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剧变后社会主义运动的困境与对策_共产主义社会论文

东欧剧变后社会主义运动的困境与对策_共产主义社会论文

原东欧地区剧变后社会主义运动面临的困境及应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欧论文,剧变论文,困境论文,地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80年代末苏东剧变以后,原东欧地区的社会主义力量在组织上发生了重大的分化和改组,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左翼政党和组织。这里主要分析的是目前在东欧原来执政的共产党内不同意改变党的名称和性质的党员新建和重建的各种后继组织,即被称之为所谓“正统派”的工人党、共产党。目前这些共产主义政党组织势单力薄,合法地位也不稳固,在与当前其他左翼力量的较量中处于边缘状态,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对这种社会主义力量进行特别的关注和研究。

这一地区原来执政的共产党内不同意更名易帜的党员重建和新建的共产党组织,虽然仍宣布以马克思主义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但总的来看,党员人数一般不多,其成员和领导人多数是原共产党的老党员和中下层领导干部。由于国内外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和自身组织内部的问题,它们在各自国内政坛上影响十分有限。概括起来说,这些国家目前社会主义运动的困境主要表现为:

1.力量锐减,人员老化。

从目前的情况看,原东欧地区共产党员的人数由执政时的1300多万下降为不到40万人(注:肖枫主编《社会主义向何处去》,当代世界出版社1998年版,第300页。)。由于各国共产党发展水平千差万别,社会主义运动的状况十分复杂。其中在议会中影响较大的党有捷克和摩拉维亚共产党(简称捷摩共),该党现为议会第三大党(2002年获41个席位);以前未进入,现在进入议会的党有斯洛伐克共产党,该党在2002年的国民议会选举中获11个席位;曾经进入,现未进入议会的党,有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劳动党(注:有学者将该党划归为由原执政的共产党改建成的社会党。参见肖枫主编《社会主义向何处去》,当代世界出版社1998年版。)(1992年进入,1996年和2000年未进入)和由南斯拉夫新共产主义运动与共产主义联盟维护南拉斯拉夫运动组成的南斯拉夫左翼党(1996年11月和1997年进入,2000年失利);尚未进入议会的党,有波兰共产主义者联盟——“无产阶级”(简称波共盟),匈牙利工人党,罗马尼亚共产党重建委员会,保加利亚三个共产党,阿尔巴尼亚共产党。

从党员结构上看,这一地区现有的共产党组织的成员年龄偏大,缺乏新生力量。有的党是由丧失执政地位的原共产党内的老党员组成,如匈牙利工人党,阿尔巴尼亚共产党等;有的党是在军队或地方党组织的基础上重建的,如“共产主义者联盟——维护南斯拉夫运动”和捷摩共等(70%为退休者)。可以说,党的队伍的老化,是这些党近年来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2.打击沉重,处境险恶。

剧变后各国共产党均遭受到右翼势力的沉重打击。

波兰是东欧演变最早的国家,在右翼势力的排挤和打压下,共产党人遭到迫害,党组织涣散、思想混乱、矛盾和分歧不断加深。1990年10月波兰议会通过议案,决定没收波兰统一工人党的财产。当时的波兰中间派协议会还起草了一个“非共产主义化”草案,规定前波兰统一工人党的工作人员10年内不准担任任何公职。在这种形势下,波共盟的活动遇到很多的困难,许多新闻媒体称他们为“古代的愚蠢”、“共产主义的残余”。该党一直被禁止活动,直到1997年才获准登记注册,成为一个合法政党。

在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成立以后处境十分艰难。工人党在社会上承受了极大的压力,并在政治上受排挤,许多政党认为工人党是极“左”派党,而不愿与之合作。社会上也多次掀起反共浪潮,矛头直接指向新的工人党,声称“永远不要共产主义”,“扫除一切共产主义残余”,“共产主义是罪恶的制度”(注:王坚红:《冷战后的世界共产党》,中共党史出版社1996年版,第38、60、46页。)等等。匈当局还成立了一个“审查委员会”,追究前共产党人的政治历史责任。

