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良肢位摆放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论文_杨淑丽,樊黎,穆锋,陈玉凤

陕西省凤翔县医院神经内科 721400

【摘 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早期良肢位摆放对抑制肌肉痉挛,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改善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按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实验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开展早期良肢位摆放,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肩关节半脱位,患侧手肿胀,足下垂和足内翻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经x2检验,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证明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日常生活能力经x2检验,实验组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早期患肢良肢位摆放可有效防止肢体肌肉挛缩变形和关节脱位变形等并发症的发生,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是切实简单易行的护理干预措施之一。

【关键词】脑卒中;良肢位摆放;康复护理

随着我国人口逐渐老龄化,脑卒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并趋于年轻化。其致残率高达70-80%,患者不同程度地丧失独立生活能力及工作能力,其中10%的患者为重度残疾,生活上完全依赖他人,常遗留有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等功能障碍,不但影响患者自身的生活质量,并且给家属带来生理、心理、经济等多方面的影响,所以神经功能恢复就显得尤为重要。及早介入康复治疗、功能锻炼、早期患肢良肢位摆放,可以促进脑卒中病人各种功能最大限度地恢复,提高治愈率并降低致残率。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在我科住院的120例脑卒中患者,年龄在40-82岁之间,平均(53±9)岁,其中脑出血44例,脑梗死76例,男76例,女4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0例,脑出血23例,脑梗死37例,男36例,女21例,年龄41-82岁,平均(49±6)岁。对照组60 例,脑出血21例,脑梗死39例,男40例,女23例,年龄40-80岁,平均(49±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偏瘫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试验对象纳入标准:(1)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符合1995年第四届脑血管病脑卒中的诊断标准;(2)均为第一次发病,生命体征相对稳定;(3)瘫痪肢体肌力均在三级或三级以下;(4)无严重的内科合并症;(5)患者及家属的遵医行为及配合程度较高。排除标准:①病情危重,频临死亡的患者;②有严重的内科合并症。

1.3方法:(1)仰卧良肢位:患者仰卧位,头部放在枕头上,面部朝向患侧,枕头高度要适当,胸椎不得出现屈曲,患肩下垫一小软枕,使肩上抬前挺,患侧上肢放于枕头上并高于心脏水平,上肢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伸,掌心向上手指伸展并分开,患侧臀部垫一枕头使骨盆与髋前挺,大腿稍向内夹紧并稍内旋,患侧下肢外侧或踝关节用沙袋垫压防下肢外旋,足内翻。膝关节下垫一小软枕使之稍屈曲,防下肢伸肌亢进,踝关节呈90度,足尖向上,足底用方形海绵垫支撑,或者给病人穿丁字鞋,防止足下垂。(2)患侧卧良肢位:患者患侧卧,患臂前伸,患侧上肢与躯干约呈90度,肘伸直,前臂外旋,手指张开,掌面朝上,注意将患肩平拉出来,避免患肩受压和后缩。健腿屈曲放于体前一支撑枕上,患腿在后,膝关节稍屈曲,踝关节尽量保持90度。背部放一个枕头,躯干可依靠其上,取放松体位。(3)健侧卧良肢位:患者健侧卧,胸前放2个枕头,将患侧上肢放于枕头上并高于心脏水平,与躯干呈30°-45°,肩前伸,肘伸直,腕稍背屈曲,五指伸展放在枕头上,不能垂腕,大拇指与其余四指用布卷或纸卷隔开。患腿屈曲放于体前一支撑枕上,髋前伸,膝关节自然屈曲,踝关节尽量保持90°,健侧下肢髋关节伸展,膝关节轻度屈曲,背后放一个枕头,使躯干呈放松状态。(4)床上坐位:髋关节保持90°屈曲位,背部用枕头垫好,保持躯干伸展,双侧上肢伸展位放在床前桌上。最好臀下置一坐垫,双膝屈曲50°-60°,膝下垫一软枕,患侧足底抵一沙袋,保持踝关节背屈或足中立位。(5)轮椅坐位(端坐位):在轮椅靠背外垫一块木板,使病人躯干保持伸展,臀部尽量坐在轮椅坐垫后方,双上肢伸展位放在轮椅前方桌上,或稍屈曲放于轮椅扶手上,前臂旋前,手指伸展。膝关节屈曲90°,双脚平踏于脚踏板上。

1.4评定指标:根据肩关节半脱位的评定标准[1],评价患者患侧肩关节半脱位情况,通过观察评价患侧手肿胀情况,根据患者走路姿势评定患侧足下垂和足内翻的发生情况,利用患者看专科时间进行评价,对两组患者肩关节半脱位,患侧手肿胀,足下垂和足内翻发生率进行比较,患者出院3个月后通过随访运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肩关节半脱位,患侧手肿胀,足下垂和足内翻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经x2检验,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证明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日常生活能力经x2检验,实验组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最终观察结果及评

3 讨论

良肢位摆放对生活能力有明显的改善,本研究根据实验组患者具体情况,护士24h帮助患者运用正确方法进食、梳洗、穿脱衣服、系衣扣、入厕等日常生活,鼓励患者做力所能及的事,指导患者和家属共同配合,进行床与轮椅、轮椅入厕等转移,反复训练和反复体验,充分挖掘病人体内潜能,实现“自我护理”。对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和鼓励。通过护理干预,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增强患者对康复训练的依从性[2]。实验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提高,对照组患者通过康复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虽然也得到提高,但在穿脱衣服、入厕等日常生活能力方面进步不显著。良肢位摆放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脑卒中是神经系统多发病和常见病,发病率、致残率高,如不重视早期良肢位摆放,后期可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良肢位摆放可为后期康复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有些患者可从软瘫期跨过痉挛期直接到恢复期,甚至能出现早期分离运动,不同程度地降低患者致残率,因此早期良肢位摆放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早期良肢位摆放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为后期康复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有些患者可从软瘫期跨过痉挛期直接到恢复期,甚至能出现早期分离运动,不同程度地降低患者致残率,为家庭和社会减轻负担。医护人员及家属均应重视脑卒中患者早期良肢位的摆放,尽量缩短康复时间,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早期良肢位摆放能更快、更好、更大限度上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满意指数[3]。因此,应对每位脑卒中患者早期实施良肢位摆放,制定切实可行的康复护理计划,帮助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参考文献:

[1]戴红,王威,于石成,等.北京市城区居民脑卒中致残状况及对社区康复的需求[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0,15(6):344.

[2]王翠玲,徐明,刘向荣,等.良肢位健康教育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2):10~12.

[3]吴美霞,徐海琴.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满意指数的相关分析.中华临床护理研究杂志,2004,12(8).

论文作者:杨淑丽,樊黎,穆锋,陈玉凤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3

标签:;  ;  ;  ;  ;  ;  ;  ;  

早期良肢位摆放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论文_杨淑丽,樊黎,穆锋,陈玉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