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书利
崇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中西医结合科 四川 成都 611230
【摘要】目的 探究在下肢骨折患者护理中采用护理干预对预防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择我院在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88例,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而干预组则采用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护理,将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护理中应用护理干预方式有显著的效果,可降低其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应用推广。
【关键词】护理干预;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
[中图分类号] R818.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5018(2016)01-279-01
下肢骨折作为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在其术后很可能发生深静脉血栓,有较高的发生率,其主要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皮肤温度提升、浅表静脉扩张等,一旦病情发展会造成肺部进入脱落的血栓,造成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的产生,因此,在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对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1]。而护理干预的作用十分关键,为探究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88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研究过程和结果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我院在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88例,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44例为1组,其中对照组的组成部分为25例男性患者和19例女性患者,最大年龄为75岁,最小年龄为23岁,平均年龄为(45.8±1.2)岁;而干预组的组成部分为24例男性患者和20例女性患者,最大年龄为73岁,最小年龄为25岁,平均年龄为(46.1±1.5)岁,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可知,P>0.05,表示统计学意义不存在,研究中对比数据的可比性较强,此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主要包括病情观察、用药指导及清理切口等。而干预组则在此基础上针对深静脉血栓的预防采用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护理。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对比。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共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项,护理满意度为非常满意度和满意度之和。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研究中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的对比数据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整理和处理,存在统计学意义用P<0.05作为判定标准进行判定,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对比用X2进行验证和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对比
经过不同方式的护理,干预组患者中有1例发生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27%;而对照组中有10例发生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2.73%,两组发生率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8.4156,P=0.0037)。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差异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详见下表1。
3 讨论
3.1 加强健康宣教
在健康宣教的开展中护理人员要建立防范意识,将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向患者及家属进行讲解,并将可能造成的后果,同时对其预防的必要性均告知患者,以此为接下来的护理干预奠定基础,使得患者全程配合护理干预。并对患者进行相应的饮食指导,让患者多食用一些粗纤维、低脂及高蛋白的食物,并要多饮水,每日大约2000mL饮水量,以此使患者大便保持通畅,避免因为腹压提升、排便用力造成下肢静脉回流受到阻碍[2]。提醒吸烟者戒烟,避免血管收缩受到尼古丁的刺激,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减少。
3.2 心理护理干预
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针对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产生的不良情绪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将患者产生的不良心理或情绪进行消除,比如悲观、消极的情绪等,并告知患者一个良好的情绪对治疗的重要性,同时可以采用成功案例对患者进行心理疏通,将其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依从性提升。
3.3 康复锻炼
为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护理人员要将患者的患肢适当地抬高,将其膝关节进行10-15度的屈曲,防止压迫患者的腘窝位置,以防对下肢静脉回流产生影响[3]。患者在麻醉后,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相应的运动指导,包括踝关节背伸砋曲活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膝关节屈伸运动等,从被动到主动锻炼。告知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不要负重,锻炼其下肢功能[4]。
3.4 根据医嘱将利伐沙班、低分子肝素等药物进行应用,对患者体内的液体进行补充,可以对患者的正常尿量加以保证。对患者进行穿刺时,要选择上肢浅静脉进行,避免在下肢静脉中穿刺,防止在患者同样的位置进行穿刺,一个部位要少于48h的持续输液的时间[5]。当输液不通畅时,要防止被挤压,避免血管内膜损伤加重,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
3.5 当患者下肢有血肿和积血的情况,就会对血管进行压迫,导致血流变慢,因此要保持切口引流有效,每隔2h进行一次引流管挤压。切口要高于引流袋30-40cm,同时要固定好。
综上所述,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护理中应用护理干预方式有显著的效果,可降低其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程锦珍,邱雪,周仲辉等.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体会[J].当代医学,2012,18(9):11-12.
[2] 段秋红.早期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4(4):240-241.
[3] 李雯.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对比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3(34):228-229.
[4] 孙美艳.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5,(41):198-198.
[5] 郑明香.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手术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4(36):115-118,125.
论文作者:杨书利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4
标签:下肢论文; 患者论文; 静脉论文; 术后论文; 静脉血栓论文; 统计学论文; 发生率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