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开展防雷工作的几点思考论文_王万理

新形势下开展防雷工作的几点思考论文_王万理

(辽宁万翼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辽宁本溪 117000)

摘要:现代建筑的一个发展方向为“节水、节地、节能、节材”的绿色建筑。绿色建筑中可以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来实现建筑节能的目的。随着绿色建筑的发展,其智能系统越来越复杂,系统防雷装置质量的优劣关系到整个智能系统的安全,本文对建筑智能系统的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进行研究分析,旨在加强绿色建筑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防雷减灾;技术支撑;防雷监管

引言: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气象部门开始从事防雷减灾的服务工作,通过不断地努力,防雷工作 成效显著,大大的降低类雷电灾害特别在城市发生的频次,较好的完成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职能。得到了社会公众和各级政府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服务的同时,雷电管理的经验得到积累、能力显著提升,雷电防御工作得到了迅速发展。

2016 年国务院为了减少工程防雷重复许可、重复监管,减轻企业负担,发布了《国务院关于优化建设工程防雷许可的决定》,《决定》整合部分防雷工程许可、清理规范防雷单位资质许可、进一步强化建设工程防雷安全监管。与此同时全国全面开放防雷装置检测市场,企事业单位可申请检测资质,有检测资质的单位均可开展防雷装置检测工作。新形势下气象部门需积极转变观念,及时适应新常态。

1 防雷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多年以来,防雷服务工作和能力日渐提升,但气象部门的防雷监管主要是依托相关部门,依托城镇建设部门管建筑工程,依托公安、消防部门管计算机及网络系统,依托安监 部门管易燃易爆、石油化工企业。新形势下,气象部门不仅要做服务,更要做管理,那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管理谁?怎么管理?怎么持续有效的管理? 通过管理减少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成为气象部门防雷减灾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1.1 雷电监测设备不能满足防雷服务需求

我国防雷技术研究投入较少,科研经费主要用于雷电物理和雷电防御应用方面,对雷电监测设备投入不都,目前还没有完善的雷电监测网络,不能满足防雷服务和对雷电监测预警预报服务的需求。

1.2 防雷管理机构和体制不完善

按照气象部门目前的机构设定,没有独立的防雷管理机构,特别是市、县级气象部门机构和人员配置都不能满足国家“放管服”的改革需求,同时监管对象由原来的被检测单位到现在的检测单位和被检测单位,监管人员和众多监管对象不能比例,很难满足管理需求。

1.3 防雷监管体系不健全

面对新形势下诸多防雷企业进入防雷检测市场,气象部门没有严格的监管体系,检测企业不需要到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报备,防雷企业和被检测单位没有畅通的渠道在第一时间把《防雷装置检测报告》报送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气象主管机构对检测数据的可靠性无法核实。气象主管机构对检测企业的质量考核就会出现真空,检测单位检测资质的年检和延续的管理也随之受到影响。

1.4 防雷监管人员职能转变不到位

防雷监管人员多为行政管理人员,对防雷业务的了解和掌握不够深入,监管更多的是查看被检测单位的制度、检测报告,而对检测报告本身的数据真伪无法辨别。同时对检测单位和企业的监管不够,市、县级气象主管机构也缺少足够的法律和法规去约束检测单位和企业。

1.5 社会对防雷的认知程度不高

经过多年的市场规范,防雷工作的认知度有了很大提高,但依然有些单位、企业或个人对防雷工作相关法律法规认识不够,对雷电灾害心存侥幸,对防雷安全工作不够重视,不开展防雷安全教育,不注重防雷装置的定期巡查和检测,对不合格的防雷装置不能及时整改完善,这给防雷安全监管也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2 雷电入侵建筑的形式及途径

雷电分为直击雷和感应雷,直击雷是带电云层和大地之间放电造成的,引起感应雷的两种原因是由雷电静电感应及雷电流产生电磁感应。直击雷造成伤害的主要部位是建筑物的外部,建筑智能系统设备遭雷击迫害大部分是由感应雷击引起,智能建筑的防雷设计应主要考虑防止感应雷引起的伤害。感应雷入侵建筑智能系统的主要途径有:(1)建筑物的电力线和各种电子设备的供电线路、连接外网的各种信号线路。(2)直接雷电流流经公共接地系统时产生磁场涡流在金属表面感应出的雷电冲击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新建建筑智能系统的主要防雷措施

