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晚年教育观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启示
毕天航,马 寄
(闽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福建 漳州 363000)
摘 要: 毛泽东晚年劳动观主要包括尊重体力劳动者,彰显体力劳动的重要性;通过“脑体合一”的理论,崇尚教育要与劳动生产相结合,体现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时下我国劳动观呈现出劳动教育目的的“形式化”、劳动教育方法的“惩罚化”和劳动教育途径的“身体空虚化”等诸多问题。毛泽东晚年的劳动观至今对新时代劳动教育建设颇有启迪意义,其启示我们要继续推动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的转化,实现“脑体合一”均衡发展的劳动教育体系;大力弘扬劳动精神,最根本的就是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因为它可以直接支配我们的行为和思想;同时国家要注重开发和利用高校劳动教育的资源和平台,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劳动意识。
关键词: 毛泽东晚年劳动观;“脑体合一”;经验;启示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核心,其劳动观蕴含着丰富的内涵。这与其出生于农村,对劳动人民始终有着情感深厚的关联有关。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晚年毛泽东还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劳动观,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劳动观,即智力与体力相互勾联的“脑体合一”。总结毛泽东晚年“脑体合一”劳动教育观的历史经验,对于继续推动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的转化,实现“脑体合一”均衡发展的劳动教育体系有着理论作用;对帮助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进一步在国家层面要注重开发和利用高校劳动教育的资源和平台,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劳动意识有着实践作用。
一、毛泽东晚年的劳动观:“脑体合一”
毛泽东晚年的劳动观主要体现为“脑体合一”。毛泽东提出“脑体合一”理论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其一,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必要途径。毛泽东认为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接班人,这四者缺一不可,其二,可以促进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让知识分子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参加具体的实践劳动,知识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是远远不够的,其三,可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光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理论最终要付诸实践,从而达到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其三,实现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使二者均衡发展,相互影响和学习。毛泽东根据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条件总结出“脑体合一”的劳动观,下文就其前提和特质进行展开论述。
(一)“脑体合一”劳动观的前提:尊重体力劳动者
农业生产是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农业生产的效率直接影响人们的基本生存问题,“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而且这样的历史活动,一切历史的一种基本条件,人们单是为了能够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去完成它,现在和几千年前都是这样。”[1]79体力劳动在封建社会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中的重要地位就彰显出来了。
其实,毛泽东之所以重视体力劳动者可能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与毛泽东早期的农村劳动经历有关。从小就在农村长大的他,看到因荒灾流离失所的难民被镇压而感同身受,并为他们打抱不平。年少时的毛泽东在帮助父亲收出租屋的租金时,因怜悯贫农而违背父亲意愿。此时的他,已经在心里深深地播下了种子,长大后一定要尊重(体力)劳动者,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这种现状。二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面对形势的跌宕起伏,各阶级的革命态度发生很大变化,体力劳动者大多出身于农村,是革命建设的忠实捍卫者。在当时的形势下,必须团结能够团结的力量,体力劳动就是其中之一。
对于广大农民的来说,劳动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为了自己和家人的温饱,使他们不得不去劳动。因为他们已经被陷入一种感性的思维“努力劳动就等于美好生活”,也就是说,不是人们这种“不自主”的意识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而是人们停留在感性思维中把自己困在里面被迫接受。可以说,每一个农民都是在这种价值观念的驱使下直接或者间接地参与劳动生产过程中。这种价值观念引导和支撑着农民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追求,塑造了他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毛泽东对劳动人民的天然好感以及同情之心,无疑增强了对体力劳动的认同感,缩小了与体力劳动者的距离感。
为了兼顾各项指标的得失,采用综合加权评分法进行分析[3-4],以选出使各项指标都尽可能达到最优的组合。
(二)“脑体合一”劳动观的特质:推崇体力劳动
尊重体力劳动者,必然推崇体力劳动。在推崇体力劳动的心结下,晚年毛泽东主张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必须相结合,由是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脑体合一”劳动观。
