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用电客户对用电需求越来越高,同时城乡农配网建设与改造步伐也在加快,中压农配电网络覆盖范围在不断扩大,架空线路数量急剧上升,这对主干线路长、分支多、运行情况复杂,发生短路、接地故障时,故障区段位置难以确定,给运维检修工作带来不小的困难,尤其给偏远和农牧民地区供电的农配网线路,发生故障后查找起来更是费时费力。而线路故障指示器在线路发生故障时及时确定故障区段,并发出故障报警指示或信息,大幅度缩减了盲目查找故障区段引起的时间,为快速排除故障、恢复正常供电,提供了有力保障。
关键词:故障定位系统;县域配网;建设应用
1 配网概况
国网天祝县供电公司现有35千伏线路16条,共计137.87千米;35千伏变电站9座,开关站1座,主变18台,容量73.55兆伏安;10千伏线路51条,共计1506.54千米;10千伏柱上开关214台;0.4千伏线路966条,共计1731.7千米。
2 系统建设及应用情况
截至2018年底,国网天祝县供电公司建设故障定位系统主站1套,配网自动化主站1套;82台智能开关全部实现三遥(遥信、遥测、遥控)功能,覆盖42条线路,覆盖率为 82.4%;在8个供电所运维的25条配电线路上安装故障指示器376组(1128只),安装数据转发站188台,安装不对称电流源11台,线路覆盖率为 49.02%。
截至2018年底,主站系统中线路累计发生故障134次,正确锁定故障次数122次,正确率为91.8%,通过远控操作成功隔离故障122次。其中:发生接地故障11次,正确锁定接地故障4次,正确率为36.4%,发生不正确响应的主要原因为不对称电流源安装数量不足;发生短路故障123次,正确锁定短路故障118次,正确动作率95.9%,发生不正确响应的主要原因为串频或后台设置错误。
3 主要做法
3.1 领导重视、科学部署、周密安排
根据省、市公司统一安排部署,天祝公司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组织运维部和各供电所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明确专人负责跟踪系统建设,按时间节点编制完成实施方案及计划的审核上报工作,对配网线路故障快速定位系统建设工作,要求突破常规,举全公司之力,保证系统按期成功投入运行,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障。
3.2 统一制定技术方案,稳步推进
为综合考虑故障定位系统的建设效果,根据资金情况,公司严格遵循配电自动化与配网网架“统筹规划、同步建设”的原则,按照“先主站、再主线、后分支覆盖”分步骤实施的思路,以两公里故障锁定为目标,统一制定技术方案,以供电所为单元,逐条线路推进,建成一个供电所,受益一个供电所,让职工深切感受故障定位技术应用在缩小故障查找范围和快速响应故障处理方面给予的技术支撑,自下而上,自觉、主动、积极助推故障建设与应用,助推了故障定位系统建设。公司计划在2019年全面达到故障锁定两公里建设目标,在后期补充完善实施中,逐步加大布点密度,进一步在快速精确锁定目标、缩短查找故障时间上见实效。
3.3 建档立卡,强化终端管控
按照建设批次,建立终端运行档案,记录安装位置、时间、设备编码、缴费时间及异常情况等重要信息,对运行的终端做到心中有数,强化终端异动管理,及时处理异常终端,做到不遗失、无故障,系统与现场一一对应。
3.4 强化专业管理,全面提升运检效率
按照调度、运检部、供电所分配的管理权限,公司统一将主站系统放置在调控分中心,由调控员统一监控,指导各供电所查找故障,对发生的故障点通过配网智能开关及时切除,确保非故障线路正常运行。终端运维管理由运维检修部统一管控,根据现场安装情况建立运行台账,结合月度运行分析工作,每月统计故障,对存在的运行情况,及时跟踪消除系统定位不准确问题,通过处理终端异常、系统数据错误、主站死机、短信位置不对应等问题,做到清晰准确,确保信息的正确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 取得的成效
4.1 故障快速定位,有效提升经济效益
通过故障定位技术的应用,不仅有效解决了故障查找的盲目性,减少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同时也降低了查找故障带来的安全风险,运检效率提升了46%以上,实现了安全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提升。2018年,公司实现降本增效13.96万元(其中:全年故障查询节约人力604人次;配网故障查询节约车辆151台次,节约成本5.29万元;缩短故障停电时间239.51小时,减少电量损失15.6万千瓦时,减少电费损失8.67万元)。
