜上LDL受体经刺激后合成增多,阻断LDL通过受体代谢的途径,进而使血浆LDL-C、TC水平呈下降趋势[4]。
综上所述,临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过程中,瑞舒伐他汀20mg可显著改善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各项临床指标,加速患者的康复,应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史润霞,黄梅.脑血栓患者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响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8(3):22-23.
[2]王月.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的疗效及其对动脉斑块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3,4(12):87-89.
[3]谭俊杰.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脑血栓颈动脉斑块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27(2):145-146.
[4]李艳军,邵宏元.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脑血栓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6,3(4):30-31.
论文作者:包元飞,杜朝品,朱峰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2
标签:患者论文; 颈动脉论文; 脑血栓论文; 对照组论文; 阿司匹林论文; 差异论文; 类药物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