“脑体合一”劳动观是指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其具体内容包括:一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服务,教育必须要与劳动生产相结合。毛泽东形成的这种思想与其具体实践是分不开的。当然,说毛泽东理论与实践的聚焦点在于重视体力劳动,不是说毛泽东对体力劳动者的教育全然没有关注。“晚年毛泽东倡导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比如“开门办学”。1966年,他在《五七指示》中提出要创办一些综合性学校,不仅能学知识,又能学技术,同时还要兴办一些小学校,能从事农业生产,生产一些能够满足自身和国家需要的商品。毛泽东还认为,半工半读、厂校合一等都是工科学校“开工办学”的主要方式。在毛泽东劳动思想的影响下,一批农村简易小学、农村中学、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等各式各样的半工半读,半农(耕)半读学校发展起来,较好地解决了农村生产第一线的人才、技术需求问题。
出现这种情况,归结为以下几点:第一,学校以培养智力为核心的教育方式。“分数才是硬道理”,使得与学习无关的东西都要给学习让道,学生的世界里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别的一切似乎都与他无关。因为从家长和老师的角度看,只要学习好,其他事情都好商量,劳动都是家长替代孩子去做,凡是对考试成绩造成影响的都不允许孩子去做。体力劳动被边缘化,常常处于“想去做,但是又被学习成绩所牵绊,做不了”的尴尬境地。第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知识分子在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未来社会创造的价值主要靠脑力劳动,最明显的标志是信息技术的到来,人工智能的出现。社会由“劳动者”转向为“管理者”“决策者”的转型。第三,人性的懒惰,人们现在的工作大部分都是在办公室里,属于体力劳动的销售行业,人们往往会选择安逸舒服的工作环境,人的身体一旦处在舒适区内就不愿意再改变了。
分析了学区房、地铁以及房子的经纬度(主要是为了研究南北东西朝向等)对房价的影响后,我们看看房价总体的走势和成交量。以下三个部分都将围绕房价和成交量的走势数据进行模型的建立和数据的分析。
综上所述,毛泽东推崇劳动教育的目的是改造人的思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毛泽东“脑体合一”的劳动观主要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教育。一方面,要倡导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充分肯定脑力劳动者的平等地位,在实践过程中将已有的理论基础,经过反复实践上升为理性认识,在实践中检验并获得生产技能。另一方面,生产劳动要与教育相结合,在尊重体力劳动者的前提下,体力劳动者在进行劳动的过程中也需要接受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素养。在这种双向的互动过程中,劳动的价值得以彰显,人的道德品质得以提高,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为新中国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劳动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二、当前我国劳动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劳动教育缺少实质性的内容,往往仅仅停留在“形式上”的层面。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许多学校缺乏相应劳动课的设备、专职老师、实践阵地。因为担心学生在劳动课程中出现意外伤害,加上没有后期的预防措施和制度建设,一些学校只是在形式上有劳动课,实则已经取消了这门课程,往往不愿意组织学生去参加志愿者服务和公益劳动活动。学校往往只是通过大扫除或者在班会的过程中组织学生参加劳动教育课,定期组织劳动技能大赛,由于缺乏长远的周密计划安排,窄化了劳动课的教育内容,加上学校的不重视,甚至有时候出现“跑偏、变味”劳动课的主题,导致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劳动能力减弱,劳动课在他们眼中变成了附加在他们身上的重担,失去了劳动课应有的活力。学生们经常出现浪费粮食等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甚至认为这种行为是正确的,也是理所应当的。这种被“形式化”的劳动目的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极其不利的,我们应该加以重视和调整方针政策加以完善。
(一)劳动教育目的的“形式化”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2],鼓励青年学生要在劳动中实现自己的伟大梦想。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弘扬劳动精神,培养时代新人”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强大正能量。然而,在当今社会,劳动教育出现了很多问题,劳动意识的缺失和机制的不健全所导致出现劳动教育目的“形式化”,劳动教育方法的“惩罚化”,劳动教育途径的“身体空虚化”等问题。
(二)劳动教育方法的“惩罚化”
劳动孕育着辛勤劳动的含义,从字面上看,有勤劳刻苦的意思。在教育领域往往被学生曲解为“劳动是惩罚人的方式”,等同于违法纪律就要受到惩罚,限制了学生的自由,扭曲了学生对劳动本身的理解,成为驯化学生的常规手段。比如,犯错误的学生放学后留下来打扫班级卫生,所有苦的、累的、脏的活都让这位学生来承担,这就导致在学生的思想观念中,劳动成为一种惩罚他的手段,这样使他失去了兴趣,反而更加反感劳动,从而产生抵触心理。
在教育领域中,劳动变成隔绝师生关系的重要手段。这种将劳动教育变成惩罚学生的方式,无疑造成学生与劳动之间的隔阂,使劳动的重要性慢慢地淡化在学生的心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产生厌恶的心理,学生就会由主动学习变成被动接受,作为惩罚工具的劳动掩盖了劳动的现实意蕴,一旦一种执念被根植于人们的心中就很难再改变。
(三)劳动教育途径的“身体空虚化”
针对我国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根本原因是没有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思想决定行动,有什么样的劳动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劳动价值观决定劳动教育观,劳动教育观的核心目标是帮助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通过劳动教育,使受教育者明白劳动是创造一切财富的源泉。通过劳动教育使受教者明白劳动光荣,不劳而获是不可能的。通过劳动教育使受教育者明白劳动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是人类通往梦想的阶梯,不热爱劳动的观念是错误的。