3.1 等电位连接

智能化设备的金属外层、防静电、安全保护、功能性、浪涌保护器接地端等均应以《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 要求的距离与等电位网格连接。等电位连接网络应与共用接地系统连接。防雷接地采用共用一组接地装置时,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必须按接入设备中要求的最小值确定。智能建筑的共用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值一般不大于1欧姆。

3.2 雷击电磁脉冲屏蔽

智能建筑的雷击电磁脉冲屏蔽一般利用建筑物屋顶及立面的金属表面、金属框架、混凝土内钢筋等自然金属部件等电位连接在一起,并与防雷接地装置连接。

3.3 综合合理布线

建筑智能系统线缆应与电力线缆、电力变压器、可能产生电磁干扰的设备保持必要的间距。综合布线系统应根据环境条件选用相应的缆线和配线设备,宜敷设在金属线槽或金属管道内,且等电位连接网络的金属部件敷设,不宜贴近雷电防护区的屏蔽层。布置建筑智能系统线缆路由走向时,应尽量减小由线缆自身形成的电磁感应环路面积。

3.4 浪涌保护器防护

建筑智能系统从建筑物内总配电柜引出的配电线路采用TN-S 系统接地形式。分级安装电涌保护器(SPD),第一级 SPD安装在总电源进线处,第二级 SPD 安装在楼层配电箱内,第三级SPD 安装在下端带有大量弱电、信息系统设备或需要限制暂态过电压的设备的配电箱内第四级 SPD 保护那些需要将瞬态过电压限制到特定水平的电子设备前或最近的插座箱内。

4 新形势下开展防雷工作的思考

在进行防雷检测前要充分了解被检智能建筑物的主要信息:防雷分类及建筑物智能系统的防雷分类。建筑物的防雷分类一般分为一、二、三类防雷建筑物;建筑物智能系统的防雷分类一般分为 A、B、C、D 四级防雷防护等级。了解完防雷分级还要知道建筑物内需保护的智能系统设备的分布状况、类型、功能及性能参数;电源线路、信号线路进入建筑物的方式;供、配电情况及其配电系统接地方式等。建筑智能系统防雷装置的主要检测项目:

4.1 等电位连接和共用接地系统检测

主要包括:接地装置与等电位连接导体的规格和连接方式、接地干线的规格和敷设方式、金属管道与接地线直接的连接、等电位连接接地带的材料规格和连接方式等。

4.2 智能化系统屏蔽接地检测

主要包括:智能化系统屏蔽接地及布线,进出建筑物线缆的规格种类及安装和屏蔽、进出机房的线缆的安装和屏蔽等。

4.3 智能化系统的限压保护装置检测

主要包括:防浪涌保护器的选型是否适配、安装位置、连接方式、连接导线的规格、接地线的规格和连接方式等。

4.4 智能化系统的综合布线检测

主要包括:电源线缆、信号线缆、连接设备的规格型号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电源线缆、信号线缆的敷设间距,线缆与电气设备的间距是否满足标准要求等。

结束语:

智能建筑的防雷设计及检测更加注重于防范感应雷的侵害,在实际的工程检测中技术要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编制检测方案进行指导检测,以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保证智能建筑防雷装置的可靠性、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苏琳智,郭宏博.新建智能建筑防雷装置检测的相关探讨.电子世界.2014(12).

[2] 高素萍.智能建筑的几种有效防雷接地技术措施.低压电器.2005(3).

[3] 庾炯基,詹树来,张智育.浅谈智能建筑若干有效防雷接地技术.科技风.2013(03).

[4]杨 雷.浅谈怎样做好防雷减灾工作[J].贵 州 气 象,2010,34(增 刊):220~221.

[5]李荣迪,潘田凤,吴 泽,覃春霞.在新形势下开展防雷工作的一些思路[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8,39(1):150~152.

论文作者:王万理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3

标签:;  ;  ;  ;  ;  ;  ;  ;  

新形势下开展防雷工作的几点思考论文_王万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