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中阶段针对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开展科学有效的道德培育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不同个性与不同需求,通过开展更加丰富、生动的实践活动等方式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联系与协作,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实现德育教育工作的最优化。
关键词:高中德育;理念探讨;策略研究
高中教育是我国教育阶段十分重要的环节,不仅承担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责任,还会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然后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从而改善学生纪律差、成绩不理想等多方面的问题。因此,作为高中教师,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将主要探索目前高中德育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得出具体的德育教育策略。
一、高中德育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管理为主的教育模式
在高中的德育教育工作中,我们常常发现,在管理的机制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大部分的管理机制都是以约束学生的行为为主,而且将管理机制十分细化,对一些小细节十分严格,比如不允许学生迟到、早退,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以及个性化发展。而对于部分高中学生来说,虽然他们的学习成绩很差,但是他们同样希望可以提高自身的能力,而较为严苛的机制不仅不利于学生表达自身的想法,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情绪,从而使得高中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很难开展下去。
2、被动为主的工作原理
在高中的德育管理工作中,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教师起到的是一个传递任务的角色,将学校的指示下发给学生。如果教师只是服从学校的安排,而忽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那么就会处于一个被动的角色中,从而使得德育教育工作显得没有任何价值。
二、高中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策略
1、通过家校合作提高德育教育实效性
高中德育教育工作必须多角度、多渠道、多样化地开展才能取得更加有效的教学效果,让学生的道德境界与综合素养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为了进一步开拓德育教育的教学时间与教学空间,高中学校要充分利用来自学生家庭的力量,通过与学生家长实现科学合理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家校合作,实现德育教育工作效果的有效提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家庭环境与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来说至关重要,并且会在无形之中对学生的思想习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采用多样化德育教育方式
在德育教育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需要高中阶段的教师采用多元化德育教育方式,最大程度的吸引学生课堂学习注意力,转变以往陈旧和灌输式的德育教育方法,提高学生对德育教育的正确认识和理解,更好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其一,教师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引入更多与德育教育有关的教学案例,也可为学生播放与德育教育有关的教学视频和图片,全面对学生进行正确观念和思想的内化,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素质,并且将良好的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素质带到课堂学习中,真正认同尊重纪律的重要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二,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有效尊重学生的心理,可以采用与学生共同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和班规的方式,吸取和借鉴学生对班级管理制度的建议和意见,采用严格的奖惩方式,对学生进行课堂管理和班级管理,从而使学生在自主参与制定的班级与制度中,有效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也可提高学生对班级制度和课堂行为要求的认知程度,最大化的从学生思想和日常行为上来纠正学习态度,从而有效提高教师通过德育教育来构建高效课堂的质量和效果。
3、教师的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表率形象
在德育教育中教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的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表率形象,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可以运用语言教育的方式进行“言传”,除此之外也能够使用“身教”,以自身的行为无形中为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接受正面积极的教育,促进其德育的发展。
4、利用合作活动,引导学生亲身感悟
教学活动是实现教学价值的工具,在传统合作学习活动的应用中,教师往往根据学生的座位进行组员的分配,单纯地强调学生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合作能力的培养效果,忽略了对学生互助精神的培养,从而制约合作学习活动彰显本该有的作用,也降低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的效果。因此,为了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教学,同时更好地发挥合作学习活动的应用效果,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况,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优化,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逐步感受其中的互助精神,形成集体主义精神。
5、应用影视资源,促进学生德育认知
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带动了影视资源的开发,基于当前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时代开展德育教学工作,教师也可以利用丰富的影视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的指导,促进学生高尚品格的养成。同时,相对于传统形式下,教师以宣讲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而言,以影视资源的形式,更能够提高学生进行德育品质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深化对德育品质的认知。
6、促进学生积极品德的内化
在形成人格的过程中,由于客观因素如遗传基因等属于先天产生,并不能改变也无法选择,只能通过教育及生活体验改变其后天因素,不同的教育、生活才展现了不同的人格面貌。因此,教师应当以乐观的态度面对学生的不同人格,培养自身积极乐观的品质,为学生树立榜样,并借助多媒体、语言等措施传递学生此种情感,激发学生的真善美,潜移默化间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学内容也要以积极为主,合理控制社会的不良风气与消极情绪,传播积极的内容,引导学生客观理性地分析自身个性,开展心理实践活动让学生理性认知不同的个性。并且,培养积极人格也不能忽视个体的自尊,可利用赏识教育的方式激发学生潜能,让个体了解到自身是被欣赏重视的,有效发展其自尊。所以,当教师与家长在与高中生交流时应当以激励为主。此过程中学会聆听学生的想法,通过对学生所思所想的充分了解,才能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架起良好沟通的桥梁,还可以在聆听中发现学生优点,给予适当鼓励,以不同学生的个性特质为依据探究合适的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潜能,形成良性互动,促进学生积极品德的内化。
结语
总而言之,优化德育教学方式,促进高效的德育教学课堂构建,并不是在一节课的教学中就可以实现的,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当前高中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继续创新德育教学的方法,结合现代化的教学资源,促进德育教学体系的构建,逐步提高德育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彭建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德育工作实践与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9
[2]刘岩.高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结合[J].华夏教师,2017(10):9.
论文作者:李旭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2月5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6
标签:学生论文; 德育论文; 教师论文; 德育教育论文; 高中论文; 教育工作论文; 学生进行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2月5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