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市中医医院 湖南浏阳 410300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胃炎中医证型与胃黏膜活检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择本科室2015年1月到2017年8月间120例慢性胃炎患者实施观察研究,分析总结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患者胃黏膜活检病理结果状况。结果:肝胃不和型患者中慢性浅表性胃炎80.0%检出率最高,胃络淤血型患者中慢性萎缩性胃炎检出率65.0%最高。且肝胃不和型患者慢性浅表性胃炎检出率较脾胃湿热型、脾胃虚弱型、胃阴不足型、胃络淤血型更高(P<0.05)。胃阴不足型患者肠上皮化生检出率30.0%最高,脾胃湿热型患者检出率20.0%最低。胃络淤血型患者淋巴结增生检出率33.3%最高,胃阴不足型检出率5.0%最低。脾胃湿热型患者Hp感染检出率66.7%最高,胃阴不足型检出率30.0%最低。结论:慢性胃炎中医证型与胃黏膜活检病理变化及Hp感染存在一定关联。
关键词:慢性胃炎;中医证型;胃黏膜;活检病理;关系
慢性胃炎是临床最为常见的胃部疾病,是因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当前中医治疗在慢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逐渐增多,慢性胃炎中医证型较多,且治疗方式存在一定差异[1]。但当前临床对于慢性胃炎不同中医证型患者与西医病理检测结果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为了解慢性胃炎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病机演变特点,本科室对2015年1月到2017年8月间120例慢性胃炎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胃黏膜活检病理结果实施了对比。现将检测结果行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本科室2015年1月到2017年8月间120例慢性胃炎患者实施观察研究,患者中含有男性68例,女52例;患者年龄跨度39-78岁,平均年龄53.4岁(s=11.2)。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为:脾胃湿热型30例,脾胃虚弱型33例,胃阴不足型20例,肝胃不和型25例,胃络淤血型12例。
纳入标准:实施胃粘膜病理活检确诊为慢性胃炎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过程。排除标准:其他胃部疾病患者;存在肿瘤疾病患者;严重脏器合并症患者;妊娠、哺乳患者;其他严重慢性疾病患者;检查依从性较差患者。
1.2 方法
对患者实施胃黏膜活检病理检查,对患者进行胃镜检查,观测病灶状况,并采集患者病灶部位胃黏膜组织,将样本实施甲醛(10%)固定处理,脱水后实施石蜡包埋处理,切片,HE染色,在显微镜下观测样本状况。对样本实施快速尿素酶试验或实施C呼气试验检测,了解患者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状况。并对存在肠上皮化生样本,需实施黏液组化染色处理,了解肠上皮化生黏液亚型状况。
1.3 观察指标
①分析总结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患者病理类型状况。参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将患者疾病类型分为 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2]。
②分析总结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患者病理检查表现状况。患者病理检查结果涉及肠上皮化生、淋巴结增生、Hp感染状况。以快速尿素酶试验和C呼气试验中任意一项阳性表示存在Hp感染。
1.4 数据统计
用SPSS20.0软件处理,用率表示检出率,X2检验,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患者病理类型状况分析
肝胃不和型患者中慢性浅表性胃炎检出率最高,胃络淤血型患者中慢性萎缩性胃炎检出率最高。且肝胃不和型患者慢性浅表性胃炎检出率较脾胃湿热型、脾胃虚弱型、胃阴不足型、胃络淤血型更高,X2=4.289,P=0.038;X2=4.997,P=0.026;X2=9.375,P=0.002;X2=7.748,P=0.005。详见表1。
3 讨论
当前医疗技术显著进步,临床对于慢性胃炎的疾病认知也逐渐深入,临床研究发现,慢性胃炎患者随病情加重可发展为胃癌,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加强患者病情早期诊断,及早实施治疗是预防胃癌发生的重要方式。临床多认为,慢性胃炎发展至胃癌主要经历以下阶段: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常增生、胃癌,该变化过程时间漫长,而慢性胃炎长期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是上述病理改变的基础[3]。因此,早期诊治是预防胃癌发生的关键。
当前中医研究认为慢性胃炎的发生主要因脾胃阴虚、气血不畅、湿热气滞等因素引起,中医证型可分为五类[4]。为患者中医证型患者的病情阶段,本研究分析了不同中医证型患者与病理变化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五种分型患者肠上皮化生检出率相似,但胃络淤血型患者淋巴结增生检出率最高,说明胃络淤血型患者病理变化更严重。Hp感染是胃癌发生的高危因素[5]。本研究中脾胃湿热型患者Hp感染检出率最高,病情恶化风险更高。但Hp感染与患者饮食、生活环境等存在密切关联,可能引起检查结果差异性较大[6]。
综上所述,慢性胃炎中医证型与胃黏膜活检病理变化及Hp感染存在一定关联,胃络淤血型可能是胃癌发生的重要阶段,临床对于中医胃络淤血型患者需加强重视,积极预防胃癌发生。
参考文献:
[1]李贺元,何志良,张雁,等.慢性胃炎脾胃虚实证型间口腔与胃黏膜Hp感染的对比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6,8(11):22-24.
[2]张国梁,刘永华,杨小军,等.84例不同中医证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穿刺活检回顾性研究[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4(6):22-25.
[3]卢晓杰,焦守霞,李建民,等.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胃黏膜病理变化与中医证型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6):2910-2912.
[4]张金丽,王春浩,周盼盼,等.慢性萎缩性胃炎浊毒内蕴证与胃镜像-胃黏膜病理改变相关性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2015,57(7):1180-1182.
[5]鲁香凤.慢性胃炎不同证型与胃黏膜病理变化相关性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6,23(5):405-410.
[6]代二庆,杨楠,沈志红,等.6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与胃镜象、病理象相关性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6,23(3):458-461.
论文作者:陈隆桂,张伟(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3
标签:患者论文; 病理论文; 检出论文; 中医论文; 慢性胃炎论文; 脾胃论文; 淤血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