在捷克,右翼势力掌权后,除迅速消除一切社会主义时期的标记外,还操纵议会通过多项法律,没收捷共财产,禁止捷共官员担任军政要职。总统哈维尔于1991年10月17日签署了剥夺共产党担任各级领导的《清查法》,并宣布支持或宣传共产主义为非法,把共产主义与法西斯相提并论。社会上恐共疑共情绪盛行,右翼政党加紧排共、反共,呼吁在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实行“完全的非布尔什维克化”(注:参见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汇编《各国共产党总览》,当代世界出版社2000年版,第345页。)。

罗马尼亚共产党重建委员会成立之初,为了防止极右势力的暗害,其主要负责人处于半地下状态。

阿尔巴尼亚共产党不但活动非常困难,而且时刻面临生存危机。1992年7月阿民主党议员通过修改政党法,使刚刚成立10个月的阿共被取缔。其组织和活动被迫转入地下,直到1998年4月才恢复了合法地位。

3.组织分化,影响式微。

苏东剧变以后,这一地区几乎每个国家都出现了各种形形色色的政治组织,有“左”有右。大多数国家的共产党组织也几经分化,重新洗牌,这些政党一方面受到自身内部派别斗争的困扰,另一方面又受到其他新建、改建和重建的社会民主党的竞争,使得党的组织建设更加艰难。

在原捷共地区性组织基础上改组的捷摩共在捷剧变初期,围绕党的性质和名称产生了激烈的党内斗争,党内接连出现不团结乃至分裂的局面。以主席梅恰尔达为核心的“改革派”,竭力主张将党改变为社会党或社会民主党;以前党的领导成员什捷潘为首的“纲领派”,反对复辟资本主义,要求坚持捷共过去奉行的原则,不同意改名,但另组新党;以格雷贝尼切克为新主席的多数派仍称捷摩共。这样,捷摩共一分为三,其队伍、作用和影响也大大削弱。

另外,在保加利亚,先后创建的三个共产党组织,都自称是前保共的继承者,但它们在纲领和策略上都存有分歧。罗马尼亚也有两个共产党组织。这些国家多个组织的存在并没有推动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相反由于形不成合力,它们各自在国内政坛上也没有什么影响。

4.经费匮乏,活动受限。

苏东国家剧变以后,原执政的共产党的财产大都被没收。1990年8月20日,匈牙利《人民自由报》报道:原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的党中央大厦被进入国会的六个党瓜分。捷联邦议会1990年底通过了《没收捷共财产法》。目前捷摩共的活动经费主要靠党费收入。1990年11月波兰议会通过一项由国库接管前波兰统一工人党财产的法令。保加利亚甚至火烧了共产党中央大厦。南斯拉夫新共产主义运动党成立后遇到的最大困难也是财政经济上的问题,由于没有经济实体,只得靠党费和同情者的赞助维持党的日常工作,或者党员利用业余时间为党义务工作,党的总书记把自己的汽车、电话和稿费也贡献出来了(注:王坚红:《冷战后的世界共产党》,中共党史出版社1996年版,第38、60、46页。)。因此,那些重建和新建的共产党普遍缺乏活动经费和活动场所,也不拥有现代化的宣传手段,因而在群众中的感召力比较弱,影响甚微。

总之,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目前这些地区的共产党组织的处境极其艰难,社会主义运动面临严峻的挑战。

苏东剧变对这一地区的共产主义运动造成了灾难性、甚至毁灭性的打击,社会主义传统模式的弊端更是严重损害了社会主义的形象和共产党的声誉,而整个社会经济正处在复杂多变的转型改制的过程中,社会民主主义迅速崛起,民众对传统的社会主义失去信心。重建和新建的共产党组织首先面临着社会和公众信任的考验,尽管他们中的许多人不乏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但几年来,这些组织处境艰难,发展缓慢,无法摆脱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边缘状态。这种境况充分说明,要想摆脱困难,走出低谷,重振社会主义运动,各国共产党必须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彻底抛弃以往社会主义运动和理论中“左”的东西和僵化的教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和时代特征有机结合起来,大胆进行理论创新、组织创新和策略调整,积极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共产主义运动形式和发展道路。近年来,各国党分别根据本国实际,制定了相应的策略方针,努力寻找有效的方式方法,争取扩大自己在本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影响。