二是培养有文化的劳动者。1968年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是很好的例证。毛泽东在《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中指出:知识青年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去农村掌握实践技能,进行再教育。要学会“两条腿走路”,组织其他干部说服家长们动员孩子积极去农村里接受教育,主动融入农村的社会实践中,敢于吃苦,培养勤奋好学的知识青年。同年12月22日,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市里吃闲饭》文章,使知识青年更加迫切地去接受农村的教育。培养有文化的劳动者的目的,不单单是单纯地学习理论知识,而是要让知识青年的知识指导劳动,将知识镶嵌于劳动之中,这是由劳动的实践性所决定的。
海天使刚从卵中孵出来时,身体还带有硬壳,不过大约三天后,它们就会将壳丢弃,变成无壳贝类。海天使有着神乎其神的游泳能力,虽然身长不过1~3厘米,最长也不超过7厘米,但靠着间歇性地摆动双翼,它居然能在500米的海水中上下移动。上升的时候,它总能保持如天使般优雅的姿态,就算受到乱流扰动而东倒西歪,体内的平衡石也能立刻发出恢复平衡的讯号,使它摆动尾端,直到重新恢复头上尾下的姿态。只有在捕捉猎物时,它才会来个倒栽葱,俯冲向下攻击目标。
我们的培训对象是全体农村教师,所以他们的培训需求是我们选择培训形式的重要依据。通过前期调研收回的有效问卷,我们发现,教师都希望“送培下乡”活动能够创新培训模式、重视培训过程、更新培训内容。因此我们在送培时间上,在学校工作日以一个学期一次为主展开,集中在2~3天内完成整个活动流程,尽量不占用他们的休息时间。在送培形式上,首先是一线骨干教师讲授示范课,其次是区域学科带头人组织互动评课,再次是网络教研与集中面授相结合的学科研修。
劳动作为一种实践教育,本应该就含有体力劳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心理原因,实践者往往更加注重脑力劳动,忽视了体力劳动,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培养,忽视了身体要与精神层面相统一。造成“身”“心”分离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身体”被忽视了,人们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需要,“身体”在劳动教育中变成了可有可无的角色。其二,对“身体”原本含义的片面性理解。“身体”被当成一种载体,甚至有些活动不需要身体参加,把身体视为累赘,用“心”去代替“身体”参加,“身”和“心”在很大程度上被分离。
三、传承与发展毛泽东晚年劳动观,推进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创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在教育领域进行了大规模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体制逐渐完善,产业结合不断升级,社会形态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闲暇时间也越来越多,这一切都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意识。针对当前我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要积极传承与发展毛泽东晚年“脑体合一”的劳动观,大力推进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创新。
(一)继续推动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的转化,实现“脑体合一”均衡发展的劳动教育体系
(3)成人和儿童酚类非致癌指数分别为4.77×10-2和 1.02×10-1,均低于 UE EPA规定相应标准参考值。通过口-小麦、玉米和果蔬对人体健康所造成的非致癌危害分别为 1.79×10-2~4.26×10-2 、 1.98×10-2~3.53×10-2 和 1.01×10-2~2.41×10-2。NP、BPA和OP各自对人体造成的非致癌风险分别为 3.00×10-2~6.60×10-2、1.56×10-2~3.09×10-2和 2.20×10-3~5.16×10-3。
纵观毛泽东劳动观,尊重劳动,保护劳动是唯一不变的重要内容。在毛泽东晚年的劳动思想中,“脑力合一”主要偏重于体力劳动者的培养,与现代“脑体合一”的教育体系中偏重于理论知识的思想是不同的,因此,我们要将两者相结合,不仅要重视体力劳动,还要重视相应理论知识的培训。
首先,劳动被划分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纵观人类历史的发展,对社会发展其决定作用的是脑力劳动,因为脑力劳动相比于体力劳动来说,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而体力劳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概括来说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体力劳动主要依靠的是人的身体,如果某个人的体质很差,那么他的劳动能力就相对较弱,同时体质再好的人,长时间工作消耗自己的体能,也会出差错,由于主体条件的限制许多工作都不能顺利的开展,但是人类发明了机器人来代替人们的工作就显得格外轻松,这是脑力劳动作用的结果。其二,体力劳动是重复性的,价值含量低,如果单纯地使用体力劳动,不仅对人造成了身体上的伤害,也不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阻碍社会的进步。从科技发展进步的角度看,脑力劳动取代了体力劳动的地位。“劳动形式的发展遵循着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体力劳动形式为主—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形式并重—脑力劳动形式为主,科技、生产力越发达,脑力劳动的形式越普遍,作用越大。”[3]24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的转化,实质上实现了“脑体合一”的建构体系。这里的“脑体合一”均衡发展不是像毛泽东晚年时期过分褒扬体力劳动,贬低脑力劳动,而是两者应当均衡发展。总体而言,毛泽东在探索劳动观教育的曲折历程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发挥着指导意义和借鉴意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借鉴和吸收前人的知识和经验才是我们要真正深入思考的问题。
