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业中的达摩克利斯悬剑--汪自力博士谈国有银行不良资产问题_银行论文

金融行业中的达摩克利斯悬剑--汪自力博士谈国有银行不良资产问题_银行论文

卸除金融业的达摩克利斯悬剑——王自力博士谈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自力论文,达摩论文,金融业论文,不良资产论文,国有银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把国有银行变成真正的商业银行,是当前金融组织体系建设中最关键的工程。而国有银行的巨额不良资产是悬在我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进程的加快, 金融业将进一步对外开放,形成新的多元化竞争格局,因此,国有银行如何尽快卸除头上的达摩克利斯悬剑已成当务之急。为此,记者日前走访了在这方面颇有研究的王自力博士,请他就怎样看待国有银行的巨额不良资产以及如何盘整等谈了自己的看法。

记者:自1994年划出政策性业务至今,我国国有银行实行商业化经营已历时五个年头。您如何看待这五年的商业化进程?

王自力(以下简称王):国有银行商业化,是金融体系市场化改革的必然要求。然而,从实践来看,国有银行商业化进程却障碍重重,步履缓慢。过去,国有银行一直属于专业银行,执行的是政策性业务而非商业性业务。所谓政策性业务就是不以盈利为目的,而商业银行盈利则是它唯一的宗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分配银行资金和通过透支方式控制银行。信贷资金财政化,这种现象在经济学界俗称为银行和财政“穿连裆裤”。银行因充当“第二财政”而本应进行的正当业务却因种种阻挠不可能得到完全施行。

国有银行商业化经营后,政策性业务藕断丝连,自主经营力不从心。一方面,过去专业银行下的沉重历史包袱难以下卸,另一方面,资金供给制的惯性仍在起作用。目前虽然发自地方政府的“指名贷款”、“现场调度”一类的现象已大为减少,但含蓄的暗示并不逊其威力,尤其是重点项目贷款,银行只能悉听遵命。银行作为“第二财政”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在一些地区存在。所以,国有银行商业化的最大障碍仍然来自于政策性融资。这种政策性融资在我国目前的影响虽在逐渐消除,但却并未根绝。政府行为同商业银行的这种矛盾如不得到很好的解决,国有银行商业化的道路就不会平坦。

记者:据有关资料披露,我国借款纠纷案件呈逐年递增之势,均为借款方到期不能还款,而所有涉诉信贷资金收不回本金终结执行的案件差不多占80%。国有银行的信贷资产就这样从国有企业这一渠道滚滚而去,不断流失。您对此有何看法?

王:按照法律,企业不能偿还贷款,只有宣布破产。然而对于“破产”,那些还不起贷款的国有企业却大为欢迎。不少地区居然出现了企业“争相破产”的怪现象,其“破产”招式五花八门、无奇不有,或者先破产后兼并,或者先分立后破产,以实现“大船搁浅,舢板逃生”。据报道,国家确定的某破产试点城市, 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 不仅有60家企业宣告破产,超过了前10年破产企业的总和,而且其中已经法院审理终结的50多家,涉及银行贷款本息6亿多元, 而银行仅只受偿2300多万元。其余95%以上债权在破产程序中丧失。至于承担法律责任什么的,则是“冤无头,债无主”,国有企业的法人是政府而不是个人。在一些地区的一些企业,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能取得银行贷款就被誉为是“能人”,而到银行追收贷款和利息时,却又将一切责任推给政府,最后的结果当然是不了了之。目前,借转制之名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在各地增多,一些地方的司法部门在审理破产官司时,由于深受地方保护主义影响,使不少地方企业达到了逃废银行债权的目的,这不能不为我国的金融业又敲响了一记警钟。要知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是最重要的行业,金融秩序得不到尊重维护,那么一切也都不再具有秩序。

记者:我国国有银行之所以拥有巨额不良资产,原因是多方面的。您能谈谈其中的根本原因吗?

王:我国各银行的不良资产绝大多数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国有银行的资金70%贷给了国有企业,而国有企业又有70%处于亏损和半亏损状态,这就意味着国有企业的大部分风险转移给了国有银行。

如今,我国的经济形势特别是金融形势已经很明确,国有企业虽然仍然是国家财政税收构成中的主体,但同时也是享受财政补贴和造成银行资金坏帐的主体。国有企业原有的僵化体制已经使这些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逐渐地凋零。已无生存能力的国有企业都在观望,要么破产,要么变卖,要么进行资产重组,要么成为公众上市公司。可是,不管怎样,银行的贷款有一部分肯定是永远形成不良资产了。

记者:泰国因其金融业1000多亿美元的不良资产而引发了金融危机,我国会不会因国有银行存在巨额不良资产而发生同样的事情呢?