1.积极参加竞选活动,利用一切合法手段和议会讲坛表达自己的政策主张。

波共盟成立之初,就表示党必须摒弃极权主义的活动和任何形式的暴力和专制,主张通过自由选举产生的议会和自治机构的代表来掌握政权。

匈牙利工人党在党章中规定,该党在其活动中遵守宪法和合乎宪法的法律条例,在规定结社权、政党活动及经济管理的各项法律基础上进行工作。该党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不断修正竞选纲领,积极参加全国大选,尽管多次失利,仍不失信心。

捷摩共面对新的形势,十分注意党的斗争策略,很少搞街头政治、游行示威等比较激烈的政治活动,而是以议会斗争为工作的主要阵地,利用合法手段,表达劳动者的呼声,揭露右翼势力侵吞国有财产,损害劳动者权益的行为(注:远方:《在逆境中求发展的捷摩共》,《当代世界》2001年第8期。)。该党还经常利用“五·一”、反法西斯周年纪念日等机会开展活动,吸收群众参加,宣传党的政策,争取群众的拥护。在建立和维系政权的问题上,捷摩共反对通过任何暴力手段夺取政权,也反对利用包括无产阶级专政在内的任何专政手段来维护政权。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劳动党在1992年9月罗议会大选时,在罗政坛上微不足道,但该党采取措施,认真准备,在全国42个选区提出了540人的竞选名单,同时还提出了“争取有保障的未来”,“劳动岗位、稳定物价、国家补贴农业、教科文事业”等竞选口号,加上竞选策略得当,结果赢得了不少选民的支持,以3%的得票率首次进入议会(注:王坚红:《冷战后的世界共产党》,中共党史出版社1996年版,第38、60、46页。)。

2.构筑广泛的统一战线,努力争取社会公众的信任和支持。

波共盟深知以该党目前的力量现在不可能夺取政权,因而主张同一切民主政治团体联合行动,为建立一个独立、主权和民主的波兰而斗争。1993年,该党加入了以波社民党为核心,有全波工会协会、波兰社会主义青年联盟、波社会党、波教师联盟等33个政党和团体组成的“民主左派联盟”。虽然他们一直没有获得过席位,在波兰国内的影响也比较小,但他们继续为维护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劳动权利和社会保护权利而进行着艰苦的斗争。

匈牙利工人党在第一次多党选举失利后提出了“谁不反对我们,就是和我们在一起”的口号,尽可能团结社会上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在准备参加第二次多党选举之前的中央全会上,决定将党的名称中的社会主义字样去掉,目的也是为了吸引更多的选民。匈工人党表示致力于同所有有益于社会发展的力量——政党、组织、运动平等合作,要继续与其他进步力量和左翼力量建立联系。

捷摩共声明是一个左派政党,它谋求同各左派组织和力量的合作,但由于同捷社会民主党在意识形态上存在原则分歧,彼此难以合作。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劳动党规定凡年满18岁的罗公民在自愿基础上都可以加入该党,表示愿意与其他左派党和组织结成临时的或永久的同盟以及其他形式的联盟以捍卫罗人民的根本权利。在该党倡议下,1991年11月4日它与罗社会主义民主党、罗新社会党、新自由运动和保护劳动权利总协会组成左翼民主联盟。该联盟的声明指出,联盟向所有政党和组织开放,抵制任何形式的极权和专制,建议在全国和解的基础上进行广泛的合作,以在现实的条件下继续推动不可逆转的民主化和改革进程(注:杨元洛等主编《1989年以来东欧、中亚政党嬗变》,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374、433页。)。

南斯拉夫新共盟成立后积极致力于南斯拉夫的统一,认为促进维护南统一的进步力量建立最广泛的联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991年10月23日,新共盟联合其它左翼党,在贝尔格莱德召开“南斯拉夫人民阵线”成立大会,号召全体公民加入“反对兄弟间互相残杀、反对法西斯的阵线”(注:杨元洛等主编《1989年以来东欧、中亚政党嬗变》,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374、433页。)。1994年7月23日,新共盟和南新共产主义运动党联合其他20多个左翼党派组成左翼联盟。在1996年11月举行的联盟大选和1997年举行的塞议会大选中获胜。