根据平台数据服务器的部署位置不同,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楼宇管理系统既可以基于云的远程部署,也可以进行本地部署。系统本地部署网络架构如图4所示。
如图4所示,系统仿真运行3h到达热平衡,液压油液温度超过100℃,远高于自卸车液压系统的最高允许温度80℃。仿真结果与自卸车液压系统的实际温度相吻合。
其次,先有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相分离,才有了两者的相结合。第一次分离是统治者的教育从生产劳动中和从劳动者教育中的分离,由此产生了古代学校教育;而第二次分离则是伴随着大工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而促成的劳动者的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的分离。[4]76-77也就是说,两者的产生和发展是相互独立的过程,不能用其中一个代替另外一个,两者相结合是现代科学的产生,不能只注重劳动技术忽视其中的原理。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生,以智力为核心的劳动对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具有推动作用。过去,我们只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形式”上的结合,忽视了“实质”上的结合,因此,我们应该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作为两个独立的体系,将科学技术作为他们的结合点,培养技能型与知识型相结合的全能人才。
(二)弘扬劳动精神,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
劳动教育的主体是人,人只有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的劳动教育途径才是正确的方式。但是,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似乎只注重对脑力劳动者(即知识分子)的培养,却忽视了对体力劳动者的重要性。
劳动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劳动者的知识素养,促进劳动者身心全面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把劳动教育贯彻到劳动者发展的各个方面。弘扬劳动精神,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价值问题。政府可以采用“榜样示范”的方式,大力宣传“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让人们重新对劳动产生崇高的敬仰和崇拜之情,树立好劳动模范者的形象,使人们朝着这个大方向前进。
在新时代,我们要弘扬劳动精神就要把党的方针政策贯彻到各个领域中去,落到实处。第一,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的闲暇时间,实现劳动教育与学生的闲暇时间相结合,在以前生产力水平落后的情况下,人们的时间几乎都是被劳动所占据,现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向前发展,带来了劳动时间减少,闲暇时间增多,对于青年学生来说没有能力去支配好自己的空闲时间,支配不好对于没有抵抗力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场沉重的灾难。因此,如何帮助学生规划好闲暇时间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第二,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扭转学生把劳动当成是一种负担的错误思想,让他们热爱劳动,积极主动地去劳动,让他们意识到劳动光荣、劳动伟大、劳动至上的价值观,把劳动融入到他们的精神生活当中去。
(三)注重开发和利用高校劳动教育的资源和平台
高校含有丰富的教育资源,能够给大学生提供很好的教育平台,是大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国家要善于开发和利用高校的平台,对于宣传国家劳动教育观和践行劳动教育观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一是在教育主体上,明确学生是高校劳动教育的主体。首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高校中的多元角色。在开展各种劳动教育的活动中,要让学生成为策划者、组织者、参与者,在各种方案的实施和设计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现场活动中,让学生“身”“心”做到统一,相互协调。其次,构建习近平总书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十大育人体系”,这个庞大的体系中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高校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要把这个体系嵌入到高校教育工作中的方方面面。
二是在教育客体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首先,必须着力解决好劳动课程的形式化问题。高校要加强对劳动设施的支持,邀请专业劳动教育教师,保证每一节劳动教育课程的质量。其次,高校可以利用五一劳动节、每周劳动主题班会和公益劳动实践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影响力和吸引力,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同时高校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演讲比赛,定期举办劳动教育讲座以及宣传手册等方式,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劳动。最后,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去校外体验劳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同时组织学生去乡村进行劳动教育的学习,帮助贫困家庭、志愿者服务等,从而让学生体会劳动带来的成就感。
三是在教育内容上,要深化和外延劳动教育的内涵。首先,高校教育要始终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主题,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劳动教育是这一主题的重要内容。这就不仅要强调学生在技能上的提升,而且还要注重对劳动品德、基本劳动素质、劳动精神、劳动价值观的培养。其次,高校要坚持“立德树人”的目标。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要在注重思想品德教育、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中的德育要素。
