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及其通病防治措施论文_胡月

浅析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及其通病防治措施论文_胡月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房地产行业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对建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依靠节能、施工周期短、质量易控制等多种特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对装配式建筑的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以及安全的风险评估,提出了在此基础上的施工安全管理,从而保证建筑的质量。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防治措施

一、装配式建筑的优势

相比于传统的现浇式建筑,装配式建筑施工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第一,设计形式多样化,能够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第二,功能现代化,装配式建筑和钢筋混凝土建筑相比,在外墙设有保温层,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夏季空调的使用,冬季采暖的能耗,在建筑梁柱节点上增设了复合材料抗震加固的作用,在不增加重量的前提下,达到抗震、防火、隔音的效果;第三,制造标准可以统一,传统的建筑工程仅仅依靠现场施工达到外观优美和保持色彩的持久性,非常困难,但装配式建筑能够很轻松做到这一点,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构件都是厂家定制生产的,无论是性能还是外观都能进行就紧密控制。

二、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问题

1.平板制作安装过程中的问题

(1)在进行平板安装的环节中,经常会出现转角板被折断的情况。我们都知道,应用转角板的目的就是可以在提升建设效率的同时,保证建筑整体结构的安稳性,一般的,转角板最佳厚度需要保持在2mm左右,因为其自身体积过大,无论是在运输、吊装铰接端,还是在建设施工的过程中,只要受到一定的外力冲击,就会发生折断现象,而且,转角板的外部边缘,因为管理或者存储不当的原因,容易弯曲变形。所以,在进行装配式建筑的施工环节,一般都要依靠混凝土来保证建筑物的牢靠性,但是,由于混凝土在浇筑的过程中无法与边缘位置融会贯通,振捣过程经常出现问题。

(2)位于外部的外墙保温层也会经常性的出现断层现象。在装配式工程中比较难以解决的质量问题中,外墙保温层的断裂成为最严重的问题之一。究其原因,大多数是由于在对外墙板进行加工操作的过程中,会大量使用到夹层构件,这种构件的组成为外装饰面、保温层和结构层,如果在选择材料的时候,三种构件的材料没有达到一致,就会出现保温层断裂情况。

2.构件连接不合理

(1)灌浆的时候缺乏饱满性。如果墙板的状态处于纵向连接,而此时恰逢混凝土的配合比和灌浆无法达到与标准要求相一致的效果,就容易发生灌浆孔被堵住的情况,不利于施工的正常进行。

(2)套筒的连接位置发生偏移。在连接预制构件套筒的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的技术问题,很容易导致钢筋和套筒的位置出现偏移的情况。一般来说,主要分为两种情况:第一,只有部分出现偏离,这个时候的钢筋可以勉强进入洞口;第二,是全部偏离,这个时候钢筋已经无法进入空洞,此时,就需要暂停施工重新加工预制构件。无论是发生何种类型的偏离,重新加工组装之后,和原来的位置之间都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不利于装配建筑质量的保证。

3.安装尺寸偏差问题

在进行安装的环节中,出现偏差的情况大多会出现在墙板拼接的接缝处理中,通常表现在装配式墙板之间缝隙处的接缝不匀实、具体位置存在误差等情况。从安装设备角度分析,因为现场欠缺精准度较高的工具,在测量中容易出现拼缝误差大,与建筑实际要求不一致的情况,与此同时,吊装构件的不稳定性也是导致误差的另一个主要原因。从施工人员方面分析,因为在我国现阶段的装配项目还很少,很多工人不具备过多的施工经验,对于预制构件安装的技术不过关,也会出现尺寸偏差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保证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的有效途径

