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血液中心 湖南长沙 410001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采血方式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应用。方法:筛选出本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160例病患,按照不同采血方式把他们分成研究组A与研究组B,两组病患都是80例,研究组A采用静脉采血方式,研究组B采用末梢采血方式,对比两种采血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比较研究组A与研究组B病患的血常规检验结果,研究组B的WBC、RBC都比研究组A高,HCT、HGB、PLT都比研究组A低,差异较大(P<0.05)。结论:与末梢采血方式相比,静脉采血方式在血常规检验中的运用价值更高。
关键词:静脉采血;末梢采血;血常规检验;临床应用
血常规检验是最基本的临床检查项目,可为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1]。血液标本采集方式的不同,会影响到血常规的检验的正确与否[2]。当前,血常规检验中常用的采血部位是静脉与末梢,本研究为了更深入地探讨静脉采血与末梢采血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筛选出了本院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的160例病患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见下述总结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筛选出本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160例病患,按照不同采血方式把他们分成研究组A与研究组B,两组病患都是80例。研究组A:男39例,女41例;年龄18~72岁,平均(39.5±3.7)岁。研究组B:男38例,女42例;年龄18~71岁,平均(39.3±3.6)岁。对照研究组A与研究组B的基本情况,差异不大(P>0.05),可进行临床数据分析。
1.2方法
两组病患均在早上7~8点空腹采血,研究组A用一次性采血针连接EDTA-K2真空抗凝管(美国BD公司)进行采血,采血部位为肘部静脉处;研究组B采集末梢血后把血液移到真空抗凝管中,采血部位为食指处。两组血液都进行有效混匀,并在2h内应用SYSMEX-800i血液分析仪完成血常规检验。
1.3观察指标
比较研究组A与研究组B病患的血常规检验结果,观察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以及血小板(PLT)。
1.4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l9.0系统分析数据,计量数据用(±s)表示,进行X2校验,P<0.05说明差异较大。
2结果
对照研究组A与研究组B病患的血常规检验结果,研究组B的WBC、RBC都比研究组A高,HCT、HGB、PLT都比研究组A低,差异较大(P<0.05),见表1。
3讨论
血常规检验是医院最常见的临床检查项目之一,可较精确地反映病患血液系统的实际情况,包括造血功能、贫血类型等,能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应用率较高。血常规检验结果的精确是否,直接关乎病患病情诊断的准确与否。所以,如何提升血常规检验结果的精确度,是现下临床检验工作研究的主要内容。然而,血液标本采集方式的不同,会对血常规的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目前,血常规检验中应用最多的采血部位是静脉与末梢[3]。静脉血和末梢血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于:①静脉血血管管径较宽,采集时血液的温度略高于末梢血;②环境的变化对静脉血的影响不大,对末梢血的影响则较大,末梢血常会因为受检者身体的应激反应、情绪变化、外界温度变化等因素所影响,也会因为局部皮肤疤痕而出现循环障碍,导致末梢采血的血常规检验结果不准确,而静脉采血在有些特殊疾病的血常规检验中,其结果的准确率则非常高;③静脉血不可和组织液混合在一起,其成分和体循环血液比值相近,可准确提示全身循环血液的实际状况;末梢血可与组织液混合在一起,因为它的血样是由动脉血、静脉血、毛细血管血、组织间液以及细胞内液组成;④静脉采血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感染,末梢血多采集手指尖血,手指与外接接触较多,因此更容易受感染;⑤末梢采血一般用棉球消毒,易导致微小棉纤维与血液混合进入计数系统,而堵塞计数微孔与管路,进而使计数出现一定的错误率;静脉血则无此类情况发生;⑥静脉血的采血量一般是1ml以内,有足够的血液可对有误差结果进行多次检查;末梢血的采血量则有某些限制,复查时一般都要再次采血;两种采血部位对比,静脉血的采血量更多、重复性更高。
静脉采血方式和末梢采血方式的操作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静脉采血是指应用相关设备采集受检者静脉血管中的血液进行血常规检验,其操作步骤如下:①采血前护士先进行手消毒,认真核对受检者的信息,用相应型号的试管,做好采血前的各项准备工作;②指导受检者取正确体位,将手放在试验台,选择粗大、好辨别的静脉,充分表露出来;③彻底消毒显露的皮肤,找准血管进行穿刺,穿刺后慢拉注射器,有少许回血时放松压脉带,采血量到达即可结束采血。末梢采血是指在适宜的试管中添加稀释液,确定试管无异常后按摩受检者左手中指或无名指指端内侧,彻底消毒,把采血针刺入指端内侧约3mm后拔针,擦去第一滴血后应用微量习惯吸定量血液后完成。静脉采血时可选择肘静脉等血液循环良好、便于穿刺的血管,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血液标本的干扰因素,具有操作简便、血液标本安全等优势,不仅可降低患者感染的发生率,也可提高血常规检验的精确度[4]。末梢采血的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尤其对婴幼儿而言,该采血方式的实用性更强,可靠性更高。二者相比,末梢采血方式虽可减少患者的疼痛感,但为了满足多次检验的需求通常要二次采血,且采血过程中因为挤压皮肤等因素的影响,有使血液标本受污染的风险,进而降低了血常规检验结果的精准度[5]。
张建分析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采血方式的运用价值,认为采集静脉血检验的结果优于采集末梢血的检验结果,运用价值更高[6]。本研究对比分析了静脉采血方式与末梢采血方式在血常规检验中的运用价值,结果显示,研究组A的血常规检验结果优于研究组B,提示静脉采血方式在血常规检验中的运用价值高于末梢采血方式。
综上所述,与末梢采血方式相比,静脉采血方式在血常规检验中的运用价值更高。
参考文献:
[1]严冰,严琰.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分析[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6(7):122-123.
[2]杨灿.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25):3197-3198.
[3]吴朝阳.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探讨[J].医药与保健,2015(1):140-141.
[4]徐伟宏.探讨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14):2760-2760.
[5]袁艳伟.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研究[J].大家健康旬刊,2015(3):47-48.
[6]张建,谈耀.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30):39-40.
论文作者:唐晓燕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3
标签:末梢论文; 血常规论文; 静脉论文; 方式论文; 血液论文; 病患论文; 临床应用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