4.2 故障快速定位,有效支撑配网自动化
天祝地处偏远山区,地理环境复杂,供电区域山大沟深,若遇到特殊天气(大雪、大雨),由于道路泥泞交通不畅,影响故障隔离,特别是接地故障查找困难,运维人员不能及时到达故障现场,由调控人员根据故障快速定位系统后台信息提示,通过配网自动化系统远方操作切除故障,恢复非故障线路正常供电,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5 存在的问题
5.1 地理条件限制带来的困难
由于天祝地处偏远山区,地理环境复杂,供电区域山大沟深,农牧民群众居住分散,通讯信号盲点区域较多,部分区域数据无法采集,故障无法定位,尤其是偏远牧区和山区较为明显,完成故障定位的系统性建设存在较大困难。
5.2 故障定位持续建设工作亟待加强
由于故障定位建设资金大,周期长,定位技术为系统性工程,需要持续投入资金建设完善。同时在建设过程中,一旦出现产品型号不统一、多种系统、多种型号产品的投入使用,势必会影响到建设效果,此问题也是县公司普遍担心的问题。
6 今后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
2016年,公司故障快速定位系统建设在省市公司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全面完成了既定的建设任务。今后公司将严格按照省公司部署和要求,进一步落实配网线路故障定位系统建设的新要求,立足实际,攻坚克难,扎实工作,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以卓越成效向省公司交上满意答卷。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6.1 持续做好故障定位系统的建设工作
今后,按照故障定位建设技术方案,利用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三年扶贫攻坚战契机,完成故障指示器的布点任务,同时完成不对称电流源布点,切实做到2公里故障锁定目标,实现故障快速定位,减少故障巡查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和供电可靠性。
6.2 完成故障定位和配网自动化系统优化整合
组织开展配电线路故障定位与原有配电自动化系统整合工作,解决现有16台开关未接入问题,实现系统建设和功能应用一体化管理,把故障定位技术作为配网自动化系统的辅助功能,准确捕获、锁定故障,实现故障快速隔离和抢修恢复供电,全力提升故障抢修效率。
6.3 规范故障定位系统管理
专人负责,逐条核对终端位置,排查纠错,做到系统与现场完全对应,整理规范故障范围短信描述内容,继续坚持开展月度运行分析会,分析查找终端掉线问题,实行终端调整动态化管理,着重解决信号不稳和故障频发线段精准定位问题,对故障信息捕获不准及时进行分析、处理,进一步提升定位准确率。
6.4 培育自动化专业队伍
随着配电自动化工作的逐步开展,配电自动化系统、终端维护专业人员缺失短板逐步呈现,根据日常运维需求,公司将进一步整合专业力量,合理调配,开展专项培训交流,加强配电自动化专业人员力量,提高专业人员整体业务素质,以适应智能电网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Q/GDW 436-2010 《配电线路故障指示器技术规范》.中国电力出版社 , 2010-03
[2]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35732-2017《配电自动化智能终端技术规范》中国电力出版社,2018.07
[3]国家能源局.DL/T 814-2013 《配电自动化系统技术规范》 中国电力出版社,2014.04
[4]国家电网公司.Q/GDW 382-2009 《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0-03
论文作者:韦琰庭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电业》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9
标签:故障论文; 终端论文; 公司论文; 线路论文; 供电所论文; 定位系统论文; 快速论文; 《中国电业》2019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