四是在教育平台上,要丰富高校劳动教育的途径。首先,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高校各类组织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劳动元素为辅,共同推进高校劳动教育建设。其次,高校要利用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校园电台等平台,发布关于劳动教育的小视频,微电影。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关于劳动教育的主题活动,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使大学生深刻感知到劳动的重要性。最后,各大重点高校可以利用平台网站发布有关劳动教育的学术会议,鼓励大学生积极投稿,从中选取优秀论文,邀请知名专家和被选上的大学生进行一次深层次、全方位、精细化的讨论与交流,会议结束后选取有代表性的论文推荐发布在各大高校的校报或者具有其他具有权威性的期刊上。
四、结语
尽管晚年毛泽东劳动观不免染有时代的印迹,然而审视时下,我们应清醒地意识到时下我国劳动观教育仍存在不可忽略的弊端。欲克服这些弊端,晚年毛泽东“脑体合一”的劳动观仍有启迪意义。“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北大师生学子的淳淳教诲。“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是习近平对新时代劳动价值观的明确定位。让受教育者用扎扎实实的基本功,辛勤劳动,创造劳动,开辟出新时代生动的劳动教育局面,用一滴滴勤劳的汗水播种未来教育发展的种子,滋养一代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肩负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4)螺栓的标高控制。在螺栓高度的控制环节,其关键是安装时入柱螺杆与柱箍筋的焊接质量和定位标高控制,而对过程的跟踪复查仅是纠偏。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N].人民日报,2018-09-11(01).
[3]季正松.从体力劳动价值论到脑力劳动价值论[J].经济学家,2005(2):21-24.
[4]成有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问题新探索[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76-77.
The Enlightenment of Mao Zedong's View of Education in His Late Years on Labor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BI Tian-hang MA Ji
Abstract: Mao Zedong's view of labor in his later years mainly includes respect for manual laborers and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physical labor.Through the theory of “brain-body integration”,advocating education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labor production to reflect the inne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At present,China's concept of labor presents the “formalization”of the purpose of labor education,the“punitiveization”of labor education methods,and the "physical emptiness" of labor education.Mao Zedong's view of labor in his later years is quite enlightening to the construction of labor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It reminds us that we should continue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physical labor into mental labor,realize the labor education system with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brain and body integration”; vigorously promote the labor spirit,The most fundamental thing is to establish a correct view of labor education,because it can directly control our behaviors and ideas; at the same time,the state should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and platforms for labor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help college students establish a good sense of labor.
Key words: Mao Zedong's view of labor in his later years; “Heart and body unity”;experience;enlightenment
中图分类号: A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417(2019)03-0006-07
doi: 10.13908/j.cnki.issn1673-1417.2019.03.0002
收稿日期: 2019-07-28
作者简介: 毕天航(1996—):女,河南省信阳人,硕士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黄文丽 英文审校:吴克炎)
标签:毛泽东晚年劳动观论文; “脑体合一”论文; 经验论文; 启示论文; 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