1.保证工厂预制阶段各个构件的质量

在进行构件预制时,需要围绕设计人员以及图纸内容对加工图进行深化设计。由于各个城市的限高不同,因此在预制构件时,不仅需要考虑到构件运输时当地城市的限高限宽限重,同时还需要对现场吊装作业能力进行考虑,设计构件所能够达到的最大生产单元。根据事前控制原则,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要求根据相关施工要求对各种材料,比如说钢筋连接件、钢筋、预埋件以及砂石原材料实施严格的检查,吊运连接件、预埋件钢板以及钢筋、钢筋连接件等不仅需要生产厂家提供相应的质量证明文件,同时还需要根据批次对其实施抽样检测复试。对于生产阶段所涉及到的吊点设置、钢筋绑扎以及预埋件设置,要求生产厂家进行自检。在预制构件制作完成,同时通过养护已经满足吊运强度后,需要对预制构件实施质量检测。

2.保证构件的堆放以及运输质量

无论是构件的堆放还是运输均需要配备相应的方案,施工方需要针对运输次序、路线以及时间等作出明确的规定,同时做好构件固定以及成品保护工作。一般构件堆放场地要有排水设施,同时地面平整坚实,构件以及地面之间应当留有空隙,并在堆垛之间使用通道。在工厂以及施工场地进行构件的临时堆放,或者是在运输车上进行堆放时,需要基于构件的类型,确定最佳的堆放层数以及次数,应保证平放构件有可靠同时牢固性较强的垫块,竖放构件需要通过力学计算后使用牢固稳定同时连接有效的斜支撑方式。

3.科学运用辅助工具

做好转角板的保护。由于在进行转角板安装时,其发生折断情况的几率较大,为此需要使用“L型”吊具辅助开展转角板的吊装,从而使其受力能够转移到“L型”吊具中,以更好地保护转角板。做好平板的护角。需要以构件的薄厚及其规格大小为基础,制作与之所对应的塑料套或者是橡胶材质护角,以便于在运输时更好地保护构件的四角,从而防止平板出现折损。并且这些护角是能够进行重复利用的,在运输车上放置各个平板时,需要控制好其间隙,不可为了降低运输次数而放置过多的平板。

4.施工过程质量管控措施

装配式建筑施工当中,质量通病在各个环节都有所体现,需要对其防治:首先,在工厂预制构件阶段,生产设备、运输限高与限宽等因素的制约,影响预制构件在构造单元的过程中,尺寸常常与工程建设要求不符。因此,在预制构件工厂选择过程中,不仅要考察工厂的本身资质,还要进一步考察工厂与施工现场之间的交通状况,在减少构件预制限制条件的同时,尽量选择距离较近的工厂,减少运输成本,提升工程建设效益。其次,在吊装过程中,主要存在吊点不当、起吊不当以及安装不当等质量通病,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循设计给定位置,并对构件的吊点进行精密的核算与选定,合理编制施工方案,避免起吊过程损坏构件。

5.构件验收

装配式建筑对预制构件生产及安装精度要求均较高,而预制构件的质量好坏则直接影响构件安装精度,质量不符标准的构件甚至会直接造成工程现场无法安装,等待替换构件进场需花费大量时间,将导致现场进度整体滞后,故构件质量验收工作是预制装配式建筑质量验收工作的重中之重。一般情况下,预制构件质量验收主要检查以下几个方面:①预制构件上的预埋件、插筋、套筒和预留孔洞的规格、位置和数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②预制构件内预留的吊环、吊钉、内埋式螺母及预埋件是否安装牢固、无松动;③预制构件与后浇混凝土、浆料的结合面等应做成粗糙面的区域是否符合设计要求;④预制构件的外观质量及截面尺寸误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

结语

装配式建筑施工一项较为复杂且系统的工作,由于其中涉及的吊装工序较多,从而增大了施工安全隐患。虽然我们在装配式建筑施工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生产实践过程中的某些重要的关键点还需要解决和提高,需要广大同行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苏杨月,赵锦锴,徐友全,等.装配式建筑生产施工质量问题与改进研究[J].建筑经济,2016,37(11):43-48.

[2]常春光,张瑜.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成本控制问题与措施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5):470-475.

[3]张伟宏.装配式建筑施工常见质量问题与防范措施分析.建筑施工,2018,40:1675-1676.

论文作者:胡月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30

标签:;  ;  ;  ;  ;  ;  ;  ;  

浅析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及其通病防治措施论文_胡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