3.重视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增强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波共盟提出党最重要的目标是联合与重建,从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原理中吸取鼓舞力量。临时党章规定,其成员不得同时参加其他政党,党员的自愿性将通过延长党证期限的方式每年确认一次。

匈牙利工人党表示将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思想,把其方法的批判性和革命性推广运用于当代现实。党要克服早就可以觉察到的理论上的无所求和狭隘的实用主义,恢复创造性和批判性的理论工作的地位。党章规定,凡年满18岁的匈公民,只要法律不限制他行使这一权利,只要他同意党的政治目标,接受其组织章程,参加某一个基层组织的工作,在物质上资助党,都可以成为党员。在党内每个人都能自由发表意见,以自由讨论中形成的、民主作出的决定,构成共同行动的基础。在党内生活的各个层次,建立和实行同志式的集体关系。

捷摩共在思想建设方面,注重通过各种媒体,如党报、党刊、网站等宣传自己的政策,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听取群众意见。在组织建设方面,积极发展青年入党,2000年接纳的668名新党员中,35岁以下的占35%(注:远方:《在逆境中求发展的捷摩共》,《当代世界》2001年第8期。);建立健全基层组织,拓宽基层组织的工作,加强同工会的合作,提高党员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注重提高党员素质和人才培养,使有能力和才干的人担任党的领导职务。

罗马尼亚社劳党成立之后,积极开展活动,发展组织。党章规定,根据地区原则建立自己的各级组织。在党的活动中,可以存在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各种流派,但在党的组织范围内,要遵守大多数通过的党的纲领、目标和战略的基本原则。同时规定,党员因健康原因、改变了政治观点或其他原因可以自由退党。

4.加强与世界上其他政党的合作与交流,吸收借鉴别人的有益经验。

各国重建和新建的共产党组织在积极开展国内斗争的同时,一般都比较重视与国外的交往。

波共盟不仅同原苏东地区现有的共产党组织保持友好往来,而且对朝鲜、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态度友好,该党主席兹·维克托尔曾于1993年7月访问朝鲜,每逢中国的重大节日,该党常致电祝贺。

匈牙利工人党与世界上一些共产党组织和左翼政党保持着友好关系。该党主席蒂尔迈尔曾于1990年访华。

罗马尼亚社劳党主张在民主的基础上、在相互尊重和不干涉他党内部事务的情况下同其他国家的政党与组织建立合作关系,以自由和正义的名义,为消除压力和提倡缓和、和平与国际合作而努力。目前该党与欧洲和其他大陆的社会主义党、共产党、工人党以及社会民主党和其他政党、民主进步运动保持友好往来关系。

总之,对于现在原苏东地区存在的上述共产党组织和社会主义运动可以作出如下几点概括:

第一,这一地区的社会主义力量并未湮灭,尽管身处危机和困境之中,力量分散、弱小,分布也不平衡,但毕竟坚持了下来,这说明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在人民群众中仍存。

第二,在这一地区社会、经济、政治转型改制的历史背景下,党的政策主张一般与市场经济、多种所有制、多元民主政治联系在一起,尽管有的党反对私有化或全面资本主义化,但即使重新执政,也不可能改变这一趋势。

第三,多数党不否认自己与原来共产党的历史继承关系,但又认为自己是不同于原来党的新型共产党。少数党表示继承传统,多数党表示要与传统决裂,其指导思想、性质、奋斗目标和任务有社会民主党化的趋势。

第四,还应该看到的是,现实社会主义力量的活动更多地表现为对执政当局的批评,而不是令人信服的思想、纲领和政策。

第五,现在就断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在这一地区的复兴为时尚早。

这一地区社会主义的未来出路取决于上述共产党组织能否正确吸取历史教训,真正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本国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制定出切合国情的路线、方针、政策,采取灵活务实的斗争策略,争取社会公众的广泛支持。

标签:;  ;  ;  ;  ;  

东欧剧变后社会主义运动的困境与对策_共产主义社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