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与城镇化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研究
刘芝芝(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 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这一时期我们面临的最大瓶颈在农村,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大的困难还是农村,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关乎着整体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不发展,中国就不可能实现小康和现代化。乡村振兴是现阶段解决农村这一问题的根本战略举措,但是仅靠乡村自身很难实现快速发展,因此应促进乡村振兴与城镇化的融合发展,通过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来推动乡村经济快速发展。
关键词: 乡村振兴;城镇化;现代化;融合发展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截至2018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约为90万亿元人民币,稳居世界第二,这一成绩令世界瞩目,但我国仍然是农业大国,发展不平衡成为现阶段面临的严峻问题,城市和农村的贫富差距依旧存在,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仍然是掣肘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现阶段,要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坚定不移的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三农问题”是基础,也是关键,因此,有必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恢复农村经济发展活力,促进乡村经济实现振兴。
城镇化是社会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我国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城镇所具有的聚集效应将会促使城镇周边的各种生产要素向城镇集中,这样一种聚集效应不仅可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还可以吸收农村的原材料,为农产品提供广阔的市场。而由于要素的边际收益是递减的,当要素聚集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便会由聚集效应转变为辐射带动效应,会以空间溢出的形式促进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发展。同时还可以给农村地区传递先进的思想观念,带来新的发展技术,改变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
在这种背景下,要在2020年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要“双轮驱动”,既要乡村振兴,也要城镇化发展。不能只抓乡村振兴而不顾城市,也不能只抓城镇化发展而不管农村,应实现乡村振兴与城镇化的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农村的基础作用和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
二、城镇化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分析
根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要求,从2020年到2035年,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镇化是必然途径。纵观我国经济的发展,无论是东部地区的经济飞跃,还是西部地区的大开发,其所取得的成绩均与城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城镇化是缩小我国地区差距的重要举措。而城镇化对经济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城市,城镇化的发展还对我国的农村地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农村经济增长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城镇化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城镇化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在城镇化进程中,部分农村土地用途发生改变,使得部分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甚至向第二产业转变,同时随着农村居民生活观念的变化,农村居民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进而产生了对第三产业的需求,促进了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而城镇化所带来的基础设施改善,如道路交通设施联通,邮电通信设施覆盖面扩大等均有利于农村发展现代化农业,有利于农村地区更好实现三大产业的融合发展,进而实现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
在但采尔帮助下,蔡元培陪周养浩于11月21日“到大学报名”。接下去的一年里,蔡元培则利用夫人注册入学的便利,了解汉堡大学有关民族学的课程,借阅图书馆的图书,潜心研究民族学。期间,他多次拒绝主持北大校务的蒋梦麟和北大评议会要他回国主持校务的请求。在1925年1月3日致北京大学评议会的信中,蔡元培云:“自去年十月起,即屏除一切,专心求学。冀再历一二年,稍有所得,以副研究之名。若此时辍业而归,则所谓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不特自问难安,而亦无以副本校特别优待之盛意。”[8]227
另一方面,城镇化可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劳动生产率。过去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由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可知,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将会导致农业的生产效率大幅下降,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建设催生了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对劳动力的需求逐渐加大,这不仅为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市场,解决剩余劳动力生产力低下的问题,也解决了城市“用工荒”的困境。同时,也为部分短期进城务工者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村家庭的工资性收入,进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如期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要求,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短板,“三农”问题与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等问题都不能够忽视,必须重视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实现乡村振兴与城镇化的融合发展。具体的路径选择如下:
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正改变着我们的世界,当今人们处于一个世界性的人口、商品、财富、信息和思想的不断交换之中,这种行为已然构成了复杂的全球性网络[1-3].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间的贸易活动更加频繁,区域经济系统间的相互依赖程度也不断加大[4].
三、乡村振兴与城镇化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
尽管城镇化进程会给农村经济带来诸多有利的影响,但是城镇化也会对农村经济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当出现了过量的劳动力转移时,则会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大量农业土地被闲置或撂荒,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幅降低。伴随着劳动力的转移,也会带来农村“老龄化”“留守儿童”等社会现象,与发展较快较好的城市相比,农村逐渐成为了“落后”“衰败”“贫穷”的代名词。
(1)在克鲁格曼的中心-外围理论中,假设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如果两个地区之间存在工资差异,那么劳动力就会从工资水平较低的地区流向工资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这与现实中城镇和乡村的发展非常类似,由于大多数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和农村都提供的是简单的劳动,但是在城镇和农村却存在着较大的工资差距,因此,更多的农村劳动力选择留在城镇工作,难以兼顾农业发展,故而导致了“城镇-乡村”这样一种“中心-外围”结构。要解决这一困境,可以给予优惠政策鼓励城市企业将企业生产基地搬到乡村,鼓励创办乡镇企业或村镇企业,这不仅可以缓解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城市过分拥挤等问题,还可以使农村劳动力既可以获得较高的工资性收入又可以兼顾农业生产,真正实现乡村的产业兴旺。
(2)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网络覆盖面积。促进城镇和乡村融合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打通城镇与乡村的连接脉络,让城市和乡村可以自由的联通,有利于促进城镇与乡村的区域合作。当前我国经济建设的主线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尽管我国的农耕文明源远流长,但是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总量充足有效供给不足,附加值较高的农产品市场和绿色农产品市场的供给明显不足,因此,当务之急是根据市场需求,鼓励农民生产品质优良的农产品,按照现代化农业的生产经营模式来进行农业生产,并利用互联网打开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实现农产品“产销一体化”的产业化生产。
注释
正是因为城镇化既可以给农村经济带来积极促进的影响,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农村不能只等着被城市反哺,不能只是通过城市的辐射带动效应来发展,还应主动振兴,主动发展,实现乡村振兴,这也就是对农村建设提出来的新要求。
(3)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一方面对长期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培训,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农村、农业、农民是短板,故而必须提高农民利用现代化生产工具的能力,提高农村的信息技术利用率。另一方面还要给予转移至城镇务工的农民提供就业技能培训,使其具备从事工业、服务业生产的能力,通过就业技能的培训来提高民工的生产效率。
运用该模型将各个坡面采样点的 7Be含量转化为表层土壤的侵蚀或沉积量可以说明坡面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布特征。
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法国乡村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度高,如在游览波尔多的过程中,农业活动紧密融合,游客可以亲身体验葡萄的种植、采摘、酿造、品尝、葡萄酒养生和葡萄酒庄住宿等相关活动。此外,企业还对当地的特色农产品进行产业链的延长和升级,增值农产品。根据对普罗旺斯两个省进行的调查,法国乡村旅游为更好地实现油橄榄的价值,可将其渗透到旅游的各方面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例如,把以油橄榄作为原材料之一的查特酒作为明星产品进行营销;或是把油橄榄及其种植等过程作为艺术展现在博物馆中,增加游览价值的深度[14]。
2习近平.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
参考文献
[1]刘劲松.农村城镇化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和出路[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2):19.
[2]魏媛,吴长勇,徐筑燕等.贵州省工业化、城镇化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 ,2014,53(4):977-981.
[3]田丽.论新型城镇化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基于2006-2015年面板数据[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8.
[4]付跃超.谈城镇化发展对农村的冲击影响及解决措施[J].改革与开放,2017(3):64-65.
[5]姚寿福.四川城镇化与农民收入关系的协整分析[J].经济问题,2012(7):83-87.
[6]陈柳钦.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的互动互进[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4(3):10.
标签:乡村振兴论文; 城镇化论文; 现代化论文; 融合发展论文; 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