王:从数字上看,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高得惊人,国有银行都应该宣布破产。但事实上,这些不良资产绝大部分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近年来实行商业化经营的国有银行虽在少数地方仍受一些惯性因素的影响,但实际上的金融环境并非完全像亏损的国有企业那一块那样糟糕。特别是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经济成分向多元化发展,民营和三资企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经济保持高增长的主力军,成为我国生产力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同时,国有大中型企业经过改制后,有相当部分也仍然能在国民经济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纵然我国的金融形势潜伏着诸多危机,但这些危机在整个宏观经济格局发生变化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最终是可以获得解决的。

我国政府近年来一直重视整顿金融秩序,规范性的政策法规相继出台,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所以,我国的金融环境虽然在局部有种种潜伏着危机的苗头,但从总体上看,金融环境仍然是良好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给中国政府也敲响了警钟,加大了对金融体制改革力度,并已开始着手解决历史遗留的国有企业这个“包袱”。

记者:在您看来,我国到底该如何处理这一历史遗留的巨额不良资产呢?

王:这方面,国外组建资产管理公司来盘整银行不良资产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90年代以来,金融危机不断,银行不良资产大量积累,进而危及银行甚至整个信用体系的稳定。许多国家为维护银行的信誉,采取把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坏资产”分离出去的做法,因而管理这些“坏资产”的中介机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也应运而生。 从各国的实践来看,AMC模式确实是成功的多,失败的少, 在处理银行不良资产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借鉴国外的经验,我国已开始在中国建设银行试办AMC, 准备在试点的基础上年内在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全面推行。 目前AMC组建及运作的基本思路是:(1 )由中央财政(或中央政府委托其他机构,如国有商业银行等)出资组建AMC,形成对AMC的国有股权;(2 )国有商业银行将对企业的不良贷款进行清理,根据不同债务企业目前的经营状况、资产质量、规模大小、发展前景和所处行业特点等分别对其不良债权打不同的拆扣出售给AMC;(3)AMC 将购入的债权按合理的比例将其转换为对债务企业的股权,成为该企业的股东,可以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4)为获取购买银行债权的大量资金, 可将从银行购入的企业股权资产作为担保,利用证券市场,公开发行可上市流通的证券,包括债券、开放式基金,甚至AMC本身的股权。

上述思路实质上是一种以AMC为中介的产融结合过程, 对处于经济体制改革下的我国微观经济主体——企业和金融主体——商业银行都是有利的。具体表现在:(1 )国有商业银行通过按一定的折扣比例出售其不良债权,虽然有一定的帐面损失,但盘活了大量不良资产,并避免了新的增量损失。降低了银行呆滞贷款比率,从而提高了商业银行的信用和抗风险能力,为优化信贷资产质量,有效化解金融风险创造了条件。(2)债务企业对国有商业银行的部分负债转变成了AMC对企业的股权,从而降低了企业的负债率,为负债企业解开沉重的债务包袱、重新换发活力提供了条件。(3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不良债权的大部分债务人是国有企业,对国有企业引入新的市场化投资主体,可打破单一国有产权主体下国有企业有效投资主体虚置和产权残缺的困境,可以参与企业经营决策,实现企业资本的高效运营、保值和增值。(4)通过AMC作为中小投资者与企业的中介,打通了居民闲散资金直接转化为企业资本金的市场通道,同时又避免了目前证券市场上因股权过分分散而无法参与企业经营决策的弊端。

记者:为更有效地发挥AMC在盘整银行巨额不良资产中的作用, 具体操作中我们应注意哪些问题?

王:利用AMC盘整我国银行不良资产,从思路上看, 的确不失为一条可行的途径。但必须提出的是,在实践中或者说在具体实施中,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在以下几个问题上给予以充分的注意, 那么在组建AMC盘整银行巨额不良资产问题的有效性方面就更有了充分的保证。一是要防止AMC资本金来源不清晰,从而为公司以后的运作埋下隐患。 二要是防止出现道德风险,避免银行依赖AMC而扩大不良资产, 以及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三是要防止AMC自身在运作过程中, 可能因市场约束不够和管理层监管机制不健全而逐渐演变成“金融风险寄托公司”,这样就不能达到盘整不良资产、化解金融风险的本来目的,而只是转移了金融风险并可能进一步积累产生更大的金融风险。

我相信,注意这些问题并通过几年的努力,令我国金融业不寒而栗的达摩克利斯悬剑将最终被卸除,我国金融业面临一片明朗天空的日子已为期不远。

标签:;  ;  ;  ;  ;  ;  ;  ;  ;  

金融行业中的达摩克利斯悬剑--汪自力博士谈国有银行不良资产问题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